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岳乱合集目录500伦_在教室里被强h_幸福的一家1—6小说_美女mm131爽爽爽作爱

免費咨詢電話:400 180 8892

您的購物車還沒有商品,再去逛逛吧~

提示

已將 1 件商品添加到購物車

去購物車結算>>  繼續(xù)購物

您現(xiàn)在的位置是: 首頁 > 免費論文 > 學校高校財務管理論文 > 高校會計制度改革對教育成本核算的影響與對策

高校會計制度改革對教育成本核算的影響與對策

高校學生繳學費上學是共同趨勢。學費的提取、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擔”,要求高校必須開展教育成本核算。開展高校成本核算必須進行會計制度的改革。

  一、教育成本分擔與高校學生繳學費上學教育是政府對國民的一項準公共服務事業(yè),使受教育者成為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高教的任務是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發(fā)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高教的主要收益者是國家、社會,因而任何國家都對高等教育作了投入。同時,高校學生也可以從中獲得預期收益,預期的經(jīng)濟與非經(jīng)濟收益,包括預期收入和福利的增加、職位的晉升機會的增多等。因此受高等教育的支出具有私人收益或個人投資的性質,按照誰收益誰負擔的原則,受教育者應負擔一部分高等教育的成本。如果高校的經(jīng)費全部由政府負擔,所有納稅人支付高校的教育成本,只有部分人收益,這就有失高等教育的公平。

  高校的經(jīng)費不足是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世界上一些國家的高校的財政危機日益加深,矛盾尖銳,表現(xiàn)是政府撥款下降,高校生均教育經(jīng)費減少,基礎設施陳舊,教學設備老化。高校經(jīng)費問題之所以棘手,這是因為一方面它比其它各類各級教育投入更為昂貴。據(jù)有關資料分析,高等教育的生均教育成本是初等教育的5到40倍;另一方面,由于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高等教育的社會需求日益擴大,需要更多的投入。美國是一個高校經(jīng)費來源渠道較多的國家,州政府及其所轄地方政府投入較多,約占50%左右,中央聯(lián)邦政府的投入也占到10%左右,整個政府部門投入合計占60%,其余的就是私人捐贈、學校學費收入以及其它收入。其中學生的學費一般在20%左右,這也是美國高校收入的重要泉源,尤其是私立院校,20世紀90年代以來,學費收入已占其收入的41·2%。我國情況也是如此。今年國務院決定,為了把我國基礎教育夯好夯實,在今后若干年內(nèi),將新增的教育經(jīng)費主要用于搞好縣一級教育,因此就不可能對高等教育有更多的投入。所以從發(fā)展的趨勢看,單純地采用一種方式來解決高校經(jīng)費都是困難的。因此美國州立大學校長約翰斯頓(D.John-stone)提出“成本分擔”的觀點,即高校教育成本的支付應由國家、社會(在美國主要是企業(yè))和個人(學生)三者分別負擔。高校學費不是高等教育服務價格,只是高等教育成本的一部分。這觀點已被大家接受。由此可見,學生繳費上學是世界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共同趨勢。

  二、高等教育“成本分擔”必須對生均教育成本進行核算目前對高校學生的學費估算,世界各國大致有以下四種方式:一是應收學費按占國民收入的比例估算。例如美國公立大學的學費占國民收入的6·65%,私立占29·48%;日本的大學學費占國民收入的比例,公立大學為13·74%,私立為40·20%。二是應收學費按占高校經(jīng)費投入的比例估算。例如日本高校(包括公立、私立)平均數(shù)在36%,其中私立達65%?,F(xiàn)在我國財政撥款占到高校經(jīng)費的55%左右,就是說應收學費已占到高校經(jīng)費收入的30-40%。三是應收學費按占居民家庭年均收入的比例估算。目前我國主要采取這種估算方式。根據(jù)我國情況約為20%。四是按占生均培養(yǎng)成本的比例估算。美國1994年,平均為33·3%,其中公立大學為17·1%,私立院校為40·7%。日本公立為34%,私立為53·7%。馬來西亞為10%。澳大利亞為20%左右。根據(jù)各國和我國情況看,我們認為確定高等教育學費不外乎前述四種方式。其中,最基本的還是首先要把高等教育的成本算清楚,明確了辦好高等教育每年究竟要花多少錢,然后才好分擔。有了成本,再來確定國家分擔多少,從而計算出高校學費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例;有了成本,就可按原有分擔比例,計算出居民應繳學費多少,從而可看出居民是否負擔得起,進一步考慮應收學費占居民收入的比例是否合理;有了成本,就可以計算出高校本身資金是否能夠周轉,從而確定應收學費占高校經(jīng)費的比例是高還是低。因此,高等教育成本應當是確定高等教育學費的首要依據(jù)。其次,開展教育成本核算,使衡量辦學效益高低有了重要標準。目前教育成本核算的滯后性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種弊病,使高校有限的教育經(jīng)費和資源造成了嚴重的浪費,已嚴重制約著高教事業(yè)的發(fā)展,同時也是建立高等教育補償機制的前提。高校龐大的固定資產(chǎn),由于沒有建立折舊制度,就無法自己進行補償,直到自行報廢和消亡。這些都必須通過開展成本核算,加以改變。再次,在推行學分制過程中,開展生均教育成本核算成了必須要邁過的一道門檻。推行學分制后,由于每個學生所修學分不同,按學分多少所承擔的學費也就各不相同;而學費既是教育成本的一部分,因此只有將不同專業(yè)不同層次的每一學分所占用的成本含量確定下來,每個學生的學費才能計算得清楚、準確。這樣,推行學分制才有了實際的經(jīng)濟意義。

  三、開展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必須改革現(xiàn)行高校會計制度目前全世界相當多數(shù)國家的公立學校還沒有建立教育成本核算制度。我們也只能按“摸著石頭過河”的辦法來償試高校成本核算的改革。要開展高校成本核算,就應像企業(yè)那樣搞成本核算,不能采取匡算法、模擬法取代實算法。為此,必須改革現(xiàn)行高校會計制度,建立一套更符合實際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體系。

  (一)明確規(guī)定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教育成本的概念成本作為一個經(jīng)濟范疇,隨著商品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而不斷改變其內(nèi)涵、外延表現(xiàn)形式。因此高校教育成本可分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高校教育成本是指培養(yǎng)一名有一定層次的合格的高級專門人才,國家、社會和學生個人所付出的全部耗費,甚至包括機會成本;而狹義的高校教育成本是指高校在教育活動中為培養(yǎng)一名有一定層次的合格高級專門人才所耗費的可以用貨幣計量的物質勞動和活勞動價值。高教開展成本核算,顯然只能延用狹義教育成本概念。狹義的教育成本應由以下五個部分組成,即傳授知識消耗的活勞動報酬:如教職工的基本工資、補助工資、其他工資、職工福利費、社會保障費支出等;學生助學金(包括學生助學金、貸款貼息、困難學生補助、勤工助學基金)、物價補貼、醫(yī)療費用等;傳授知識所應具備的物質技術條件消耗的費用:如實驗器具、教學用具、圖書資料、教學儀器設備和教室房屋等的消耗;教學和行政管理費用,包括辦公費、郵電費、水電費、取暖費、差旅費、行政儀器設備費、校園綠化衛(wèi)生費等;其他費用,指除上述耗費以外涉及培養(yǎng)學生的其他開支,如外籍專家費、外事活動費、學生活動費等。我國正是處于由計劃經(jīng)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過渡時期。隨著改革的深入,許多保留計劃經(jīng)濟痕跡的東西將不斷退出歷史舞臺,因此,在實行成本核算的同時,我們還應及時將不該屬于成本范疇的費用及時去掉,以解決一些實際情況所產(chǎn)生的成本不實問題,主要包括:

  (1)學費減免、助學金、貸款貼息等是國家緩解因居民收入懸殊而產(chǎn)生高等教育機會不公平的重要手段,本不應列入成本,但按實際成本原則,這些是學校實際支出,所以還應列入成本。但對學生勤工助學和獎學金,我們認為還是應列入成本。學生勤工助學,是值得提倡的,這些學生在接受助學款的同時,為學校提供了必要的服務。獎學金提高了學生素質,獎學金成了提高準公共產(chǎn)品“質量”的技改措施的投入,因此,應列入成本的。

  (2)由于高校還未實行養(yǎng)老統(tǒng)籌制度,離退休職工養(yǎng)老金均由財政單獨撥款,不足部分由學校負擔,故應將財政單獨撥付的離退休經(jīng)費從離退休保障支出中扣除,僅將學校負擔的離退休經(jīng)費計入本期成本。今后,高校沒有此筆負擔時,自然就沒有這筆成本支出。

  (3)我國正處于房改時期,商品化還未完全到位,因此,已實行教職工住宅商品化、產(chǎn)權全部歸教職工所有的職工住房,應從學校固定資產(chǎn)總額中扣除,這部分固定資產(chǎn)折舊費就不應計入成本。

  (二)明確規(guī)定應遵循的會計原則

  (1)實際成本計價原則。實際成本是指培養(yǎng)不同層次人才實際投入的人、財、物的貨幣表現(xiàn)值。

  (2)會計期間學年制原則。這一原則要求教育成本核算期間的劃分不同于企業(yè)會計期間的劃分,即不能采用日歷年制,而是采用培養(yǎng)周期學年制。這里所說的培養(yǎng)周期是從培養(yǎng)對象入校至畢業(yè)的時間,學年制是指從每年的8月份至次年的7月份為止的時間。這與西方國家以學年為會計期間一致(美國高校是從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

  (3)權責發(fā)生制原則。在學生培養(yǎng)期間,教育投入和培養(yǎng)對象的成長進度往往是不同步的。如教學儀器、設備、房屋、圖書等固定資產(chǎn),在一定時期內(nèi)均為一次性投入,這些投入往往可以培養(yǎng)很多屆學生。因此,先開支的費用應按比例計入當期和以后各期的教育成本中去,而不能將當期開支的所有費用全部計入當期的教育成本中去。又如稅金、利息等,往往是事后提取,則必須預先計入當期的教育成本。

  (三)明確規(guī)定核算對象,設立成本核算所必需的科目根據(jù)高校的特點,應分別按照各專業(yè)、各層次的學生作為成本核算對象,編制成本計算單,以全面全過程反映各專業(yè)、各層次學生教育總成本和生均教育成本??傎~科目必須增設:“累計折舊”、“固定資產(chǎn)減值準備”、“固定資產(chǎn)”、“待攤費用”、“預提費用”等科目。開展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和收費,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是高等教育財務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需要我們認真對待,摸索前進,以其早日完善我國新的高校會計制度。

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