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岳乱合集目录500伦_在教室里被强h_幸福的一家1—6小说_美女mm131爽爽爽作爱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xù)購物

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2025年高會考試輔導 > 不同教學方法在《中級會計實務》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不同教學方法在《中級會計實務》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語言教學是教師傳授知識、表達情感、組織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一堂輔導課要想具有吸引力,不僅要有活潑的教學形式,更要有精煉的語言表達、合理的教學內(nèi)容和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總結規(guī)律,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好所需的知識。同時也要注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真正做到遇題有思路,答題有效果。

一、點例結合法

點例結合法主要適用于講解一些難度較大的基本概念或基本定義。在具體講授時,應先找出基本定義中的關鍵詞或理解此概念時必須要把握的要點;然后再舉例加以分析,力爭做到由淺入深,通俗易懂,盡量和學生互動,讓學生參與。如公允價值概念比較抽象,學生不易理解,在課堂上,筆者是用以下方法講解“公允價值”的。

(一)文字定義(寫在黑板上)

“公允價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況的交易雙方,自愿進行資產(chǎn)交換或債務清償?shù)慕痤~。”其中“公允”二字是指公平合理,交易雙方都能夠也都愿意接受的價格。也可以把公允價值簡單地理解為現(xiàn)行市場交易價,但現(xiàn)行市場交易價并非都能體現(xiàn)其公允性。

(二)點:(概念要點)

作為公允價值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方面的要點,只要缺少其中之一,交易價格就不能體現(xiàn)其公允性。三要點分別是公平交易;熟悉情況;自覺自愿。

(三)例:(舉例分析)

場景一(筆者在菜市場的場景記錄)

筆者:“王大娘,您好!今天的黃瓜多少錢一斤?”

王大娘:“溫老師好,黃瓜一元錢一斤。”

筆者:“能便宜些嗎?”

王大娘:“九角錢!”

筆者:“好的,給我秤二斤。”隨后拿出一元八角錢給了王大娘。

上述交易過程中,交易價格公平合理,雙方交易自覺自愿。此筆交易價格完全符合公允價值的基本定義,因而其交易價格是公允的。

場景二:(筆者外地朋友A在本市某一露天市場買手套的場景記錄)

朋友A:“老板,這副手套多少錢?”A邊問邊試戴手套。

老板:“十元。”

朋友A:“這副呢?”又拿起另一雙試戴。

老板:“十五元?!?br />
朋友A:再拿起一副試戴,“這副多少錢呢?”

老板:“二十元?!崩习逵行┎荒蜔┝?。

朋友A:“老板,不好意思?!狈畔率痔诇蕚湟x開。

老板:“喂,不能走,你把我的手套都試過了,必須買一副?!?br />
朋友A:“好吧?!蹦闷鹉歉眱r格為十元的手套,準備給老板十元。

老板:“這副手套不是十元,是六十元?!?br />
朋友A:“剛才還是十元,怎么馬上成六十元了?”

老板:“剛才是剛才,現(xiàn)在是現(xiàn)在,難道你不知道物價上漲,通貨膨脹嗎?我漲價了,你買也得買,不買也得買?!?br />
朋友A:“唉!”無奈地掏出六十元給了對方。

盡管雙方進行了資產(chǎn)的交換,但其交易價格是不公允的。因為他們之間的交易不符合公允價值定義中給出的條件。

由此可見,判斷一項交易價格是否公允,不能簡單地認為只要雙方進行了資產(chǎn)交換,其交易價格就是公允的,而必須要依據(jù)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同時還需要運用公允價值本身給出的判斷條件進行判斷。

(四)歸納小結:(如何確定公允價值)

1.資產(chǎn)可評估的,其評估價就是公允價值。

2.資產(chǎn)不予評估的,(1)如果該項資產(chǎn)存在活躍市場,其活躍市場價就是其公允價值;(2)如果該項資產(chǎn)不存在活躍市場價,同類資產(chǎn)存在活躍市場價的,其同類資產(chǎn)的活躍市場價就是其公允價值;(3)該項資產(chǎn)與同類資產(chǎn)均不存在活躍市場價的,該項資產(chǎn)未來現(xiàn)金流量的現(xiàn)值就是其公允價值。

3.在實際工作中,上市公司與其關聯(lián)企業(yè)之間的交易價格,通常是不公允的。他們常常利用“低買高賣”或“高買低賣”的內(nèi)部交易價格來達到虛增利潤,虛擬虧損之目的。為此企業(yè)會計準則明確規(guī)定上市公司應披露與關聯(lián)方之間的內(nèi)部交易價格。會計報表使用人可以利用其內(nèi)部交易價格分析上市公司會計報表的真實性。

二、圖文并用法

圖文并用法是指運用圖示和文字講解相結合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方法主要適用于講授一些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內(nèi)容,并通過圖示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巧妙形象地聯(lián)系在一起。運用此方法進行課堂教學,其最大的特點是形象直觀,便于理解、記憶。筆者在講授會計假設這一內(nèi)容時,運用了此方法,教學效果很好。

(一)會計假設的圖示描述(如圖1)

圖1中,點,代表會計主體;射線,代表持續(xù)經(jīng)營;,曲線,代表會計分期;人民幣,代表貨幣計量。

其中,會計主體是基礎,持續(xù)經(jīng)營是前提,會計分期是條件,貨幣計量是依據(jù)。它們之間的關系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構成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即會計假設)。會計人員只有在這一假設環(huán)境下進行會計核算,才能提供有用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會計人員的主觀能動作用。
(二)會計假設的文字講解

1.會計主體

1)概念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確認、會計計量與會計報告的空間范圍。會計主體從其法律形式講可分為實體、獨立主體和統(tǒng)一體;從其所屬性質來講可分為企業(yè)單位、事業(yè)單位、行政機關和社會團體。

2)特點

實體、獨立和統(tǒng)一體是會計主體最大的特點。其中實體是指客觀存在且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單位或組織;獨立體又叫法律主體,是指具有法人資格的單位或組織;統(tǒng)一體(即企業(yè)集團)是指由若干個具有法人資格的單位或組織所形成的一個新興的聯(lián)合體。實體與統(tǒng)一體都屬于經(jīng)濟意義上的會計實體,而獨立體則屬于法律意義上的會計主體。

3)作用:確定會計核算的空間范圍

假設A是甲公司的會計,B是乙公司的會計,對于A與B來講無論是會計確認、會計計量,還是會計報告,都不應超越本公司所管轄的范圍,即A與B都不應該核算與本會計主體無關的經(jīng)濟業(yè)務。

4)歸納

凡是客觀上存在且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單位或組織,不論其屬于何種性質,(企業(yè)、事業(yè)、行政機關、社會團體),也不管其是否具有法人資格(實體、獨立體、統(tǒng)一體),只要是需要會計為其核算的都屬于會計主體。

2.持續(xù)經(jīng)營

1)概念

持續(xù)經(jīng)營是指會計主體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活動將按照預定的目標無期限地延續(xù)下去,在可預見的未來,既不會面臨破產(chǎn),更不會出現(xiàn)倒閉和清算。

2)作用:選擇會計方法與程序

這是因為一些公認的會計處理方法,如快速折舊法以及分期收款銷售產(chǎn)品的方法,都是建立在持續(xù)經(jīng)營基礎上的,如果這些會計處理方法離開了持續(xù)經(jīng)營這一基本假設,就會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比如有一個九十九歲的孤寡老人問你,他是買房子好還是租房子好?我覺得你肯定會告訴他租房子住比買房子住好,因為老人家持續(xù)經(jīng)營(即生存)的時間不會太久。買房子和租房子不僅辦理手續(xù)的程序不同,而且進行會計處理的方法也不相同,老人家選擇買房子或租房子,實質上是在選擇不同的會計處理方法和會計處理程序。

3.會計分期

1)概念:

會計分期是指把會計主體的持續(xù)經(jīng)營活動過程人為地劃分為若干個首尾相連的會計期間。

2)作用:正確計算經(jīng)營成果

因為只有有了會計分期這一基本假設,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才能很好地貫徹權責發(fā)生制原則,才能實行收入與費用在同一會計期間的相互配比,才能夠正確計算企業(yè)的各期盈虧,定期編制會計報表,提供會計信息。

4.貨幣計量

1)概念

貨幣計量是指進行會計核算應當以貨幣作為統(tǒng)一的主要計量單位。

2)作用:規(guī)范會計信息

貨幣是最好的計量單位,而不是唯一的計量單位,貨幣計量好就好在能使不同會計主體在同一時期的會計信息具有可比性。如現(xiàn)有甲、乙兩個公司,甲公司是經(jīng)營紡織品的公司,乙公司是經(jīng)營肉食的公司,期末甲公司庫存十米布,乙公司結存十公斤肉,如果公司都不以貨幣作為計量單位,則無法比較甲乙兩公司資產(chǎn)金額的大小,因為拿尺子量布比肉長,拿秤去秤肉比布重,如果甲乙兩公司都以貨幣作為計量單位,就可以正確比較甲乙兩公司的資產(chǎn)金額的大小了。

三、列表計算法

列表計算法主要適用于講解一些較為復雜的計算題時使用。運用此方法講解計算實例思路清晰,做題速度較快,學生也容易接受。下面筆者將運用此方法講授所得稅業(yè)務方面的計算題。

例:某企業(yè)固定資產(chǎn)原始價值為30 000元(不考慮凈殘值因素),會計與稅法的折舊年限均為4年,稅法規(guī)定采用直線法計提折舊,企業(yè)實際采用年數(shù)總和法計提折舊。第一年至第四年各年的利潤均為200 000元,其中第一年的營業(yè)外支出中,包含有稅法規(guī)定不能在稅前列支的捐贈支出20 000元,第一年的所得稅率為33%,從第二年起所得稅率調整為25%。要求根據(jù)上述資料完成下表,并寫出詳細的計算過程,編制每年所得稅業(yè)務的會計分錄。

具體填表計算如表1。

(一)計算折舊

1.會計折舊

(二)計算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

1.賬面價值

(1)第一年賬面價值=30 000-12 000=18 000

(2)第二年賬面價值=30 000-12 000-9 000=9 000

(3)第三年賬面價值=30 000-12 000-9 000-6 000

=3 000

(4)第四年賬面價值=30 000-12 000-9 000-6 000-3 000

=0

2.計稅基礎

(1)第一年計稅基礎=30 000-7 500=22 500

(2)第二年計稅基礎=30 000-7 500-7 500=15 000

(3)第三年計稅基礎=30 000-7 500-75 000-7 500

=7 500

(4)第四年計稅基礎=30 000-7 500-7 500-7 500-7 500

=0

(三)計算稅率變動當年的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發(fā)生額(X)

X=當年發(fā)生( )或轉回(-)的暫時性差異×新利率

(四)計算應交所得稅

1.第一年應交所得稅=[200 000 20 000(永久性差異) 4 500(暫時性差異)]×33%=74 085

2.第二年應交所得稅=(200 000 1 500)×25%=50 375

3.第三年應交所得稅=(200 000-1 500)×25%=49 625

4.第四年應交所得稅=(200 000-4 500)×25%=48 875

(五)計算所得稅費用

1.第一年所得稅費用=74 085-1 485=72 600

2.第二年所得稅費用=50 375-15=50 360

3.第三年所得稅費用=49 625 375=50 000

4.第四年所得稅費用=48 875 1 125=50 000

(六)編制會計分錄

1.借:所得稅費用 72 600

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1 485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74 085

2.借:所得稅費用50 360

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15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50 375

3.借:所得稅費用50 000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375

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49 625

4.借:所得稅費用50 000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1 125

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48 875

四、對比教學法

對比教學法是指把同一問題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進行講解的方法,采用此方法進行課堂教學,能夠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認識的更加深刻透徹,也能使學生在聽教師講解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分析問題,如何從不同側面找出同一問題不同方面的共性及差異,進而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所學知識,達到提高教學效果之目的。下面筆者運用對比教學法講解可抵扣暫時性差異與應納稅暫時性差異(見表2)。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