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適用稅率不變時稅前可彌補虧損的所得稅費用核算
【例1】某企業(yè)2004年的應納稅所得額為一500萬元,當年適用稅率為33%,當期無暫時性差異。假設該企業(yè)未來期間很可能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遞延所得稅資產。2004年12月31日,該企業(yè)應確認遞延所得稅利益(資產)。其會計分錄為: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補虧抵減(500萬元×33%) 1650000
貸: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1650000
2005年該企業(yè)的應納稅所得額為120萬元,當年適用稅率為33%,當期無暫時性差異。所以,2005年12月31日,該企業(yè)的賬務處理應為:
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120萬元×33%) 396000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補虧抵減 396000
2006年該企業(yè)的應納稅所得額為800萬元,當年適用稅率為33%,當期無暫時性差異。2006年12月31日的賬務處理為:
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1650000-396000) 1254000
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費用 1386000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補虧抵減 1254000
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1386000
應交所得稅=【800-(500-120)】×33%=138.6(萬元)
假設【例1】中,該企業(yè)2006年、2007年、2008年均無應納稅所得額和暫時性差異。2009年該企業(yè)的應納稅所得額為200萬元,若當年適用稅率仍為33%,當期無暫時性差異。2009年12月31日,該企業(yè)的賬務處理應為:
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200萬元×33%) 660000
營業(yè)外支出--遞延所得稅資產 594000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補虧抵減 1254000
當企業(yè)稅前可彌補虧損超過稅法規(guī)定的五年期限,應將尚未抵扣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減記,計入營業(yè)外支出,確認當期損益。在稅法規(guī)定可抵扣虧損年度結束以前的年度,企業(yè)在資產負債表日也應當對遞延所得稅資產進行復核,若發(fā)現未來期間難以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利益時,企業(yè)也應減記由于可抵扣虧損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賬面價值。
二、適用稅率變動時稅前可彌補虧損的所得稅費用核算
【例2】某企業(yè)2006年的應納稅所得額為-1000萬元,當年適用稅率為33%,當期無暫時性差異。假設該企業(yè)未來期間可能獲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遞延所得稅資產。2006年12月31日,該企業(yè)應確認遞延所得稅利益(資產),其會計分錄為: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補虧抵減(1000萬元×33%) 3300000
貸: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3300000
2007年該企業(yè)的應納稅所得額為200萬元,當年適用稅率為33%,當期無暫時性差異。2007年12月31日賬務處理為:
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200萬元×33%) 660000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補虧抵減 660000
2008年該企業(yè)的應納稅所得額為100萬元,當年適用稅率為25%,當期無暫時性差異。2008年12月31日的賬務處理為:
?。?)遞延所得稅資產因適用稅率變化重新計量
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640000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補虧抵減 640000
遞延所得稅資產減少(1000-200)×(33%-25%)=64(萬元)
此處適用稅率下降,應在稅率下降后減少遞延所得稅資產并計入當期的所得稅費用。若適用稅率上升,則需補記遞延所得稅資產并沖抵當期的所得稅費用。
?。?)企業(yè)用當年的應納稅所得額抵扣遞延所得稅資產
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100萬元×25%) 250000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補虧抵減 250000
2009年該企業(yè)無應納稅所得額和暫時性差異,并預計未來三年期間內無法取得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以抵扣遞延所得稅資產(有相關證明)。當年適用稅率為25%.2009年12月31日,該企業(yè)的賬務處理應為:
借:營業(yè)外支出--遞延所得稅資產 1750000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補虧抵減 1750000
2010年經過多方努力,該企業(yè)當年的應納稅所得額為80萬元,并預計未來期間將會繼續(xù)盈利,當年適用稅率為25%,當期無暫時性差異。2010年12月31日,該企業(yè)的賬務處理應為: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補虧抵減 1750000
貸:營業(yè)外支出--遞延所得稅資產 1750000
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80萬元×25%) 200000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補虧抵減 200000
2011年該企業(yè)的應納稅所得額為1000萬元,當年適用稅率為25%,當期無暫時性差異。2011年12月31日的賬務處理:
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1550000
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費用 950000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補虧抵減 1550000
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950000
遞延所得稅資產(補虧抵減)=175-20=-155(萬元)
應交所得稅=(1000+200+100+80-1000)×25%=95(萬元)
假設【例2】中,2011年該企業(yè)的應納稅所得額為500萬元,當年適用稅率為25%,當期無暫時性差異。2011年12月31日,該企業(yè)的賬務處理應為:
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1250000
營業(yè)外支出--遞延所得稅資產 300000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補虧抵減 1550000
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500×25%=125(萬元)
營業(yè)外支出=155-125=30(萬元)
參考文獻:
[1]財政部:《企業(yè)會計準則2006》,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年版。
[2]財政部:《企業(yè)會計準則--應用指南2006》,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