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contact.png)
【摘要】本文分析了案例教學法的產生、在我國的應用情況,并重點闡述了案例教學法在我國高職教育中實施的可行性及具體實施方法,以使這一教學方法更好地為會計教學服務。
一、案例教學法的產生及其在我國的應用
案例教學法是仿照法律工作中立案的辦法,把教學內容編成案例的形式進行教學的方法。最早提出這一做法的是美國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的幾位教授,他們認為,通過分析、比較和研究各種成功和失敗的管理經驗,可以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結論或原理。目前這一教學方法已在我國高校工商管理碩士及法律等本科教育中使用。實踐證明,這是一種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對理解學習內容提供了強有力的和多角度的范例。因為學生對復雜問題的分析不僅依靠課堂教學,而且課后還可以重讀案例,討論案例,并對案例進行深入思考。
盡管案例教學在學校的課程教學中被認為是一種普遍的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的策略,但是,對于案例的選擇應附有簡單說明。主要包括:案例的選擇目的、專家對案例的思考評論以及案例存在的不足等等。疑難問題解析策略是鼓勵學生對疑難問題進行深入分析、論證、討論以及形式上的邏輯推理,在這里,教師作為一名疑難問題解析的指導者和推進者,他的工作就是鼓勵學生去積極思考,推動學生從一個疑難問題的解決到另一個疑難問題的解決,指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到疑難問題的本質上進行分析,并且事先不給予明確的方向和統(tǒng)一的標準答案。
寧波大學郭強華教授“對會計教學現狀評估及改革方向的調查報告”指出,贊成“案例教學”教學方式的列首位,而選擇傳統(tǒng)的“教師講解”方式占不到10%。說明傳統(tǒng)教學方式較為空洞,學生已經厭倦“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堂課”的教學方式,課堂教學走出“填鴨式”舊框架,已是大多數學生的心愿。
二、案例教學法的特點及其在會計高職教育中的可行性
案例教學法與講課中的舉例說明有著本質區(qū)別。講課中的舉例說明一般是用來肯定教師講授理論知識的正確性,主要是為傳授理論服務的。而案例教學法最突出的特點是講課開始于實踐,從實踐中提出問題,通過分析發(fā)現規(guī)律,提煉理論,然后使理論回到實踐,應用理論去指導實踐。盡管高職院校與MBA有著辦學層次上的較大差異,但由于在強調實踐能力上有著一致的方面,筆者覺得案例教學法有許多值得借鑒之處。
會計專業(yè)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會計案例教學法使掌握理論知識與發(fā)展能力有機結合起來,把學生引入到社會實踐中,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yōu)橹鲃犹剿髦R,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學模式的改革就是要恢復學習的本來面目,把學習的樂趣還給學生,讓他們愛學習、會學習、做學習的主人。正如古語所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不僅讓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會學”?!皽蕜t”及相關“制度”等會隨著經濟環(huán)境的變化而做適時的變動,會計專業(yè)的學生只有“會學”了,才可能在知識、信息爆炸的今天成為知識的主動者。因此如何去喚醒學生潛在的主動性,讓他們在課堂上重新煥發(fā)生命的活力,值得每個教師認真思考,任重而道遠。高職會計專業(yè)強調的是學生會計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注意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有其現實意義的,而案例教學法的借鑒為這一教學目標的達到提供了一種可能。
當然,在高職會計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法,還要受到教學內容、教學條件、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和學生理論基礎等諸多要素的影響和制約,還需要做很多工作,因其本身就是一種需要繼續(xù)探索、創(chuàng)新的事物,有待我們進一步研究、完善。
三、案例教學法的具體應用
學生在校期間通過接觸各種經濟業(yè)務實例,熟悉會計工作內容,為畢業(yè)盡快適應工作環(huán)境、順利上崗創(chuàng)造條件,這不正是高職會計教育的最終目的嗎?那么在高職會計教育中應如何科學合理地借鑒案例教學法呢?
?。ㄒ唬┐蚝美碚摶A,為案例教學做好準備
由于教學的起點不同,高職會計專業(yè)的教學采用案例教學法不可能象哈佛商學院那樣在教學時直接通過案例講授新課,必須讓學生先做好必要的理論知識準備,這樣才能深刻領會案情,達到客觀分析的效果。因此,不能忽視理論教學的基礎作用。如在高職工業(yè)會計案例分析中要求學生必須首先具備經濟學基礎理論、基礎會計學等相關知識。否則,案例編選再客觀也無法實現預期效果、達到高職會計教學的目的。根據這一分析,案例教學法在高職會計專業(yè)課教學中,目前還不能處于主導地位,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
?。ǘ┡c會計實驗教學相結合
由于案例是從實際經濟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有它特定的存在環(huán)境,因而在運用案例教學法時,應注意創(chuàng)設形象逼真的會計實踐情景。目前,一些院校相繼建起了會計實驗室,設有模擬財會課,會計實驗內容也從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轉向了管理會計、審計及財務管理課程,并取得了較好效果。案例教學應結合會計實驗課來進行,使學生在掌握基本會計業(yè)務處理方法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所學相關知識,進一步剖析案例所包含的理論實質。教師應在吃透教材和案例的基礎上,依據教材邏輯結構提出相應問題,一步步引導學生由實際案例歸納出相應的財會理論。
?。ㄈ┳⒁獍咐虒W本身創(chuàng)新精神的發(fā)揮
在案例教學中通過對案例的深入分析,可能使學生理會到理論來源于實踐的過程;更進一步使學生掌握來源于實踐的理論如何回到實踐中指導實踐,這才是認識過程的又一個飛躍。高職教學注重能力培養(yǎng),要教導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ㄋ模┻x擇適合高職層次和特色的案例
由于時間、費用和工作量等因素的影響,教師不可能把教材上的每個內容都采用案例教學法,因此,設計會計案例就成為會計案例教學中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筆者認為設計會計案例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實用性
會計案例的內容必須是現實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而不是陳舊過時和瞎編亂造的,否則,學生就學不到真正有用的專業(yè)知識,案例教學就會失去意義。為此,教師必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企業(yè)去搜集會計案例素材,以設計出符合實用性要求的案例。
2.代表性
會計實務中,同種業(yè)務由于發(fā)生在不同的企業(yè)與不同的經濟環(huán)境中,其進行方式、程序、憑證格式、憑證流程、會計核算方法等都有一定的差異。為此,在設計案例時,就必須通過去偽存真、去粗存精和去異求同的方法,從中找出具有一般代表性的案例,以有利于學生對問題認識的深化,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針對性
是指教師針對會計教學上的某些突出問題來設計案例。進行案例教學無須對許多問題都采用案例教學法,否則,教師將難以集中精力來搞好案例教學工作,學生也會對過多的案例教學感到厭煩。
4.綜合性
就是要求所設計的案例必須通過聲音、圖像、動畫和文字盡可能反映出經濟業(yè)務進行過程的全貌。以某工廠購進原材料為例,案例中的內容就應有:(1)業(yè)務洽談及其簽訂合同的過程;(2)商品驗收入庫的過程;(3)各憑證的填制及其傳遞的過程;(4)辦理貨款結算的過程;(5)財會人員編制、匯總記賬憑證并據以記賬的過程等。這些內容在多媒體教室展示時,就像放電影一樣,把某一業(yè)務進行的全過程都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
5.啟發(fā)性
會計案例的素材主要來源于實踐,但是,實際工作中的某些做法不一定是絕對正確的。因此,在設計會計案例時,為了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活躍,更有利于對學生進行啟發(fā)性教學,不應完全照搬實際工作中的做法,而應該設計一些情節(jié)和方法與需要思考的問題,使案例具有啟發(fā)性的特點,才能激發(fā)學生研討的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6.適用性
由于案例教學法起源于哈佛工商管理學院,在培養(yǎng)層次和適用社會環(huán)境上與我國都有很大的差別。我國各高等院校在引進過程中都做了不同程度的調整和修正。特別是案例選編一般都不作原版照搬。如由北京大學牽頭,全國40多所高校和企業(yè)界合作編制的《中國企業(yè)管理案例庫》就是成功的例子。需要強調的是,在借鑒這些成功范例的時候,除了注意國情、體制的特點外,還應注意高職辦學層次和特色的要求,難度不宜過高,但實用性要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