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contact.png)
關鍵字:財務風險管理;理論結構;教育;文化;組織;模式
摘 要:風險管理已經成為全球性的運動,財務風險管理作為風險管理核心內容理應受到財務會計理論界的足夠重視。本文針對我國財務風險管理理論研究中薄弱環(huán)節(jié),在借鑒國外財務風險管理研究經驗以及風險管理等其他學科發(fā)展成果的基礎上,提出我國今后在財務風險管理理論研究新課題,以期能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推動我國財務風險管理理論的發(fā)展。
有的學者[1]分析,風險管理已經成為全球性的運動,備受企業(yè)和各國政府重視,因為企業(yè)風險管理是以一定的成本,通過科學優(yōu)化組合管理可以使企業(yè)的現實財務損失和損失的影響度最小化,很多國家(地區(qū))成立各種形式的學會或協(xié)會,以推動風險管理教育的普及和風險管理運動的發(fā)展。作為風險管理核心組成部分的財務風險管理已經伴隨著風險管理全球性運動的興起而備受世界各國理論界和實務界的重視。隨著我國融入世界經濟的步伐越來越快,不僅要重視財務風險管理方法和程序的研究,而且應轉變觀念,充分認識財務風險管理理論研究的重要性,借鑒國際研究經驗和成果,結合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階段性,積極拓展財務風險理論研究的領域,是我國財務風險理論研究的當務之急,亦是拉動我國財務風險管理水平提高的迫切要求。
我國目前財務風險管理的研究屬于起步階段,表現為:一是與風險管理其他領域相比,財務風險管理研究成果較少,尤其是比較系統(tǒng)、全面、深入的研究成果偏少。近年來,我國對財務風險的研究[2]比較分散和零星,分散于財務理論之中,被肢解在理財的籌資、投資、耗資、收回和分配各個環(huán)節(jié),缺乏深層次的財務管理理論做支持,缺乏對財務風險管理的總體性研究;二是研究領域較窄。近年來,我國財務風險管理研究比較集中于程序和方法研究上,沒有將財務風險管理置于社會經濟大環(huán)境之下、針對實施環(huán)節(jié)、文化層面進行全方位、深入探討,不僅缺乏基礎理論層面的研究,而且應用層面的理論研究也相對滯后。
鑒于財務風險在市場經濟中廣泛性和復雜性與我國財務風險管理理論研究的相對滯后,我們認為,當前和今后時期財務風險管理理論研究中應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理論研究。
一、 財務風險管理基礎理論和理論結構研究
我國財務風險基本理論問題研究現狀可以從兩個方面觀察,一是從現在國內所編財務管理學或理財學教材看,特別是權威院校學者所編教材看,財務風險概念基本與國外(主要是美國)統(tǒng)一,企業(yè)財務風險是指由于企業(yè)使用了負債而給普通股股東所增加的風險。換言之,財務風險產生的基本原因是企業(yè)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運用負債,使用負債越多,財務風險越大,不使用負債,則沒有財務風險。財務風險即是債務風險,除了債務風險之外企業(yè)存在其它風險是經營風險。由于概念界定清楚,可以方便地使用數學模型來測度風險對企業(yè)價值的影響。即使用復合杠桿或總杠桿度量企業(yè)總風險,以經營杠桿度量企業(yè)的經營風險,以財務杠桿度量企業(yè)的財務風險。 二是從學術界看,近年來,我國在財務風險基礎理論方面,如財務風險、財務風險管理的概念、基本特征、職能等基本理論問題上進行了一定的研究。由于我國現代意義上的財務風險管理理論研究起步比較晚,加上無法擺脫我國傳統(tǒng)財務觀念以及研究方法的影響,對國外研究幾十年的成果重視程度、消化程度不同,使得在財務風險管理的基本理論問題上沒有達成一致的見解,如在財務風險概念的研究上,就出現了廣義和狹義之爭,財務風險基本特征和財務風險管理基本職能的認識上出現了分歧,而對整個財務風險管理意義重大的財務風險目標這一最基本的問題缺乏認識和概括。同時,由于財務風險及管理內容的研究沒有與實證研究直接相聯系,所以,概念上的含糊對定性的理論推導也沒有產生明顯的影響。由此,增生出財務風險理論諸多“研究成果”,深刻與膚淺共存,正確和錯誤并生,應該說不利于我國財務風險理論向縱深發(fā)展,影響了我國財務理論研究的進程。
所以,今后我國財務風險與管理研究上,必須注重基礎理論研究,只有對財務風險的概念、本質、特征認識界定清楚,才能為財務風險管理的研究提供基礎。這就要求,一是必須注重中外財務風險理論基礎和基礎理論的比較研究;二是進行財務風險管理研究要注重研究方法的選擇。
首先,必須下大力氣借鑒國外實證的研究方法開展財務風險研究。國外風險理論研究較多采用實證方法,而我國使用較多的則是定性和規(guī)范研究方法,造成概念可以模糊地給出,比較輕易地建立和概括的概念和特征,無法支撐財務風險管理理論大廈,不能保證理論的邏輯性和一致性,難以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會誤導人們對財務風險管理的研究方向。這就要求我們在研究財務風險理論中將定性與定量、規(guī)范與實證研究方法結合起來,以增強研究結果的可驗證性和可靠性。
其次,在基礎理論的研究中應注重學習應用西方理財學研究中應用極廣的相關性或稱結構性研究方法,即開展財務風險管理理論結構的研究。理論結構是該領域各基本理論要素及各要素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所組成的有機理論體系。財務風險管理理論結構是財務風險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間組成的有機體系。理論研究的真正價值在于明確存在的各種現象、各種要素以及這些現象及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即所謂相關性。能否將財務風險管理各要素及各要素之間的關系認識清楚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財務風險管理理論與方法、程序研究的科學性、明晰性和有效性。如財務風險管理目標、財務風險管理本質、職能、財務風險管理要素與財務風險管理程序與方法之間的關系等。國外如美國,現代財務理論圍繞著企業(yè)價值最大化這一理財活動的目標函數,把各種財務決策如投資決策、融資決策等與企業(yè)價值之間的相關性進行系統(tǒng)分析和研究,構建了前后一貫、邏輯嚴密、渾然一體的財務管理理論結構大廈。以目標為出發(fā)點進行相關性研究已經成為國際學術界重要的、運用極廣的理財學及經濟學研究方法。美國理財學界自20世紀50年代以后,相關研究層出不窮,如多篇論文研究與公司價值的相關性,從而根本上改變了理財學的面貌,使理財學成為現代經濟學體系中的主流成分之一。充分吸收國外財務理論研究成果,在財務風險基本理論上注重實用,講究方法科學,少走彎路,取得共識,達成統(tǒng)一,以推動我國財務理論研究的深入。
二、財務風險管理教育
財務風險意識的增強和財務風險管理水平的提高有賴于開展廣泛的風險管理教育。從當前美國和英國風險管理教育情況基本類似,各大學風險教育課程不少,多所大學偏重財務導向型風險管理教育。財務風險管理現今已成為各大學財經系中財務理論課程中的重要部分。如美國的賓州大學、天普大學、喬治亞州立大學與紐約保險學院,英國的各拉斯哥蘭大學、城市大學與諾丁漢大學等。另外,風險管理職務的改變、風險管理協(xié)會的成立、風險管理專業(yè)證書的考試、風險管理雜志以及風險管理書籍等方面,美國和英國情況也基本類似,都體現出越來越對風險管理的重視。兩國的風險經理職稱已經取代了過時的保險經理,職責范圍擴大,位階提升;多家風險管理協(xié)會、風險管理學院對企業(yè)風險管理事務、專業(yè)證書考試制度極具貢獻,其中,美國全球風險專業(yè)人員協(xié)會每年舉辦財務風險管理人員專業(yè)證書考試;多家協(xié)會和學會出版風險管理方面的刊物雜志;出版為數不少的財務性風險管理書籍等。
受國外風險教育的影響,盡管我國目前也部分大學也開設風險管理課程,但為數太少,尤其是財務風險管理的課程;在專業(yè)職稱考試、出版書籍方面差距依然很大,一方面,當然還是我國財務風險管理研究起步較晚,受其影響風險教育方面起步較晚,二是從觀念上人們還未充分認識到財務風險管理教育的特別重要性,三是沒有成立相應的協(xié)會或學會,沒有相應的職務、資格考試等配套措施,直接影響了財務風險教育的發(fā)展。
隨著經濟與科技全球化帶來的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和企業(yè)之間競爭的加劇,需要我國教育能盡快培養(yǎng)一大批具有較強風險意識、競爭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的財會類人才。為此,我們必須改變目前財務管理風險教育落后的局面,除了積極向國外學習,采取設立各級風險管理學會、協(xié)會,在資格考試中盡快設立風險管理資格考試等舉措外,在大學教育方面,一是要研究風險管理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二是要研究風險管理教育的形式和手段。在學歷教育中應單獨開設財務風險管理課程,采用案例教學方法,讓師生與實務工作者結合共同采集案例,增強理論教學的實用性和有效性。在財務、會計人員的后續(xù)教育中應加大對財務風險管理學習、研討的力度。
三、財務風險文化研究
我國多年來的財務風險管理研究比較局限于方法和程序,即使在財務文化研究中也忽略了財務風險文化的研究,不能不說這是我國財務風險管理研究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國外風險理論有主觀建構派,視風險文化為社會文化現象。事實上,人們不可否認的是,風險由人們特定的文化社會因素建構而成,風險隨不同的人與不同的文化社會背景而有所不同,財務風險文化亦不例外。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企業(yè)、在同一時期文化背景不同,同一國家、同一民族、同一企業(yè)在不同時期文化背景亦會有區(qū)別,使得人們對待財務風險管理的價值觀、反應程度、行為方式、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出現差異性,形成一定的特色。財務風險管理不應只注重技術,而應注重人為作業(yè)績效與文化社會背景的影響。中外風險案例的研究發(fā)現,企業(yè)的最大風險往往是由于企業(yè)文化、企業(yè)人的行為,特別是企業(yè)高層管理者的知識不足、能力有限、品德欠佳等弱性造成的。隨著社會經濟迅速發(fā)展帶來的集體與個人行為復雜性的增大,財務風險文化的研究不僅不能忽視,而應作為重要課題。
四、財務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研究
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務上看,我國財務風險管理都缺乏對組織架構的研究。在實務上我國大多數企業(yè)沒有設立專門的財務管理機構,沒有專職的財務風險管理人員,這說明了人們尚未認識到財務風險管理對于企業(yè)的作用。在理論上,與前面所述財務風險文化原因類似,我國已有的財務風險管理研究比較重視方法和程序,忽略了組織機構及機構的職責權限等對實踐有特別重要意義的課題的探討,從某種程度上造成了理論研究與實踐的脫離。事實上,公司財務風險管理是一項綜合管理活動,不僅需要先進的技術、復雜的數量模型,而更需要公司組織機構、激勵機制和運營基礎的密切配合。不同發(fā)展階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管理組織架構下的人們進行財務風險管理采取的模式必然不同,是集中還是分散,是集權還是分權、是兼職還是專職等等管理模式問題是研究實施財務風險管理不能回避的重大課題。應結合我國各類不同企業(yè)的具體情況分層次開展風險管理模式研究。
五、財務風險管理責任觀的研究
財務風險管理各方法的有效性依賴于風險管理責任的落實。財務風險管理責任主體如何確立、各責任主體風險管理責任指標的確定與分解落實、責任指標的考核與評價激勵機制的建立無疑是實施財務風險管理必須研究的重大課題。否則,研究財務風險管理沒有具體研究財務風險管理的責任制,財務風險管理只能是紙上談兵,無從落實。
總之,越來越復雜的社會經濟環(huán)境決定了財務風險管理研究的日益重要,而財務風險管理的研究是巨大的科學工程,需要整合優(yōu)化財務學、會計學、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哲學、人文學、心理學等多門學科的知識與方法于一體,全方位、多領域進行深入研究,以不落后于風險管理學科整體發(fā)展和滿足實踐中的迫切需要。
參考文獻: 1.宋明哲.2003.現代風險管理.中國紡織出版社 2.姜緒榮.2001.高層管理者弱性與企業(yè)能動風險控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3.汪平.財務理論.2003.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4.詹姆斯.T .格里森.2001.財務風險管理.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 5.張俊瑞、劉東霖.2005.我國人才市場對財經類人才需求狀況的調查分析.會計研究.10
The Think On The Theoretical Studies of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Abstract:Risk management has gained its worldwide popularity nowadays. Being a central part of risk management,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should be given enough emphasis by the financial theory circl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studies abroad and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some disciplines including risk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weakness in the theoretical studies of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some new issues for future consideration, hoping thi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 theory in China.
Keyword: 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theoretical construction;education;culture;organization;model
作者單位:浙江萬里學院商學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宋明哲《現代風險管理》,中國紡織出版社,2003年版
[2]彭韶兵《財務風險機理與控制分析》,立信會計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孟祥霞 文章來源:浙江萬里學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