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嬿
隨著學習社會化的到來,終生化教育和學習的大眾化,成為當今社會教育的重點,進入20世紀后,電子信息技術發(fā)展起來,各種教學媒體陸續(xù)出現(xiàn),遠程教育從函授教育模式向多媒體教學模式發(fā)展。90年代后,隨著計算機網絡、衛(wèi)星網絡和通信網絡的發(fā)展,遠程開放教育把先進的科學技術應用于教學中,在世界范圍內遠程教育成為發(fā)展的方向。下面結合電大學生的學習特點,談一談在《基礎會計》課程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 進行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現(xiàn)代遠程教育是指學生和教師、學生和教育機構之間主要采用多種媒體手段進行系統(tǒng)教學和通信聯(lián)系的教育形式。與普通高校的學生相比較,電大的學生基礎知識較差,學習動力不足,由于大多數(shù)學生學習前已就業(yè),無找工作之憂,一方面是學生意識到自己以前學過的知識無法滿足現(xiàn)在工作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學生晉升職稱、評聘職稱的壓力,因此他們意識到必須重新回到學校為自己“充電”。這些學生除了學習外,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工作和照顧家庭上,以至于學生除課堂以外,再無整塊時間學習。針對這種情況,就需要有一種新型的教育方式來滿足這些學生學習的需求,而現(xiàn)代遠程開放教育正是為了打破原有的教育方式,他不受學習空間和學習時間的限制。這一豐富的教學資源供受教育者選用,教學形式由原來的以教為主變?yōu)橐詫W為主。為適應當前出現(xiàn)的新情況,采用先進的、靈活機動的教學手段,更加有利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二、 教學模式改革的步驟
要使遠程開放教學形式發(fā)揮最大作用,就需要我們電大教育工作者貢獻自己的能量。我們就需要對自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首先,每一門課程都有一個主脈絡,而《基礎會計》這門課程的主脈絡是:“會計憑證――會計賬薄――會計報表”,明確了主脈絡后,教師先通讀教材,對課程有一個基本的教學思路,也就是在這條主脈絡下,怎樣去充實這條脈絡,使他的內容更豐富。其次,結合中央電大下發(fā)的關于《基礎會計》教學大綱對照教材的內容仔細研究,制作出相應的電子教案,在電子教案中必須反映出課程的主線思路和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再次,根據(jù)電大學生的普遍特點,編寫出針對性的教學方法。最后,在實際授課過程中,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相應調整教學方式,在教學內容上盡量做到因材施教。
三、 合理安排上課時間
《基礎會計》是會計學科的入門課程,學好這門課程,關系到學生今后學習能否順利完成學業(yè)。在實際講授《基礎會計》這門課時,因為每次授課時間為90分鐘,所以將上課時間做了如下安排:
0分鐘-20分鐘(共20分鐘):復習
21分鐘-70分鐘(共50分鐘):新課的講授
71分鐘-90分鐘(共20分鐘):討論、答疑解惑
四、 《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模式的內容
1. 復習:每次上完課后,都要針對本次課程的內容,整合一些練習題,公布在學校校園網上論壇中,要求學生課后去學校網上論壇進行討論并予以解答,然后將學生反饋的答案收集起來,加以匯總并給予分析。對學生不熟悉的內容和學生還沒有完全理解的內容加以總結,在下次上課時利用前20分鐘進行分析解答,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這樣做可以引導學生主動地去上網查找習題,并且想辦法解決。同學之間網上的討論,同樣也可以加強學生間的交流。例如:第七章 財產清查 授課結束后,我會在學校網上論壇公布一些這樣的例題:①、企業(yè)在財產清查中發(fā)現(xiàn)短缺設備一臺,原價40000元,已計提折舊32000元。②、經上級批準,上述盤虧固定資產按凈值作為營業(yè)外收支處理。③、企業(yè)清查現(xiàn)金時,發(fā)現(xiàn)庫存現(xiàn)金短少40元。④、上述短少現(xiàn)金,系出納員工作過失造成,應由出納員賠償。以上怎樣進行賬務處理。
2. 講授新課:首先將上節(jié)課的內容與本次新課的內容加以聯(lián)系,使課程內容嚴格按課程的主線絡進行,使學生學習的內容前后完整、聯(lián)系緊密。對新課要將重點突出,難點突破并詳細介紹,配合相應的實例,加深學生對新知識點的理解;對于一般內容、簡單內容得以提綱的形式列出,并指導學生怎樣去看書,在自學過程中如遇到不會的,可以先通過網上的教學資源進行解答,如還是沒有解決,就可以通過電話、Email、網上論壇和教師進行交流、解答。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網絡教學資源的利用,鍛煉學生查找教學資源并進行歸納總結的能力。比如:第八章 會計報表在講授這章時,首先告訴學生,會計報表是構成財務會計報告的核心內容。只有完成了會計憑單的取得、編制,賬簿的登記、試算平衡,對賬、財產清查、結賬后才可以編制會計報告。這樣就與前面的章節(jié)聯(lián)系起來了。本章的重點和難點是:會計報告和現(xiàn)金流量表、資產負責表、利潤表。這些內容就需要花大量時間進行講解。講述清楚會計報告的內涵、會計報告與會計報表的聯(lián)系,現(xiàn)金流量表、資產負責表、利潤表內容、結構和編制方法。
3. 討論、答疑解惑:在課堂最后20分鐘里,教師可以提供一些論題給學生,并提供一些線索,那么學生可以自由組合,針對問題結合學過的知識進行討論,并將討論的結果告知教師,或以電話、Email、網上論壇的形式告知教師。要求學生對還沒有聽懂的問題繼續(xù)向教師詢問。這樣做可以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團體協(xié)作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如:第八章會計報表 可以出一道編制會計報表的題讓學生作:某企業(yè)2001年11月有關損益類賬戶的資料如下:
主營業(yè)務收入 100000元 主營業(yè)務成本 50000元
營業(yè)費用 7 200元 主營業(yè)務稅金及附加 3 780元
管理費用 22 380元 財務費用 7 850元
營業(yè)外收入 20 000元 營業(yè)外支出 15 800元
投資損失 2 000元 其他業(yè)務收入 8 000元
其他業(yè)務支出 7 000元
[要求]根據(jù)以上資料編制利潤表。(所得稅按利潤總額的33%計算繳納)
五、為學生提供教學資源
由于部分電大的學生受到工作和家庭的影響,無法正常到校上課。因此,怎樣利用課堂以外的時間進行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其次,學校應該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持服務。而且《基礎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讓學生把理論知識融合到實踐中去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這樣不但為學生提供多種媒體學習材料、助學服務教學信息、指導性教學文件(如:文字主、輔教材、錄音、錄像帶、光盤、 CAI課件、直播課堂、計算機教學網頁、BBS網上討論、課程教學大綱等。還需要提供有關會計模擬實驗的設備及材料,以便學生可以對所學過的理論知識加以應用。
六、 改革產生的效果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不但學會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地合理使用教學資源,學會了怎樣去閱讀教材,怎樣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還學會了怎樣與教師、同學溝通,使各種媒體教材各盡所能,學生各取所需,既不增加學生的負擔,又不造成教材資源浪費。比如:對賬戶的學習過程中,作為教師首先應該將賬戶按經濟內容分為:“資產類、負債類、所有者權益類、成本類和損益類”這五大類賬戶介紹清楚。其次每一類賬戶下主要的會計賬戶有哪些?(比如:損益類,學生必須熟記這12 個賬戶。“產品銷售收入,其他業(yè)務收入,營業(yè)外收入,投資收益” “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銷售費用,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其他業(yè)務支出,營業(yè)外支出,所得稅”。)要求學生自己利用教學資源去尋找這些賬戶的含義并理解,如還不理解可以利用學校論壇與同學和教師進行討論,的出正確答案。最后教師可以利用習題對學生進行測驗,以便證實學生是否全部掌握。如:購入燃料10000千克,價款1000元,以銀行存款支付。
學生就可以利用學過的知識加以分析,這筆經濟業(yè)務使庫存燃料增加了,同時也使銀行中的存款減少了,涉及“原材料”和“銀行存款”兩個賬戶。這兩個賬戶均屬資產類賬戶,其增加金額應記在借方,其減少金額應記在貸方。
答案為: 借:原材料 1000
貸:銀行存款 1000
通過每年的遠程開放《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應用探索,進一步增強了自己在《基礎會計》課程教學中不斷的進行教學改革的必要性的認識。并進一步在教學過程中完善和補充教學模式的改革布驟,以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一切從實際出發(fā),一切為學生的根本利益著想,精心打造好每一節(jié)課,不但要從時間上盡可能做到合理安排,而且在教學內容上精講多練、講練結合、突出重點、攻破難點,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優(yōu)越的教學資源,幫助學生順利學好《基礎會計》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