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信息質量影響著信息使用者決策的有用性。為保證其“決策有用性”,會計信息應具備三個基本特征即相關性、可靠性、可比性、可理解性,其中可靠性和相關性對信息使用者最有用,是最基本的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一、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概述
1、會計信息質量特征的內涵
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對會計信息應具有的質量標準所做的具體描述要求,是對會計信息質量進行評判的最一般和最基本的依據(jù),它具體規(guī)定了會計信息為實現(xiàn)會計目標應具備的質量的規(guī)定。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是為會計目標服務的,它是聯(lián)系會計目標與實現(xiàn)目標之間的橋梁,對會計信息起約束的作用,并使會計信息符合會計目標的要求。
2、可靠性的內涵
可靠性是指確保信息能免于錯誤及偏差并能忠實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現(xiàn)象或狀況的質量。也就是說, 會計信息應該是準確的、不偏不倚的。在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的 《編報財務報表的框架》中, 可靠性是由真實反映、實質重于形式、中立性、審慎性、完整性五個方面的具體特性來支撐的。我 國 2006 年發(fā) 布 的 《企 業(yè) 會 計 準則——基本準則》 第二章“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中就提出“企業(yè)應當以實際發(fā)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jù)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 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 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這一表述只將真實性和完整性包涵在可靠性之中, 而對實質重于形式、謹慎性則是以單獨條款與可靠性并列表述, 但沒有條款對中立性進行表述。
3、相關性的內涵
相關性是指會計信息要同信息使用者的經濟決策相關聯(lián),即人們可以利用會計信息做出有關的經濟決策。一般認為,一項信息是否具有相關性,要取決于其預測價值、反饋價值與及時性。(l)預測價值:如果一項信息能幫助使用者預測未來事項的結果,則此項信息具有預測價值,使用者可根據(jù)預測的可能結果,作出最佳選擇。由于信息的預測價值具有改變決策的能力,因而是相關性的重要組成因素;(2)反饋價值:如果一項信息能使其使用者證實或更正過去的預測的實際結果反饋給決策者,通過與預期結果進行比較可以證實過去的預期是否有誤,從而避免再作同樣的決策時再犯錯誤??梢?,信息的反饋價值有助于未來決策,因而也是相關性的重要組成因素;(3)及時性:任何信息要想影響決策,就必須在決策之前提供。雖然及時提供的信息不一定具有相關性,但信息若不能及時提供必定會失去效用。
二、新會計準則對會計信息質量的新要求
1、更加強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
《企業(yè)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在會計信息質量要求的第一條就對可靠性進行了詮釋,要求以實際發(fā)生的交易或者事項為依據(jù)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如實反映符合確認和計量要求的各項會計要素及其他相關信息,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內容完整。其中還明確規(guī)定了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會計要素的確認條件,這些條件突出強調了資產負債表項目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2、更加注重會計信息的相關性
①將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確定為主要計量屬性。
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過程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交換或債務清償?shù)慕痤~,其本質是市場而不是其他主體對資產或負債價值的認定,是一種基于市場信息的評價。按公允價值計量得出的信息能為企業(yè)的經營決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為此,新準則正式將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確定為主要計量屬性,主要表現(xiàn)在非貨幣性資產交換準則、債務重組準則、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等具體準則中。
?、谪攧請蟊硇畔⑴冻浞郑瑸樾畔⑹褂谜邲Q策提供服務。
首先,利潤的表述強調構成要素。舊準則將利潤表述為“利潤包括營業(yè)利潤、投資凈收益和營業(yè)外收支凈額”,明確利潤分別來自企業(yè)的產品銷售、對外投資所得和營業(yè)外收入三方面。而新準則將其表述為:“利潤包括收入減去費用后的凈額、直接計入當期利潤的利得和損失等”,這樣表述強調了收入、費用兩項會計要素的作用,同時明確提出利得和損失,把企業(yè)提高利潤的關鍵點定位于增加主營業(yè)務收入和降低費用這兩點上。無論利潤是增加還是減少,企業(yè)都必須從收入和費用這兩大方面及利潤的構成中尋找和披露原因,這對財務報表使用者而言無疑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來源。
其次,新準則擴大了信息披露的范圍。如,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類增加了應單獨列報的項目,如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投資性房地產、遞延所得稅資產、生物資產等;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類增加了交易性金融負債、遞延所得稅負債等項目;在合并財務報表中,少數(shù)股東權益作為權益項目列示。這些新增的資產和負債項目的列示,使信息使用者更易于理解和分析其在企業(yè)經營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更有利于信息使用者有的放矢地進行投資。
三、提高會計信息可靠性和相關性的思考
1、完善財會法規(guī)體系,加大對財務造假的懲治力度。財務欺詐的一個可能原因是治理當局從不可靠的會計信息中獲得的預期短期收益將超過其預期成本。具體到我國,曾涉嫌財務欺詐的上市公司高層治理人員,在中飽私囊之后并無人因此入獄,也鮮有人因此而受到刑事處罰。加大懲罰力度,可增加治理當局財務作假的機會成本。?
2、盡量減少會計政策的可選擇空間,防止會計信息的技術性失真。經濟活動中存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為了轉換不確定性,會計上需要一系列基本假設,也需要限定會計信息系統(tǒng)的處理對象。限定會計處理對象,是為了防止無限制地拓寬財務會計的邊界,導致會計信息披露日益龐雜,在提高相關性的同時導致會計信息可靠性受到削弱。會計信息系統(tǒng)的一系列程序、方法的存在,制約著單一會計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卻未必能夠必然衍生出最終整體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因為其間會計人員的估計、判定等人為因素和不確定性大量存在。因此,事前通過公共契約如會計準則或會計制度等形式對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提出基本要求、降低使用者決策過程中所面臨的不確定性、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不失為一種現(xiàn)實的選擇。
3、改進與完善會計信息的披露 。第一提高會計信息披露的可靠性,首先就要建立健全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的法規(guī)法則,做到有法可依、執(zhí)法必嚴;其次,會計信息來自于企業(yè)日常的經濟活動,如果企業(yè)能按現(xiàn)代企業(yè)的要求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可以大大減少操縱會計信息的行為,若年終財務報告采用企業(yè)內部公示的制度,對預防會計信息的作弊也是一種有效方式;最后,要進一步完善注冊會計師的會計制度,對于不負責的注冊會計師,要進行曝光,追究其法律責任,給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提供一個較好的經濟和法律環(huán)境。第二必須改進和完善現(xiàn)行財務報告體系,突出其相關性。首先,要解決歷史信息滯后性與信息需求超前性的矛盾。其次,要建立表內信息與表外信息互補的財務報告體系。第三,規(guī)范和完善分部信息的披露。
4、建立規(guī)范的公司治理結構 。在發(fā)達的市場經濟體制下,公司的治理結構由兩部分組成。其一是通過競爭的市場所實施的間接控制,或稱外部治理結構,包括產品市場、資本市場、經理市場、兼并市場等等。其二是為實行事前監(jiān)督而設計的直接控制或稱內部治理結構。它由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經理組成的一個三級結構。就我國企業(yè)而言應采取以下措施:(1)完善公司的外部治理結構,包括大力發(fā)展資本市場和逐步培育經理市場。這些外部市場存在激烈的競爭,構成了對經理人的威脅機制。(2)規(guī)范公司的內部治理結構,明確劃分整合責權利,形成有效的權力相互制約的管理機制。(3)建立和完善對經理人的績效考評制度,形成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
5、提高會計人員的誠信道德水平,增強其專業(yè)勝任能力。會計人員是會計信息質量控制中最重要的因素,因為會計信息都是通過會計人員的工作來形成的。因此,在企業(yè)中要培養(yǎng)會計人員主人翁意識,讓會計人員意識到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性,積極主動從源頭控制財務會計信息質量。會計人員的素質包括職業(yè)道德素質和會計專業(yè)素質。會計人員職業(yè)道德水平和專業(yè)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會計工作的質量。因此,一方面,要提高會計人員職業(yè)道德水平,增強會計人員的法律意識、道德意識和主人翁責任感,確保會計人員具備正直、誠信、公正、廉潔的優(yōu)秀品質;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會計人員專業(yè)素質。新會計準則增加了投資性房地產、生物資產、資產減值、股份支付、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金融工具列報等具體準則和應用指南,內容完整、覆蓋面廣,建立起了科學的會計確認、計量、報告標準。這就從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上對會計人員學習和掌握新會計準則提出了更高的專業(yè)要求,而在實務中,科學地運用新準則才是對會計人員專業(yè)能力的最高要求,例如新準則中對公允價值的使用,既要求會計人員具備專業(yè)知識,還需要提高自身的會計判斷。因此,會計人員要不斷努力學習,加強道德修養(yǎng)和專業(yè)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