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企業(yè)籌集資金有多種方式,比如發(fā)行股票、發(fā)行債券等。具體應該如何選擇籌資方案?這既是實務中的重要業(yè)務,也是《財務與會計》科目考試的重點難點內容。比較常用也比較常考的一種方法,就是每股收益無差別點分析法。
原理解析
每股收益無差別點分析法是通過計算各備選籌資方案的每股收益無差別點,進行比較,進而選擇最佳資本結構融資方案的一種方法。其中,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是指不同籌資方式下,每股收益都相等時的息稅前利潤或業(yè)務量水平。
每股收益的計算公式為:每股收益=凈利潤÷股數=[(息稅前利潤-利息)×(1-所得稅稅率)-優(yōu)先股股利]÷普通股股數。
計算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就是令兩個籌資方案計算的每股收益相等,從而得到一個方程:[(EBIT-I1)×(1-T)-D1]÷N1=[(EBIT-I2)×(1-T)-D2]÷N2。式中:EBIT為息稅前利潤,I1、I2為兩種籌資方式下的每年債務利息,T為所得稅稅率,D1、D2為兩種籌資方式下的優(yōu)先股股利,N1、N2為兩種籌資方式下的普通股股數。
若不涉及優(yōu)先股股利,則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可簡略記為:(大股數×大利息-小股數×小利息)÷(大股數-小股數)。
計算出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后,就可以將其與預期息稅前利潤進行比較,從而進行籌資決策了。
在每股收益無差別點上,無論是采用負債籌資方案還是權益籌資方案,兩種方案的每股收益都是相等的;若企業(yè)的預期息稅前利潤或業(yè)務量水平,大于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或業(yè)務量,則應選擇財務杠桿效應較大的籌資方案,即負債籌資方案;反之,則選擇權益籌資方案。
真題解析
長江公司2015年實現銷售收入800萬元,發(fā)生固定成本235萬元(其中,利息費用20萬元,優(yōu)先股股利15萬元),變動成本率為60%,普通股80萬股。該公司計劃2016年銷售收入提高50%,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率保持不變。2016年的利息費用和優(yōu)先股股利與2015年持平。
長江公司計劃2016年籌資360萬元,以滿足銷售收入的增長需要,現有兩個方案。
方案一:新增發(fā)普通股,發(fā)行價格為6元/股。
方案二:新增發(fā)債券,票面金額100元/張,票面年利率5%,預計發(fā)行價格120元/張。
采用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法選擇方案,假設企業(yè)所得稅稅率為25%,計算結果保留兩位小數。根據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1)采用每股收益無差別點法,長江公司應選擇的方案是()。
A.兩個方案一致B.無法確定C.方案一D.方案二
【答案及解析】D。假設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為EBIT,則:[(EBIT-20)×(1-25%)-15]÷(80+360÷6)=[(EBIT-20-360÷120×100×5%)×(1-25%)-15]÷80,解得EBIT=75(萬元);2016年預計EBIT=800×(1+50%)×(1-60%)-(235-20-15)=280(萬元)>每股收益無差別點的息稅前利潤75萬元。因此,選擇負債籌資方案,即方案二。
(2)籌資后,2016年每股收益為()元。
A.1.29 B.0.92 C.2.11 D.0.19
【答案及解析】C。選擇負債籌資方案,其每股收益=[(280-20-360÷120×100×5%)×(1-25%)-15]÷80=2.11(元)。
(3)籌資后,2016年息稅前利潤為()萬元。
A.260 B.200 C.280 D.180
【答案及解析】C。2016年預計收入=800×(1+50%)=1200(萬元);EBIT=1200×(1-60%)-(235-20-15)=280(萬元)。
(4)籌資后,2016年利潤總額()萬元。
A.225 B.245 C.520 D.440
【答案及解析】B。利潤總額=息稅前利潤-利息=280-(20+360÷120×100×5%)=24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