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岳乱合集目录500伦_在教室里被强h_幸福的一家1—6小说_美女mm131爽爽爽作爱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xù)購物

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行政預算管理論文 > 橋梁設計常見問題

橋梁設計常見問題

前 言

對橋梁設計的基本要求應該是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在設計基準期內安全可靠、適用耐久,并有較好的社會效益、環(huán)境效益。正確執(zhí)行國家和地方技術標準、規(guī)范、規(guī)程及規(guī)定是實現(xiàn)上述要求的技術保證,其中《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是直接涉及人民生命安全、身體健康、環(huán)境保護和其他公眾利益的重要內容,必須嚴格執(zhí)行。為防止橋梁設計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我們認真研究橋梁設計中的常見問題,對設計缺陷產生的原因作簡要分析,并提出相關的改進措施,為類似的橋梁設計提供借鑒,以達到提高設計質量,增加設計效率之目的。

一、 基礎設計中常見問題分析

常見問題是:橋梁基礎地質鉆探資料缺乏或不滿足設計要求,在中、小型橋梁設計中時常存在。

橋梁地基基礎的設計至關重要。地質鉆探資料是橋梁地基基礎設計的重要依據(jù)之一,橋址處應進行工程地質勘察,提供的勘察資料應正確反映地形、地貌、地層結構、影響橋梁穩(wěn)定的不良地質、巖土的物理力學性質及地下水埋藏等詳細情況。橋梁每個墩、臺至少應有一個地質鉆孔,鉆孔深度應在樁尖持力層以下3~5m。沒有工程地質勘測資料的基礎設計,既不能保證橋梁上部構造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又不能付諸施工,達不到施工圖設計深度的要求。為了避免這一問題的發(fā)生,設計人員應該對相關規(guī)范有所了解,并及時與建設方、勘察單位溝通,得到滿足設計要求的地質勘探資料,使橋梁設計滿足承載能力的需要,達到穩(wěn)定、安全、經濟、合理的目的。

二、 配筋設計中常見問題分析

(一)橋梁配筋設計不合理

常見問題是:橋墩普通鋼筋混凝土帽梁設計中,帽梁的主拉應力鋼筋(斜筋)的起彎點布置不合理,斜筋間距偏大;橋墩鋼筋布置中,梁支座下的牛腿構造僅配置了主拉應力斜筋,但斜筋未與水平向或豎直鋼筋焊接,形成了“浮筋”;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的懸臂翼緣板長度為1.5m, 懸臂翼板的頂層僅配置了橫橋向的主要受力鋼筋,未配置順橋向的縱向分布鋼筋,構造不夠合理;連續(xù)梁中間支承附近的腹板內未設縱向加強鋼筋。

梁的主拉應力區(qū)配置斜筋起彎點的規(guī)定,主要目的是保證斜截面抗彎效應不小于正截面的抗彎效應,所以應嚴格按規(guī)范的規(guī)定執(zhí)行,靠近支點的第一排彎起鋼筋頂部的彎折點,簡支梁或連續(xù)梁邊支點應位于支座中心截面處,懸臂梁或連續(xù)梁中間支點應位于橫隔板靠跨徑一側邊緣處,以后各排彎起筋的梁頂部彎折點,應落在前一排彎起鋼筋的梁底部彎折點處或彎折點以內;主拉應力鋼筋中 “浮筋”是禁用的鋼筋形式,由于其兩端未與主筋相焊接,不能形成有效的握裹力及錨固構造,所以也不能形成主抗拉應力的效應,因此彎起鋼筋不得采用浮筋;分布鋼筋的作用,是將荷載分配傳遞給受力鋼筋,分擔混凝土收縮和溫度變化引起的拉應力,固定受力鋼筋的位置,故應按規(guī)范規(guī)定設置分布鋼筋;板內應設垂直于主鋼筋的分布鋼筋,分布鋼筋直徑不小于8mm,其間距應不大于200mm,截面面積不宜小于板的截面面積的0.1%,在主鋼筋的彎折處,應布置分布鋼筋。

連續(xù)梁中間支承點附近受力較為復雜,支座邊緣常有局部拉應力產生,在腹板和底板中設置間距較密的縱向短鋼筋,有利于防止箱梁局部裂縫的展開,在支點附近剪力較大區(qū)段和預應力混凝土梁錨固區(qū)段,腹板兩側縱向鋼筋截面面積應予增加,縱向鋼筋間距宜為100~150mm。

(二)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梁內的箍筋設置、局部加強區(qū)配筋設計不滿足要求

常見問題是:箱梁腹板及墩柱設計箍筋間距過大,同排內縱向鋼筋間距大于150mm或15倍箍筋直徑兩者中較大者,并未設置復合箍筋;橋墩處箱梁的支座與腹板中心線不重合,支座支承于箱梁的橫隔梁上,支承中心兩側的橫隔板箍筋間距配置較稀,未按實際剪力分布確定箍筋間距;墩柱縱向主筋的箍筋肢數(shù)偏少,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

梁內箍筋除用于承受主拉應力外,還起到固定或保證主要受力鋼筋正確位置和聯(lián)系受拉與受壓區(qū)的作用;中心及偏心受壓構件中的箍筋,可約束所箍鋼筋的縱向彎曲,所以箍筋要做成封閉式,以防止受壓鋼筋因縱向彎曲而向外凸;箱梁的橫梁雖然兩側有腹板彈性約束,但支承點的附近仍有較大剪力,為防止在橫梁中裂縫擴大,仍應在梁的支撐點附近加密箍筋,使支座中心向跨徑方向長度不小于一倍梁高的范圍內,箍筋間距不大于100mm;箍筋靠其轉角點來約束縱向鋼筋,縱向鋼筋離轉角點愈遠,箍筋對縱向主筋的約束力越小,所以箍筋的肢數(shù)不能過少,將箍筋配合拉筋使用,也能達到約束縱向主筋的效果。

(三)鋼筋搭接長度設計不滿足要求

常見問題是:鋼筋混凝土連續(xù)板梁、墩臺設計中,受拉鋼筋的搭接長度不滿足規(guī)范要求; 直徑32mm鋼筋采用綁扎搭接,不符合規(guī)范要求。

鋼筋搭接長度小于35d,將造成鋼筋搭接部位的實際抗拉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導致鋼筋混凝土構件局部的抗拉和抗彎能力降低;采用綁扎搭接鋼筋的連接接頭處的傳力性能不如整根鋼筋,鋼筋綁扎搭接的連接接頭處在受力后,搭接的兩根鋼筋將產生相對滑移,搭接長度越小,相對滑移越大,為使連接接頭充分受力,具有要求的剛度,就要增大搭接長度; 根據(jù)工程經驗,對直徑較大的鋼筋采用綁扎搭接的連接效果較差,很難滿足要求,對直徑較大的鋼筋并不經濟,故設計者還是要遵照規(guī)范規(guī)定,按鋼筋直徑采用焊接等連接方式為好。
(三)鋼筋保護層設計不滿足要求

常見問題是: 橋梁箍筋至梁側面的凈距較小,鋼筋的混凝土凈保護層不滿足要求;對位于III類環(huán)境的橋梁,鋼筋保護層厚度不足,鋼筋籠采用定位鋼筋,對防腐蝕不利。

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不能過小,否則極易導致保護層脫落,引起鋼筋銹蝕、膨脹,使鋼筋有效受力截面減小,安全度降低,應按照規(guī)范規(guī)定,設置混凝土表面至箍筋或防裂鋼筋的凈距,滿足鋼筋的混凝土凈保護層厚度要求。對位于III類環(huán)境中的橋梁設計,除滿足鋼筋保護層厚度外,同時還應考慮定位鋼筋的使用將形成腐蝕通道,對結構耐久性不利,建議用定位鋼筋混凝土塊代替定位鋼筋,將起到良好的防腐蝕效果。

三、 抗震設計中常見問題分析

常見問題是:梁端至墩臺帽或蓋梁邊緣的距離較小,橋橫向未設置抗震錨栓,順橋向未設置抗震墊塊,亦未采取其他抗震措施。

《公路橋梁抗震設計細則》(JTG/TB02-01-2008)第11.2.1條規(guī)定:6度區(qū)簡支梁梁端至墩、臺帽或蓋梁邊緣應用一定的距離,其最小值a(cm)≥70+0.5L(L為梁的計算跨度 單位 m),應注意蓋梁、臺帽設計寬度,滿足抗震設計要求 ,簡支預制預應力空心板橋梁的橫橋向應設置抗震錨栓,順橋向應設置了緩沖墊塊。當?shù)卣鸢l(fā)生時,具有一定錨固長度的的鋼筋對結構是有利的,故規(guī)范對采用閉合式箍筋、鋼筋彎鉤的方向都做了具體的規(guī)定,設計人在設計時應嚴格遵守。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