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contact.png)
一、高校財務風險的涵義
在研究高校財務風險之前,有必要對財務風險的概念進行界定。廣義的財務風險(Financial Risk)的概念最先出現(xiàn)在財務管理領域,其出發(fā)點是基于企業(yè)財務管理決策活動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是指在經濟活動中由于客觀存在的各種不確定因素,使實際收益與預期收益發(fā)生偏離,進而造成損失的可能性。狹義的財務風險通常稱為舉債籌資風險,指企業(yè)經營過程中用貨幣資金償還到期債務的不確定性,進而給企業(yè)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在經濟活動中,財務風險體現(xiàn)出兩面性:一方面,在經濟活動之前,人們可預知活動的結果會有多種可能性,是客觀存在不能消除的,即為風險的自然屬性;另一方面,通過人為的科學管理措施可以控制、降低風險,力求獲得最大的收益,即為風險的經濟屬性。
作為非營利性事業(yè)單位的高等院校,其所面臨的財務風險既不同于廣義的財務風險,又不同于狹義的財務風險。高校的財務活動是以貨幣資金收支為主的資金運動的總稱,因此,高校的財務風險實質是一種資金運動所面臨的風險。
結合以上對于風險及財務風險的理解,可將高校財務風險定義為:高等院校財務風險是指高校在各種財務活動過程中,由于各種內外部環(huán)境因素的變化及作用下形成的財務狀況的不確定性,從而使高校蒙受損失,致使債務到期無法清償,事業(yè)運營資金不足,造成其不能充分履行其社會職責、提供教育產品乃至危及其發(fā)展甚至生存的可能性。
二、高校財務風險種類及成因分析
(一)收入風險
第一,收入來源單一,學校不是企業(yè),本身不具備資金“造血”功能。雖然目前高校的收入來源渠道已經向多元化方向發(fā)展,但學費收入和財政撥款始終是高校的主要收入來源。然而我國的高校學費標準已經超出了居民,尤其是農牧民的承受能力,人均學費上漲幅度有限。財政撥款按生均標準撥付,因而高校的收入主要取決于高校的招生人數,如果生源不足或者完不成招生計劃,將會導致收入減少。2010年以后,大學學齡人口將開始明顯下降,許多高校的生源將會不足,高職院校尤為突出。第二,在校生學費欠費率逐年上升。近幾年,畢業(yè)生就業(yè)形勢嚴峻,就業(yè)率低,將直接影響到高校對報考學生的吸引力,甚至影響在校學生及其家庭繳費上學的積極性。第三,國家教育投資增長緩慢。
(二)貸款風險
目前,越來越大的高校貸款規(guī)模,直接構成高校的財務風險,是高校面臨的嚴峻問題。
1.利息風險。對于高校而言,借款資金本身不能帶來收入,更無盈利可言,利息費用只能通過學校的事業(yè)收入來彌補。在事業(yè)收入一定的情況下,利息支出的增加必然減少人員經費與其他公用經費的支出。
2.償債能力惡化風險。高校使用借入資金多用于購置土地、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重點實驗室和大型儀器設備的置辦,在法律層面上,這些學校資產是不能向企業(yè)那樣以某種可以償還債務的形式存在,實際上是一種最終耗費,其結果是不但不能彌補利息支出,還需要用其他資金來償還本金。因此,高校舉債實際上是對未來收入的提前使用,而未來收入能力的不確定性和未來支出壓力的擴張性使高校的財務風險難以估量。加上高校缺乏對貸款規(guī)模與還款計劃的可行性研究,貸款結構失衡帶來還款期的過度集中,最終導致償債能力降低。
(三)資金流動性風險
滯后的管理理念與薄弱的內部控制,造成在籌集資金、調度資金及合理運用資金等方面缺乏靈活性,沒有足夠的資金流動性以應對教學、科研等各項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預期現(xiàn)金需要,日常收支動態(tài)平衡難以維系,出現(xiàn)流動性風險。
1.管理層風險意識不強。由于高校在很長時間內處在國家預算約束下,還沒有真正轉變到學校法人實體的資金運作模式上來,導致了高校領導層風險責任意識不強,沒有有效地開展對財務風險的監(jiān)測與防范。
2.會計信息缺乏預測性和指導性,表現(xiàn)為重核算、輕分析。會計人員習慣于處理日常的報賬業(yè)務,只是如實反映過去一段時間內學校資產變動情況,相當于對過去一段時期的財務總結,缺少財務分析,也沒有研究財務數據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對未來資金運行的預測性、前瞻性不高。
3.資金使用缺乏科學的可行性論證。由于計劃、決策、程序、制度或者存在一些辦學理念的偏差,從而誤導高校重復建設、盲目投資甚至錯誤投資,導致學校資源浪費,產生巨大的經濟損失。
4.控制不力,監(jiān)督環(huán)節(jié)薄弱。一些該收回的資金沒有及時歸入財務部門,為私設“小金庫”留下了隱患,形成了資金的體外循環(huán)。
三、規(guī)范內部會計控制是防范高校財務風險的有效途徑
內部會計控制是對組織內部資金運動實施事前、事中、事后價值管理的重要手段。內部會計控制是企業(yè)為保護資產,增強會計數據的真實性和可信性,提高經營效益,貫徹執(zhí)行所制定的各項管理政策,而在企業(yè)內部采取的組織規(guī)則和一系列調節(jié)方法與措施。它是一種強調以預防為主的制度,目的在于通過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來防止錯誤和舞弊的發(fā)生,有效地化解高校財務風險。
(一)建立預算控制制度
高校財務預算是內部會計控制的核心內容,在各項財會工作中處于主導地位。科學合理的預算是加強會計內部控制的基礎與前提,是學校實現(xiàn)戰(zhàn)略發(fā)展目標的有效控制手段。預算控制制度包括預算編制、執(zhí)行、反饋與優(yōu)化。
1.實施科學合理的預算編制控制。從“量入為出、收支平衡、保證重點”的基本原則出發(fā),將學校合規(guī)合法的各項收入納入預算范圍;兼顧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計算預算收入和預算支出,編制的預算必須體現(xiàn)學院的管理目標,并明確責權;依照“上下結合、分級編制、逐級匯總”的程序進行預算編制過程控制。
2.強化預算約束。正常情況下,預算一經確定,不得隨意加減變動,從預算收入、支出、平衡三方面嚴格執(zhí)行預算,建立健全預算責任制度,全面分解責任部門和責任崗位的責任范圍,實施責任履行的報告與過程控制制度。
3.完善預算調整制度??陀^上講,預算執(zhí)行也有可能遇到諸多矛盾,這需要財會人員及時采用相應的方法分析預算執(zhí)行中的各種問題,完善預算的調整制度,對時間、方法、程序等作相應的規(guī)定,不斷優(yōu)化預算管理制度。
4.加強收入、支出預算管理。高校應將各項收入全部納入單位預算,進行統(tǒng)一核算和管理;各項收費應嚴格執(zhí)行國家規(guī)定的收費范圍和標準,使用合法票據;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人、財、物,合法組織各項收入,不斷拓展服務和經營范圍,擴大財源。同時應注意正確處理社會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建立健全服務收入分配政策;各科室、部門對外服務的收入應實行“收支兩條線”,防止私設“小金庫”。高校應嚴格執(zhí)行國家有關財務規(guī)章制度所規(guī)定的開支范圍和標準,厲行節(jié)約,杜絕不合理支出;嚴格執(zhí)行支出審批程序;嚴格劃分公私界限,對不合法或手續(xù)不完備的開支,財會人員應當拒付;各項費用應按實列支,不得虛列虛報;應加強對專項資金的管理和監(jiān)督,按財務規(guī)定“??顚S谩保瑢m椓袌?。
(二)建立貨幣資金全面控制制度
1.遵循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原則。不相容職務分離制度是內部控制制度的精髓,其核心是“內部牽制”。因此高校在設計、建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時,首先應確定哪些崗位和職務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確規(guī)定各個機構和崗位的職責權限,使不相容崗位和職務之間能夠相互監(jiān)督、相互制約,形成有效的制衡機制。
2.建立貨幣資金業(yè)務的崗位責任制,明確部門和崗位的職責權限。崗位的設置應遵循前文所說的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的原則,要涉及五個步驟,即:授權、簽發(fā)、記錄、稽核和執(zhí)行。以貨幣資金支付會計控制環(huán)節(jié)為例,是指貨幣資金支付的授權批準、實際辦理、會計記錄、稽核檢查及與該項貨幣資金支付直接有關的業(yè)務經辦等崗位必須相互分離、相互制約、不能一人多崗、身兼數職。譬如,出納人員就不能兼任稽核、會計檔案保管和收入、支出、成本、費用、債權、債務賬目的登記工作;授權批準人員不能親自操辦自己批準的涉及貨幣資金支付的經濟業(yè)務事項。
3.建立嚴格的資金業(yè)務授權審批制度。明確審批人對資金業(yè)務的授權批準方式、權限、程序和責任以及相關控制措施,規(guī)定經辦人辦理資金業(yè)務的職責范圍和工作要求。經辦人應當在職責范圍內,按照審批人的批準意見辦理。對于重大資金支付業(yè)務,應經學校領導集體決策和審批,并建立責任追究制度,防范貪污、侵占、挪用、轉移資金等行為。
(三)建立健全財產管理制度
建立財產物資計劃、審批、采購、領用和消耗的內部管理制度,對財產物資的請購與采購、驗收與保管,均應實行職務分離,對財產物資的領用和消耗應實行定額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的維修保養(yǎng)和使用情況報告制度、建立健全財產物資清查盤點和報廢制度,對財產物資的盤盈、盤虧和毀損處理要有審核批準手續(xù);財產物資管理部門與財會部門要定期進行賬目核對,做到賬實相符、賬賬相符。
(四)建立負債內部控制制度
建立短、長期借款預算、立項、審批、使用和償還管理制度;對借款項目額度和償還能力應進行論證,對借款的使用,要嚴格把關、??顚S?、及時記賬;建立貸款風險評價模型來確定合理的貸款規(guī)模,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機制;建立償債準備金制度。高校在編制年度預算時,根據債務規(guī)模和還款期限,按2%~3%的比例提取償債準備金,在事業(yè)基金中留足這一數額。
(五)建立內部會計報告制度
為了滿足管理人員日??刂频男枰?,應建立內部會計報告制度,及時提供經濟業(yè)務方面的重要信息。如貨幣資金報告、資產負債狀況報告、工程進度報告等內部管理報告,加強內部監(jiān)督。
(六)建立內部審計制度
建立健全內部審計機制,有效發(fā)揮內部審計功能。高校內部審計組織和人員需對內部各種會計賬目等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整體或局部審查,同時,對高校財務的執(zhí)行情況、存在的不足或需改進優(yōu)化情況進行檢查評價,發(fā)揮內部審計功能,為強化內部會計控制提供保障。
(七)構建財務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實行風險預警機制
高校可以借鑒較為成熟的企業(yè)財務預警系統(tǒng)的構建方法,選擇那些能夠真正、全面反映高校所面臨財務風險或財務危機真實現(xiàn)狀的重點預警指標和敏感性較高的指標,它主要包括:償債能力指標、運營能力指標、成長能力指標等,構建財務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并對它們設置預警界限,進行風險識別、風險評價、風險預警,有效控制風險、規(guī)避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