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科學的高度剖析政府審計,以受托責任理論為切入點,利用審計的三方關系構建政府審計理論框架,是政府審計理論研究的突破口。政府審計是基于受托責任產生的,在政府審計中也存在著審計委托人、審計人和被審計人三方之間的關系,這個關系是政府審計的本質體現(xiàn),也是政府審計理論框架構建的邏輯基礎和科學基礎?;谑芡胸熑螛嫿ǖ恼畬徲嬂碚?,有利于調整審計人在關系中的定位,對審計實務具有特殊的意義。
?。坳P鍵詞]政府審計;受托責任;審計關系;審計理論;框架;國家審計;民間審計;審計動因
?。壑袌D分類號]F239.4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833(2012)03000907
一、 引言
以某種審計職業(yè)(如,民間審計職業(yè))構建審計理論框架,是審計界的慣常做法。文碩先生在所著的《世界審計史》中提出了“審計理論的三座里程碑”,這三座里程碑分別是莫茨和夏拉夫合著的《審計理論結構》,美國會計學會(AAA)的研究報告《基本審計概念說明》,以及尚德爾的《審計理論》,而這些著作都是探討民間審計問題,對政府審計與內部審計幾乎不予關注。盡管將民間審計研究的成果,視為對審計整體的研究成果存在以偏概全的缺陷,但是,幾乎沒有人會對該研究成果作為抽象的“審計”整體成果發(fā)生質疑。這可能產生的結果是,真正能夠代表審計理論研究水平的民間審計的研究,在事實上帶動了整個審計行業(yè)(也包括政府審計和內部審計)的理論研究,因此,似乎不必苛求這個理論是屬于誰。與此有關的一種現(xiàn)象是,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幾乎所有的《審計學》教科書,都在清一色地講述民間審計。這種審計理論研究結構失衡的狀態(tài),固然與政府審計和內部審計的行政化屬性導致缺少自由選擇的研究空間有關,但是,從學術本身而言,卻留下了種種遺憾?;谪攧請蟊硖囟▽ο蟮膶徲?,滿足報表使用者對報表可靠性的需求,在明確的目標下制定了具體的、規(guī)范化的作業(yè)流程,其技術性特征符合科學對理論的界定,這就是為什么民間審計理論盛極一時的真正原因。當然,國家審計、內部審計不考慮去行政化問題,可能永遠無法超越民間審計理論的科學性。這是國家審計理論研究應當深思的一個重要問題,甚至也是國家審計發(fā)展應當關注的問題。
在我國,所謂的審計理論框架研究,一般都停留在民間審計的范疇。即研究者傾向于從民間審計視角來討論審計理論框架的建設問題,而并不是從審計所包含的民間審計、政府審計和內部審計的整體上采用歸納法進行抽象的總括性研究。結果是以民間審計理論代替了包含豐富內涵的審計整體的科學理論的研究。只要查閱一下我國近三十年來關于審計理論框架研究的文獻,就可以看到,1995年以前,研究審計理論的論文主要集中在政府審計方面,而此后,則主要是民間審計方面。這種變化的原因是當時會計制度改革的西方化導向,促成了審計課程教學內容的西方化,即以民間審計作為主要的研究內容。在我國已有的相關學術文獻中,我們能夠看到,基本上是以民間審計作為研究對象構建審計理論框架的。而以民間審計理論為依托的審計理論框架,與大統(tǒng)一視角下的審計理論框架有很大的距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審計科學理論體系的建立。審計理論研究的終極目標是建立大統(tǒng)一的審計科學的理論體系,雖然難度很大,但是,仍然具有科學上和邏輯上的可能性。在目前,建立這種體系的條件還不夠成熟,因為,世界上還沒有一個成熟的審計制度體系,還沒有在充分經濟一體化的潮流中獲得足夠的審計工作經驗支持,我們所能得到的也只能是以一個主要審計職業(yè)或者幾個不同審計職業(yè)為背景的局部性的審計理論。
不過,在還沒有建立大統(tǒng)一的審計理論框架以前,從一種特定審計職業(yè)(如,政府審計職業(yè))角度進行理論框架的研究也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因為它為該職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jù)。基于這種考慮,我們不應當排除這種研究的必要性。本文認為,政府審計理論框架是存在的,以受托責任理論為指導,建立基于審計關系的政府審計理論框架將可能帶來研究上的新突破。
二、 受托責任理論對政府審計理論影響的分析
受托責任理論是關于審計動因問題研究的主流理論,它為我們構建政府審計理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礎。因此,應該從受托責任所引發(fā)的審計關系來討論國家審計理論框架,這可能為我們的研究重新設定了一個新的邏輯起點。
?。ㄒ唬?從受托責任視角剖析政府審計關系
從審計角度來考察受托責任這個概念,也可以給出審計動因的表述?!胺彩谴嬖趯徲嫷牡胤?,必然存在著受托責任關系;而受托責任關系是審計得以存在的重要條件”[1]。公共受托責任關系反映了委托人的社會需要,而委托人的社會需要在層次和水平上總是在不斷地變化和提高,因此,受托責任關系的外延也總是在不斷地演變。為了保證對受托責任關系的有效監(jiān)督和證明,審計也隨著受托責任關系外延的變化而不斷發(fā)展變化和創(chuàng)新。從這層意義上說,審計既在受托責任關系基礎上產生,又隨受托責任關系外延的演變而不斷深化和發(fā)展。
目前,受托責任理論已經成為理解審計動因問題的一把鑰匙。我們可以從現(xiàn)有的眾多文獻中看到政府審計受托責任的影子。國際最高審計組織(INTOSAI)在被稱為政府審計“圣經”的《利馬宣言》中明確指出:“對政府資金的管理是一種受托關系,因此,有政府財務管理就一定要有審計?!保?]宣言中明晰地闡述了受托責任產生政府審計的觀點,當然,這種觀點已被全世界許多國家的專業(yè)人士所接受。
公共管理促成了政府審計的形成,政府審計是公共管理的工具,政府審計處在一個復雜的受托責任體系之中。在公共管理所包含的委托代理關系中,委托人是全體人民,受托人是政府。全體人民將公共經濟資源委托給政府,政府對該經濟資源的完整性、增值性和安全性等負責。不論受托責任的內容如何,以及通過何種方式加以規(guī)定,必須對所有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加以監(jiān)督,而政府審計就是受托責任的最好的控制者。政府審計是受托責任關系中聯(lián)系委托人和受托人的橋梁,通過審計活動來監(jiān)督受托人的行為,保證受托責任得到全面有效的履行。如果公共權力的管理者愿意運用公共資源,那么,就意味著其從獲得政權托管權的時刻起,就需要向委托人證明自己是否有效管理和使用權力,以解脫自身的公共責任,這都需要政府審計進行獨立檢查和評價。根據(jù)上述分析,可以將政府審計理解為專門機構依法對受托人責任履行情況進行的監(jiān)督。
當然,一個深層次的問題是政府在履行受托責任過程中可能發(fā)生失靈。從公共管理理論來分析,政府也是一個利益集合體,在這個集合體中,代表這個集合體履行有關職能的是公共管理人員,這些人員由于人性的自私與貪婪,可能會在使用公權力的過程中濫用權力,發(fā)生營私舞弊,這時,就需要一種特殊的權力,對公權力進行控制。政府審計正是在控制政府的個人可能出現(xiàn)濫用權力的背景下出現(xiàn)的。有個人的違規(guī),就可能出現(xiàn)政府失靈;有政府失靈,就必須依靠審計等外部的強制力量制衡政府,消除或者控制政府失靈。政府審計是在政府可能失靈的條件下產生的,政府審計有利于治理政府的公共資金濫用行為。“國家審計的固有屬性與公共資金的管理有關,作為一種制度安排,國家審計是促進政府規(guī)范財政行為的專業(yè)性、技術性手段,可以有效地矯正‘政府失靈’行為?!保?]這意味著,政府審計事實上是審計委托人治理政府失靈行為的一種工具。
(二) 以受托責任理論為基點構建政府審計理論框架
既然受托責任理論是政府審計的重要研究基礎,那么,我們完全有理由基于受托責任條件下政府審計關系構建政府審計理論框架。
圖1政府審計理論框架
在受托責任理論指導下,以政府審計關系為研究內容的政府審計理論框架,應當包括以下主要部分。
1. 政府審計環(huán)境理論。主要是研究政府審計所面臨的各種環(huán)境要素以及這些要素與政府審計所具有的各種內在聯(lián)系。
2. 政府審計關系理論。主要研究政府審計所包含的審計委托人、審計人與被審計人三者之間所具有的各種關系。
3. 政府審計規(guī)范理論。主要研究政府審計的法律、法規(guī)、準則和職業(yè)道德建設等問題,提供政府審計機構與人員所應當遵守的行為規(guī)范。
以上三個部分,它們是具有密切聯(lián)系的。政府審計環(huán)境理論為政府審計活動提供了準確利用環(huán)境和改造環(huán)境的基本思路;而政府審計關系理論為審計活動提供了如何理順各種審計關系人之間關系的基本技巧;最后是政府審計規(guī)范理論,它為政府審計活動的主體提供了行為指南。這三者之間,核心是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以及規(guī)范這些社會關系的規(guī)則,體現(xiàn)了審計學的社會科學屬性。政府審計理論也應當研究政府審計活動如何面對各種關系,以便于提高政府審計的運行效率?;谏鲜龇治?,我們把基于受托責任理論的政府審計理論框架用圖1表示。
三、 基于受托責任理論重構政府審計理論框架
受托責任與政府審計的關系表明,政府審計的產生不僅因受托責任的發(fā)生而發(fā)生,更因受托責任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受托責任的產生,導致政府審計活動必然出現(xiàn)。受托責任是政府審計產生的必要條件,因此,研究政府審計理論必須研究受托責任。依據(jù)政府審計的特點,筆者以政府審計關系人的三方關系為主線,重塑政府審計理論框架。明確了受托責任對政府審計理論框架的影響后,我們可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深入地研究政府審計理論框架。
?。ㄒ唬?政府審計環(huán)境理論
政府審計環(huán)境理論之所以作為政府審計理論框架的第一部分,就是因為政府審計存在的基礎是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即環(huán)境對政府審計的需求,引發(fā)了政府審計制度的供給,而制度的供給促使政府審計機構的建立,人員的配備,政府審計機構相應職能活動的實施。政府審計環(huán)境對政府審計制度設立等一系列方面,具有重要影響,任何不考慮社會環(huán)境對政府審計影響的所謂的政府審計理論研究,都是沒有根基的,也是殘缺不全的。
政府審計環(huán)境理論主要是研究社會環(huán)境對政府審計的影響,以及政府審計對社會環(huán)境的能動作用。我們認為,應該從以下兩個層次研究政府審計環(huán)境理論。
1. 社會環(huán)境影響政府審計理論,該理論主要研究下述問題。
(1) 設立政府審計制度的條件研究。需要研究的內容是設立政府審計制度的政治條件、經濟條件、文化條件和歷史原因等。在一個沒有設立政府審計的國家,這種理論有明顯的指導意義;在一個已經設立政府審計的國家,這種理論對于強化社會環(huán)境對政府審計的需求提供了可供參考的思路,意義也是明顯的。
(2) 政府審計制度構架的研究。該研究主要是考慮如何基于一個國家主要的社會環(huán)境設立適用于國情的政府審計制度。該研究所涉及問題包括:研究政府審計機構的建制規(guī)格、工作職能、業(yè)務分工及與有關方面的關系模式等。政府審計制度構架的設計,既不是政府審計部門自行決定的,也不應當是政府或立法機構的個別官員決定的,在民主社會,它應當來源于社會民眾公議的結果,而這一結果,需要進行理論研究,通過理論研究為社會民眾的民主選擇提供理論依據(jù)。
(3) 社會環(huán)境推動政府審計制度改進的理論研究。對一個正在運行中的政府審計機構而言,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經??赡軙φ畬徲嬛贫鹊倪m應性產生挑戰(zhàn),可能需要改進政府審計工作模式或者其他方面,這意味著,在一個非穩(wěn)定性的社會形態(tài)下,政府審計的改革是必然的,需要根據(jù)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進行有關的調整,以保證政府審計及時滿足社會環(huán)境的要求。
2. 政府審計影響社會環(huán)境的理論,該理論主要研究下述問題。
(1) 政府審計影響政治制度建設的理論。在我國和其他國家,政府審計在國家有關公共權力的制衡方面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能夠體現(xiàn)政府審計的國家治理功效。政府審計如何借助國家為審計機關搭建監(jiān)督平臺,為改進國家的政治制度出謀劃策,是政府審計理論應當研究的重要問題。在現(xiàn)實中,政府審計在監(jiān)督政府方面、在為立法機構提出立法建議方面、在反腐倡廉方面和在執(zhí)法的監(jiān)督方面,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效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家的政治制度建設。
(2) 政府審計影響經濟制度建設的理論。政府審計與經濟制度建設密切相關,這源于政府審計監(jiān)督公共資金使用效率的制度基礎。市場失靈的情況下,通常需要審計介入。而政府審計理論的建設,應當考慮對市場失靈實施審計介入的時間、地點、方式、方法和信息傳遞模式等。
(3) 政府審計影響其他社會環(huán)境的理論。政府審計對文化、教育和其他有關方面也會產生積極影響。政府審計主要是通過監(jiān)督職能及其所衍生的建設性功能,對社會環(huán)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政府審計理論將有意識地研究在特定歷史時期如何有針對性地對某一個社會環(huán)境要素產生影響,這可能有助于擴展政府審計的功能,提高政府審計的影響力。
?。ǘ?政府審計關系理論
政府審計關系理論是整個政府審計理論框架的核心。政府審計關系的存在,表明具備了政府審計存在的基礎,因為政府審計活動正是基于這種關系而展開的。只是僅有政府審計環(huán)境理論是不夠的,它無法解決政府審計的具體運行問題,必須通過政府審計關系理論作為構建政府審計理論框架的主體。
政府審計關系理論主要是解決政府審計中三方審計關系人之間各種關系處理與協(xié)調所遵循的原理與原則的理論,這種理論主要應當包括以下三個層次。
(1) 基于審計委托人的理論。該理論的核心是,研究在最優(yōu)的審計關系模式中,誰作為最佳審計委托人的相關理論。在這里,審計委托人也可以從實際委托人與終極委托人兩個方面來研究。在不同的國家,審計委托人表現(xiàn)為不同的形式,他們都可能基于不同的歷史原因和政治背景。審計委托人通過什么形式授權、如何授權、授權時間、授權內容以及授權的限定等,都需要進行理論研究。雖然審計界在某種程度上無法改變法定的審計委托人的具體模式,但是,相關的研究仍然可以給審計委托人制度的改革提供理論依據(jù)。如果從審計關系角度進行研究,基于審計委托人的理論,也可以分為兩個層次:①審計委托人對被審計人關系的理論。從審計角度來看,可以研究審計委托人委托被審計人實施有關公共管理的委托關系,通過這種關系的研究,為審計機關準確把握審計委托人所擁有的管理控制權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jù)。②審計委托人對審計人關系的理論。這種理論主要研究審計委托人對政府審計機關實施審計的形式、時間、途徑、內容和信息傳遞等事項的要求。
(2) 基于審計人的理論。該理論的核心是,研究最優(yōu)的審計關系模式中,作為審計人代表的審計機關與實施主體――審計人員應當具有的勝任能力的理論。在這一理論中,針對審計機關進行的研究,應當包括:審計機關的領導體制;審計機關層級的設置及不同層級之間的關系;審計機關職責范圍與權限;審計機關與有關方面的關系。如果針對審計人員進行研究,應當包括:審計人員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審計人員的勝任能力構架;審計人員之間的關系模式;對審計人員的監(jiān)督評價等?;趯徲嬋说睦碚?,也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審計人對審計委托人的關系理論。該理論主要研究審計人如何準確地理解審計委托人的授權及有關要求,并且提供對審計委托人效用最大化的審計信息,以滿足其公共管理的需要。第二,審計人對被審計人的關系理論。該理論主要研究審計人應當如何把握被審計人的心理變化規(guī)律,有針對性地實施審計策略和審計程序,并能夠保證與被審計人進行最有效的溝通和協(xié)調,達到審計效率的最大化。
(3) 基于被審計人的理論。從政府審計理論框架的屬性來看,關于被審計人有關問題的研究,并不屬于審計的專業(yè)問題,但是,考慮審計人是將被審計人作為審計對象實施監(jiān)督的,因此有必要將有關被審計人的理論列入政府審計理論框架。基于被審計人的理論,其核心是審計應當監(jiān)督誰,監(jiān)督什么,如何監(jiān)督,如何反饋信息,如何進行協(xié)調。在政府審計理論框架中,首先應當考慮如何基于公權力的法定范圍,適當?shù)貏澏ㄕ畬徲嫳O(jiān)督的被審計人的范圍及相關的業(yè)務內容;其次應當考慮如何有針對性地制定審計計劃,實施審計程序,實現(xiàn)審計目標。最后是研究如何與被審計人建立良性的互動關系,對被審計人發(fā)生有效的影響。基于被審計人的理論,同樣也可以分為兩個層次:①被審計人對審計委托人的關系理論。該理論實際上是一種受托責任關系,從政府審計理論角度來看,應當研究作為代理人的被審計人,它對審計委托人需要承擔哪些責任,履行哪些義務及其中存在的不當之處,由審計人給審計委托人提出有效控制被審計人的建議。②被審計人對審計人的關系理論。該理論主要研究在實施審計的過程中,被審計人應當為審計人提供什么樣的工作條件,以保證審計程序的順利實施。
上述三個方面的理論,反映了政府審計理論應當研究審計關系中三個關系人之間的互動式的、雙向交流的六種關系,理順這六種關系,才能保證審計關系的有序性,使政府審計達到最優(yōu)運行狀態(tài)。
(三) 政府審計規(guī)范理論
事實上,人類的社會關系是需要通過規(guī)則來調節(jié)和管制的,對政府審計關系而言,這種規(guī)則也是不可缺少的。在這里,所謂的規(guī)則就是政府審計規(guī)范;所謂的政府審計規(guī)范理論,就是研究政府審計中各種關系人適用的規(guī)范的理論。
政府審計規(guī)范理論是一個相對龐雜的規(guī)則體系,這個體系應當是一個“金字塔”式的結構,即從上到下,搭建了一個適用面、強制力越來越小的體系。該理論主要內容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 政府審計立法理論。該理論主要是解決通過法律手段規(guī)范審計關系的有關問題。在該理論中,涉及立法的種類、立法依據(jù)、名詞的法律界定、適用范圍、基本原則、規(guī)范的內容和條款的設計等內容。在世界范圍內,通過《憲法》和《審計法》等法律形式規(guī)范審計關系的情況十分普遍,但是,就如何設計這些法律內容的相關研究卻很少。政府審計規(guī)范理論應當為國家的審計立法提供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jù)。
2. 政府審計準則理論。該理論主要解決如何從規(guī)范管理的視角設計審計技術規(guī)則的問題和如何為外部機構評價政府審計質量提供依據(jù)的問題。審計的技術規(guī)則無論是從理性的邏輯推導而產生,還是從實務的慣例歸納而產生,都需要一定的理論支撐,政府審計理論研究通過研究政府審計準則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3. 政府審計職業(yè)道德理論。該理論主要解決對政府審計人員如何實施道德約束的問題。一旦國家的法律所采用的硬約束手段和審計行業(yè)的審計準則軟約束手段不能發(fā)揮必要的作用時,就需要采用有形規(guī)則以外的無形規(guī)則――職業(yè)道德(在現(xiàn)實中,通??赡芫哂幸欢ǖ囊?guī)則形式)來約束。政府審計職業(yè)道德理論,應當主要研究如何通過政府審計人員的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自我約束能力的提高,實現(xiàn)對政府審計人員職業(yè)行為的有效控制。
政府審計規(guī)范理論可以為審計職業(yè)界和有關立法機構提供規(guī)范審計行為的重要理論依據(jù)。沒有這種理論,可能使規(guī)則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導致規(guī)則的實施缺乏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 一種預測:對新的政府審計理論框架前景的判斷
基于受托責任研究政府審計理論框架,為政府審計理論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這種思路可以構建一個完整的政府審計理論體系,為后續(xù)的研究奠定可靠的基礎。
?。ㄒ唬?基于受托責任構建政府審計理論框架的可行性分析
構建政府審計理論框架,將基于受托責任的審計關系作為研究的主要內容,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具有可行性。
理論上的可行性?!翱茖W理論是在經驗知識的基礎上概括、總結而成的邏輯體系,它通過一系列的范疇、概念、命題合乎邏輯的聯(lián)系的轉化,在思維中完整地再現(xiàn)事物的本質與其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保?]政府審計的理論,也應當來源于對政府審計相關經驗的歸納、總結、提煉?;谑芡胸熑卫碚撗芯繉徲嬯P系,在此基礎上所提出的政府審計理論框架,包含了“受托責任”、“審計關系”、“審計關系人”、“審計委托人”、“被審計人”、“審計人”和其他的一系列的概念和范疇,并形成了對政府審計活動規(guī)律的總結,達到了科學性的要求。因此,具備作為一種獨特的“審計學說”存在的條件。
實踐上的可行性?;谑芡胸熑嗡⒌恼畬徲嬂碚摽蚣埽瑸楝F(xiàn)實的政府審計工作提供指導,由于它產生于對當代審計實踐的概括,具備一定的普遍適用性。在構建政府審計理論框架時,由于建立了一種超國家化的邏輯起點,因而,所產生的指導意義應當是國際性的?!白鳛閲抑匾卫砉ぞ叩膰覍徲嫞鋰姨厣驮絹碓饺?,”[5]建立一個抽象的上層建筑和意識形態(tài)的政府審計理論,僅僅考慮政府審計的工具屬性,這就使得政府審計理論有了更寬廣的應用范圍。
?。ǘ?基于受托責任構建政府審計理論框架的應用價值
在國內,專門研究政府審計理論框架的著作與論文很少,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署前審計長李金華試圖以“審計主體理論”、“審計客體理論”、“審計主客體關系的理論”和“審計運行的理論”為主體構建政府審計理論框架,其觀點在政府審計領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6]。這意味著,建立政府審計理論框架對政府審計行業(yè)的管理是有積極意義的。
在現(xiàn)代社會,世界各國都在考慮塑造責任政府,這意味著,中國在新的時期也應當考慮責任政府的構建。在這種特殊背景下,以受托責任為理論依據(jù),研究新型的政府審計關系所包含的理論,有助于我們對責任政府的理解,進而促使政府審計對政府公共資金管理權力的制衡。從整體上說,受托責任告訴我們,無論是審計所面對的社會關系還是審計自身所體現(xiàn)的審計關系,都與受托責任有關,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了,那么,意味著責任社會、責任政府以及責任審計的建立,這無疑有益于現(xiàn)代審計的發(fā)展。從美國審計總署(GAO)更名也可以看出責任在政府審計中的重要性?!熬哂?3年歷史的GAO改變了其機構名稱的用詞。從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變?yōu)镚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前者直譯為總會計辦公室,后者直譯為政府責任辦公室?!保?]在現(xiàn)代政府審計中,無論是哪個國家,實際上都貫穿了受托責任這一主線。以受托責任為基礎所構建的政府審計理論框架,無疑是一種十分實用的理論構架。我們能夠看到,在世界范圍內,政府的公民意識在加強,民心、民意和民生已經成為任何政府都不能忽略的頭等大事,審計的“國民性”應當是一個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在現(xiàn)代國家治理中,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是政府存續(xù)的基礎,對公民的責任已經成為政府施政的風向標,政府審計也不斷適應這種變化。在這種狀況下,以受托責任為基礎所構建的政府審計理論框架應當受到廣泛的重視。
基于受托責任構建政府審計理論框架是一種初始性的嘗試。雖然我們提出了關于這個問題的一些理論解釋,但是,可能只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我們期望在這個領域能夠有更多的具有思想性的、具有恒久價值的成果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