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關性與可靠性的含義
(一)相關性
從內涵的角度講,相關性中的預測價值是指會計信息可以增強決策者對未來事項的預測能力;反饋價值是指通過反饋的歷史信息和期望值的比較,以其差別證實或改變期望值;及時性是指會計信息提供、披露及時,它在信息失去對決策有用之前,應被決策者所擁有,相關的信息若提供不及時,便會對決策毫無用處。當然,會計信息的相關性還會受到其性質和重要性的影響。
從外延的角度講,相關性是指會計信息系統(tǒng)提供的會計信息應該與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相關?,F代企業(yè)制度所有權和經營權的高度分離,所有者的模糊性和高度分散性,使得財務報告信息的受托責任大大加強,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內涵和外延日益擴大。具體來說,會計信息必須符合國家進行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符合企業(yè)投資者和債權人進行決策、了解企業(yè)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情況的需要,滿足企業(yè)內部加強經濟管理的需要。
(二)可靠性
從內涵上看,可靠性中的如實表述即客觀性,是指會計信息應該以實際發(fā)生的經濟活動為依據,能夠客觀地反映企業(yè)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中立性是指會計人員在處理會計信息時,應該保持一種不偏不倚的中立態(tài)度,會計信息不存在取得一定結果或誘發(fā)特定形式或行為的意圖或偏向;可核性是指獨立的注冊會計師可用相同的計量方法,獲取同樣的會計信息。
從外延上看,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也不僅僅是會計數據本身的真實、可靠,還包含了經由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分析綜合、加工匯總后在會計報表上呈現的數據的可靠性。單個會計數據的可靠性有賴于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的真實、完整、合法,而會計報表上單一項目的可靠性不僅取決于單個原始數據的可靠性,還有賴于會計人員加工會計信息的一系列程序和方法。加之現行會計制度和會計準則給予會計人員做出一定的估計、判斷并對不同的會計政策進行選擇的權力,所以在會計報表上生成的會計信息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不同會計人員自身能力和職業(yè)判斷的影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是相對的,并不是絕對的可靠。
二、相關性與可靠性的關系
(一)統(tǒng)一性
首先,相關性與可靠性共同構成會計信息的主要質量特征,有用的信息必須同時具備這兩種質量,相關性越大,可靠性越高,則越符合使用者的需要。其次,相關性與可靠性都是從信息使用者角度提出的。從理論上講,會計信息使用者應包括現在和潛在的投資者、雇員、貸款人、供應商和其他商業(yè)債權人、顧客、政府及其機構與公眾。而且要較好地理解和應用會計信息,信息使用者必須對企業(yè)和經濟活動具有合理程度的知識,又愿意用合理的精力去研究信息。否則,相關的信息,因為不能理解而像得不到的信息一樣,其在用處上引起差別的能力未能發(fā)揮,相關性被浪費了;或者不能理解可靠信息的有效幅度或趨勢,給決策者帶來風險,可靠性被曲解了。相關性回答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可靠性使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充分信任而放心使用。再次,相關性與可靠性都要受成本效益原則、重要性原則的制約。
(二)對立性
為了加強相關性,而擴大會計反映的范圍或及時反映或改變會計方法等,可靠性可能會有所削弱。反之,為了提高可靠性,而使大量計量困難的經濟資源未能得到反映或延誤時間以求得精確信息或沿用舊的會計方法,則削弱了相關性。
按照決策有用觀的理解,為了保證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必然要求信息具有足夠的相關性,為此,需要能夠對未來作出充分判斷的“預測性”信息。按照這一要求,以現值為基礎的計量模式才是最有效的。但由于現實中存在大量的自然事件。而且其組合非常復雜,相關概率也無法準確認定,甚至有些事件的發(fā)生可能根本無法公開觀察,這些現實情況給未來的預測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導致基于未來估計的預測信息很難保證具有足夠的客觀性。因此可以說,對相關性的追求最終損害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反過來也是一樣,為確保足夠的可靠性,往往最終會以降低會計信息的相關性為代價。
三、我國會計工作中存在的相關性與可靠性問題
會計信息失真是當前我國經濟生活中一個不爭的客觀事實,并且已成為上市公司、投資者、中介機構、證券管理部門所面臨的不可回避的重要問題。以1996年瓊民源事件為起點,從紅光事件到銀廣廈造假案再到東方電子公然造假案,上市公司的會計造假丑聞接連被暴光。人們不得不再次思考會計信息出了什么問題。
從我國目前的會計現狀來看??煽啃詥栴}更加突出,更迫切需要解決。會計信息要有助于降低投資者過程中面臨的不確定性,促進社會資源趨利性流動.必須具備可靠性。總之,相關性與可靠性均為會計信息的主要質量特征。比較而言,可靠性是基礎,是會計信息的第一質量特征。
四、解決我國現階段會計信息質量問題的措施
第一,完善財會法規(guī)體系。加大對管理當局財務造假的懲治力度。財務欺詐的一個可能原因是管理當局從不可靠的會計信息中獲得的預期短期收益將超過其預期成本。而我國,曾涉嫌財務欺詐的上市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在中飽私囊之后并無人因此入獄,也鮮有人受到刑事處罰。加大懲罰力度,可增加管理當局財務作假的機會成本。
第二,盡量減少會計政策的可選擇空間,防止會計信息的技術性失真。事前通過公共契約如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等形式對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提出基本要求、降低使用者決策過程中所面臨的不確定性、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不失為一種現實的選擇。
第三,提高會計人員的誠信道德水平,增強其專業(yè)勝任能力。其中,提高會計人員的誠信道德水平尤為重要。會計信息成為現代企業(yè)的生命,而會計誠信是會計的生命。朱镕基總理的“不做假賬”道出了會計真諦。
參考文獻:
[1] 周仁俊.會計信息的相關性與可靠性[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學報,2002(3).
[2] 葛家澎.未來財務會計和財務報告的模式[J].財務與會計. 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