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contact.png)
【摘 要】面對高校面臨的外部經濟環(huán)境日益復雜和內部經濟事務繁雜瑣碎,由于主客觀因素的影響,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存在經濟責任不明確、評價體系不完善、結果利用不足、內控制度不健全和審計人員素質不高等問題,尚需要采取各種措施,進一步明確范圍和要求、健全評價體系、推動成果利用、完善內控制度和提高人員素質,以加快推進我國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制度的建設。
【關鍵詞】高校;經濟責任;審計 ;對策
0.引言
中共中央辦公廳2010年印發(fā)了《黨政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yè)領導人員經濟責任審計的規(guī)定》(中辦發(fā)[2010]32號),對國有單位的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作出明確規(guī)定。教育部2011年印發(fā)的《教育部關于做好教育系統(tǒng)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通知》(教財[2011]2號)對教育系統(tǒng)的經濟責任審計提出進一步的要求。各相關單位也根據上述規(guī)定對本單位落實經濟責任審計制度采取諸多相關重要措施。從上到下,對于實施經濟責任審計的重要性已達成共識,各領域各系統(tǒng)建立健全制度、全力狠抓落實,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較好的落實。2013年1月29日,劉家義審計長在中央經濟責任審計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發(fā)言指出,要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紀委二次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最近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中央政治局密切聯系群眾、轉變工作作風的“八項規(guī)定”,重點做好五個方面工作。經濟責任審計在審計工作上逐漸由財務收支審計轉向領導干部權力行使的監(jiān)督和效益審計,在反腐倡廉建設上也賦予了其新的內涵。
1.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現狀分析
1.1 經濟責任不明確
高校的經濟責任關系主體主要包括校級領導干部和學校處級領導干部。處級領導干部包括學校財務、基建、資產設備、校辦產業(yè)及后勤等行政管理部門、院系所和產業(yè)后勤的主要行政負責人,還包括負有重要經濟管理職責的部門、院系黨政領導或相應副職干部。[1]不同崗位的領導干部,工作職責不一樣,承擔的經濟責任也不一樣。部分高校尚未明確每個領導崗位的具體經濟責任,或者崗位的經濟責任范圍不清晰?!饵h政主要領導干部和國有企業(yè)領導人經濟責任審計規(guī)定》規(guī)定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是以領導干部任職期間本單位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以及有關經濟活動的真實、合法、效益為基礎。在教育系統(tǒng)中,不同高校領導干部對經濟活動理解不同。比如,系部主任對系部課題從申報到最后結題都要簽字,這種完全由項目負責人負責的課題是否屬于經濟責任審計的范疇,有的高校納入審計范疇,有的高校則沒有。更為困惑的是,作為審計事項的高校,往往也不清楚此類經濟事項,系部主任應該負直接責任還是領導責任,抑或是管理責任,而且課題負責人又應該承擔什么責任。
1.2 評價體系不完善
當下,我國現行的經濟責任審計方面涉及的法律法規(guī)對經濟責任的評價體系規(guī)定尚不完整,審計人員無現成指標、內容等作為直接的依據,很難對經濟責任審計的事項作出準確評價,甚至審計事項的范圍,什么應該審計、什么不應該審計也無法明確。在實際操作中,由于高校面臨的經濟環(huán)境日益復雜,審計事項往往帶有復雜性和雙面性,使得審計人員對重大審計事項的評價角度、事項的嚴重程度、范圍大小等無法做到準確定位,對事項造成的損失大小也無法做出準確評判。領導干部的崗位經濟責任不明確,也給審計評價造成困難。而經濟責任審計的政治意義似乎更加重要,因此評價指標更難建立,審計人員也不敢對某些敏感事項做出評價,比如部門福利發(fā)放等經濟事項。審計評價體系的不完善使得審計固有風險增大,而審計人員也只能對事項進行審計,不做評價來規(guī)避風險,造成審計報告未發(fā)揮應有作用。
1.3 結果利用不足
經濟責任審計的結果利用是經濟責任審計監(jiān)督職能發(fā)揮作用的關鍵。一些高校領導對經濟責任審計認識不夠,對審計工作的指導思想較落后,不注重審計結果的分析、總結和利用,使審計工作在干部的選拔和任用方面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造成經濟責任審計與干部任免不完全相關、甚至不相關。由于領導干部的任免具有保密性,所以干部調離原崗位到新崗位前,一般沒有領導干部進行審計,等調任后開始審計,則審計在領導干部任用方面的作用也就大打折扣。
1.4 內控制度不健全
由于內部控制不健全,有些部門不做二級預算,部門的資金使用效率與效益無法進行評價;對重大事項的決策不夠民主,由少數人決定;重大決策會議沒有會議記錄,無法準確評價領導的責任等等。相關單位和部門的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直接影響部門負責人履行職責的效果,也是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依據。
1.5 審計人員素質不高
審計人員知識結構不夠全面。審計是一項綜合學科和工作,近幾年大多數高校逐漸才配備和配齊審計人員,但是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審計人員對審計工作的認識不充分,有些審計人員甚至領導有得過且過的思想,認為會得罪人,對自己的發(fā)展不利。還有些審計人員不能做到保守秘密,把審計結果向自己關系好的同事泄露,對審計工作和審計對象造成不好的影響。審計人員的業(yè)務素質在審計準備、實施和報告等階段產生容易產生審計風險,影響審計的效果。
2.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的對策及建議
2.1 明確范圍和要求
高度重視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的宣傳和溝通工作,使大家對經濟責任有初步的了解,經濟責任是一種經濟活動的監(jiān)督,并沒有其他暗示在里面,使領導干部正確對待崗位的經濟責任要求和經濟責任審計。明確領導干部崗位的經濟責任,高校既有行政部門也有教學部門,每個部門都由自己特點和職能,應對每個領導干部崗位制定符合崗位要求的經濟事項的目標和內容,在任職前告知任職領導崗位的經濟責任,并制定一個經濟責任告知書,對每項經濟責任的職責和要求都詳細說明,使領導干部明確經濟責任的范圍與要求。
2.2 健全評價體系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即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社會參與。[2]經濟責任審計作為領導干部權力約束的必要組成部分,而且評價直接關系著領導干部的政治生命,為監(jiān)督領導干部的經濟行為提供依據。根據高校的經濟事項的特點,進一步明確經濟責任審計的原則、審計方法,制定適合本校校情的包含經濟責任目標、經濟責任評價標準等內容的,操作性強的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使審計工作做到重點明確,審計事項依據充分,有助于審計工作人員依據標準作出準確評價,積極降低審計風險。審計評價指標應包括高等教育的質量、科學研究水平的質量、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和社會服務的質量。高等教育的質量包括學校的排名、學校的面積等情況;科學研究水平的質量包括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國家科研獎項等情況;人才培養(yǎng)包括職稱結構、教師學歷結構、國家及省市級特殊津貼享受者、國家及省市級精品課程、國家及省市級名師等情況。
2.3 推動成果利用
建立健全審計公告制度,包括審計通知的公開、審計內容的公開、審計程序的公開、審計結果的公開、被審計人員述職報告的公開,讓審計工作透明公開,有利于校內外人士共同來監(jiān)督。根據審計結果督促整改的落實,對經濟責任審計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要認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健全聯席會議制度,使經濟責任聯席會議成為指導、監(jiān)察、協(xié)調經濟責任審計工作,交流和通報經濟責任審計情況,研究解決經濟責任審計中的困難和問題的平臺和載體。同時,通過聯席會議制度,使成員單位走向前臺,紀檢、監(jiān)察、組織人事等部門參與到審計計劃制定、措施落實、制度完善等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成員單位的主觀能動作用。[3]運用審計成果完善制度建設,通過審計協(xié)助被審計單位建立一系列內控制度,如重大經濟活動計提討論制度、財務管理制度、固定資產管理規(guī)定等。[4]利用整改成果進行黨風廉政建設。公示審計結果對有問題的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對相應的干部造成輿論壓力,不敢再犯。對表現優(yōu)秀的領導干部,是一種宣傳和獎勵。并積極召開會議,開展教育,提醒所有領導干部吸收教訓,為防止腐敗打好預防針。保存好所有經濟責任審計的資料,有利于以后審計工作的橫向和縱向比較。
2.4 完善內控制度
內部控制制度是經濟事項合法合規(guī)性的重要保證。內部控制的內容包括資金的管理、資產的管理、基建項目的管理、學費及其他培訓費的管理、二級預算的管理、資料檔案的管理及部門內部監(jiān)督等方面。資金管理包括資金支出的管理、現金的管理等內容;資產的管理包括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管理、低值易耗品的管理、貴重及危險實驗用品的管理等內容;基建項目的管理包括招投標管理、工程物資采購管理、基建合同的管理、基建資料的管理等內容;學費及其他培訓費用的管理包括行政事業(yè)性收費管理的規(guī)章制度、學費及培訓費票據的管理等內容;二級預算包括預算的編制、批復,預算的執(zhí)行情況、決算的審核等內容;檔案管理包括部門規(guī)章制度文件、部門會議記錄的保存的內容;內部監(jiān)督包括部門內部黨風廉政建設情況、 內部自查自糾、重大事項的決策及審計整改等內容。目前,高校校財務預決算制度較為健全,但是二級部門的預算制度不健全,預算執(zhí)行情況也少有自我審查,部門經費的大額支出、用于職工福利支出的決策等方面還有待完善和改進。
2.5 提高人員素質
審計人員的素質直接關系著審計結果的風險和質量,應當提高審計人員的職業(yè)道德素質。審計人員要嚴格按照審計程序和審計內容進行審計,避免因審計程序的缺失導致審計結果不準。應當提高審計人員的專業(yè)素質。加強審計法律規(guī)章的學習,定期組織審計人員進行實踐交流,加強后續(xù)教育,掌握新知識新技能,改善審計人員的知識結構,不斷提高審計工作的職業(yè)素質和專業(yè)勝任能力。把審計整改中的問題和理論學習聯系起來,創(chuàng)新方法,積極解決實踐中的問題。應當提高審計人員的政治素質。規(guī)范審計人員的行為,做到忠于職守、廉潔奉公、保守秘密。加強審計人員政治思想建設,增加審計人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要敢于堅持原則,客服壓力,對審計事項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5]
3.結語
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是適應高校經濟環(huán)境日益復雜,高校辦學規(guī)模擴大,反腐倡廉建設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新型綜合的審計,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審計工作。不斷健全和完善經濟責任審計,在促進高校為社會服務目標的實現,保障國有資產保值升值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2]孫秀麗等.中國特色現代大學治理結構中經濟責任審計評價體系研究[J].教育審計,2011(4):18-21.
[3]孫秀麗.新形勢下高校經濟責任審計面臨的困難和對策[J].科技導刊,2012(1):173-174.
[4]陸瑋瑋,曹媛.南京市教育局強化經審成果運用促發(fā)展[J].教育審計,2013(1):23.
[5]孫杰,洪長偉.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實踐工作中的難點及對策建議[J].金融經濟,2012(2):110-111.
賈 博 關 博
(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審計處 中國 北京 10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