![](/images/contact.png)
一、回憶再現(xiàn)的提問
新舊課程是相互聯(lián)系的,只有在掌握好前面的知識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學好后面的知識。因此,對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必須要熟練掌握,為了提高掌握的熟練程度,在每次課開始時,提出幾個有關前次課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內容的問題,讓學生略微思考之后進行回答,最后,由教師進行補充和講解。這樣做可以克服學生學后忘前的現(xiàn)象,督促學生自覺或不自覺地去復習功課,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提高了學習效果。
二、新課導入的提問
各種知識都具有一定的聯(lián)系,如果就新課講新課,平鋪直人,將會使學生在內容上感到孤立和斷續(xù),不易掌握其內在聯(lián)系。我們教師可以根據(jù)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提出有關問題,自然地引出新的課程。例如:講述“資產這一概念時,我們可以舉一日常事例“我們要辦一家工廠,就需要有錢、有廠房、有設備、有原料等。而現(xiàn)金、銀行存款、廠房、設備和原料等就是資產?!痹俸屯瑢W們一道概括出資產的概念,是“資產是企業(yè)擁有或控制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jīng)濟資源。”然后在學生對概念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作深入的介紹。這樣教學內容就會更形象、直觀,就會使學生在情景中參與,在參與中思考,在思考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做即有效的啟發(fā)了學生運用已學知識來理解新課程,又加深了對前面課程的理解,培養(yǎng)了學生從原有知識出發(fā),去尋求新知識的主動性,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抽象概念的提問
由形象思維活動到抽象思維活動,這是學生學習知識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之一。要講清一個抽象的概念,通常是需要一個通俗易懂、形象。常見的例子來說明:“你去街上買回一只老母雞。如果用支付的錢,去衡量母雞的價值,這叫采用了歷史成本計量。如果這只老母雞確實是一只“金雞”,天天為你下蛋,并且能活5年,你用這只雞死后的雞肉價格,加上5年內可能生下的所有蛋的價格,去衡量母雞的價值(當然要想準確的話,還應該折個現(xiàn)),這就叫采用了公允價值計量。提出什么叫“歷史成本計量?什么叫公允價值計量?讓學生根據(jù)例子概括出二者定義,使抽象的概念變得更形象,更生動,幫助學生很快的理解和掌握了定義內容,培養(yǎng)了學生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能力。
四、重視重點的提問
課程的重點是講課的中心,是關系到能否掌握所學知識的關鍵。所以,對重點內容必須加以重視,教師應該做到認真講解,學生應該達到完全掌握,教師在上課時,可以根據(jù)課程內容巧妙的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教師在上課過程中,需要有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講述,要將問題講細、講透,通過聽課使學生的疑問找到答案,最后,再次將問題提出,讓學生回答,例如:在講《固定資產》部分時,首先提出什么叫資產?達到固定資產條件是什么?價值大資產每年有沒有損失?損失如何計算?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隨著課程的展開,解答了學生的疑問。課程結束之后,再次提出問題,學生就會很快答出。這樣做可使課堂始終圍繞固定資產核算這個中心,突出了教學重點,既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調動了學生主動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課程小結的提問
對課程內容的進行歸納、整理、區(qū)分課程內容的重點,難點,可以幫助學生牢固的掌握所學知識.因此,在每次授課內容結束之后,可以根據(jù)本次課程的內容,提出幾個問題,督促學生去思考,去歸納,去整理所學內容,這樣做使學生更加系統(tǒng)地掌握了所學內容,對重點內容更加明確,難點問題加深理解,可以保證教學效果,培養(yǎng)了學生歸納、總結、綜合知識的能力。
總之,提問是教學工作中。用以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重要手段,鞏固學知識的一種有效措施,提問的采用既能督促教師在教學組織上精益求精,在教學內容上充分準備: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作者單位:廣東省工業(yè)貿易職業(yè)技術學校財貿教研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