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contact.png)
公司治理是現代企業(yè)制度下,關于規(guī)定公司的各個參與者,如股東、董事會、經理層、職工等公司利益相關各方的責、權、利,明確決策公司事務時所應遵循的規(guī)則和程序的一種制度安排,是一種對公司進行管理和控制的體系。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治理理論主要有兩種。一是委托代理理論。1932 年,Berle and Means 提出了“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的觀點,此后公司治理問題一直被界定為所有權與控制權分離情況下的“代理人”問題。20 世紀70-80年代,公司治理研究主要集中于以分散的所有權結構為特征的美國公司,故80 年代以前的公司治理理論主要是以委托代理理論為代表,公司治理的目標是保護股東的利益,確保股東的投資能得到回報。二是利益相關者理論。自20世紀90 年代起,公司治理研究逐步擴展到以日本和德國為代表的國家,在這些國家的公司中所有權結構較為集中,公司治理的主要問題已不再是單純的所有者與管理者之間的代理問題,該理論認為公司治理研究的是包括股東、債權人、雇員、消費者、供銷商以及所在社區(qū)在內的利益相關者之間的關系和規(guī)定他們之間關系的制度安排。因此公司在追求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同時應關注和考慮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不受損害。
管理會計是會計的一個分支,對于管理會計的定義,目前尚無統一的定論。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的會計界,對管理會計定義都有自己的看法。1952 年,在倫敦舉行的會計師國際代表大會上會計學界正式提出“ 管理會計(Management Accounting)”這一術語。美國會計學會管理會計委員會定義為:“管理會計是運用治黨的技術和概念,處理和分析企業(yè)歷史的或預測的經濟資料,以幫助經營管理人員制定經營目標,編制計劃,做出一系列決策,以達到企業(yè)的經營目標?!庇杀竞凸芾頃嫀焻f會給管理會計下的定義是:“管理會計是對管理當局提供所需要的信息的那一部分會計工作,使管理當局得以確定方針政策、對企業(yè)的活動進行計劃和控制、保護財產的安全、向企業(yè)外部人員反映財務狀況、向職工反映財務狀況、對各個行動的備選方案做出決策。為此,需要編制長期計劃、確定短期經營計劃、進行記錄、糾正偏差、獲取并控制各種資金?!?
我國會計學者汪家佑(1987)認為,“管理會計是西方企業(yè)為了加強內部管理經營,實現最大利潤,靈活運用多種多樣的方式來收集、加工和闡明管理當局合理的計劃和有效的控制經濟過程所需的信息,圍繞成本、利潤、資本三個中心,分析過去、控制現在、規(guī)劃未來的一個會計分支?!庇嗑w纓(1999)認為,“管理會計是將現代化管理與會計融為一體,為企業(yè)的領導者和管理人員提供管理信息的會計,它是企業(yè)管理信息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是決策支持系統的組成部分?!弊鳛闀嬃硪环种У呢攧諘嫞湫畔⑴对诠局卫碇邪l(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要全面發(fā)揮會計信息在公司治理中的應有作用,單靠財務會計系統是不夠的。而正是由于財務報告所承載信息的有限性,信息披露時范圍、數量和質量上的缺失,使得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無法從現行財務報告中得到充分的信息滿足。一旦有了管理會計信息需求,管理會計分支的存在便有了意義并且在完善公司治理和公司的高效運轉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