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contact.png)
引言
長期以來,我國由于人口眾多,生產能力不足,導致了人工成本低廉的狀況,但這些因素也成了吸引跨國公司來我國不斷進行投資的原因。隨著我國國力的提升、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工成本也在不斷增長,尤其是近幾年來,人工成本攀升的呼聲和幅度越來越大。央行新近發(fā)布的《2010中國區(qū)域金融運行報告》顯示,2010年,全國共有30個省份調整最低工資標準,月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長幅度為22.8%。另外據人民網2011年6月9號發(fā)布的數據顯示,北京、重慶、江蘇、廣東等13個省市再次較大幅度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北京的月最低工資已由960元調整到1 160元,天津由920元調整到1 160元,江蘇由960元調整到1 140元,廣州和上海的最低工資標準都增至1 300元,浙江調整后的1 310元已成為目前最低工資最高的省份,平均上調17%左右)。人工成本就這樣高姿態(tài)地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之中。那么,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在吸引外資方面,勞動力成本的競爭力已經消失了呢?
一、分析指標的內涵及分析方法的介紹
按我國勞動部頒布的(1997)261 號文件規(guī)定,人工成本范圍包括:職工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職工福利費用、職工教育經費、勞動保護費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可以看出,職工工資總額并不等同于人工成本的概念,但卻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對人工成本進行分析時可以用工資來代表人工成本。因此本文在分析問題時有一個前提,即采用工資的數據來對勞動力成本進行分析。考慮到數據的可及性和有效性,在對數據進行分析時,將以取得的城鎮(zhèn)單位就業(yè)人員工資總額和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這兩項數據指標來對勞動力成本的現狀及發(fā)展趨勢進行系統的分析和研究。
人工成本一般情況下進行分析時采用的衡量指標有三種(見表1)。
前面講的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帶來勞動力成本競爭力的喪失是基于對人工成本進行水平分析得出的結果,但是這種結果足以令人信服嗎?為了分析我國勞動力成本的真實處境,還需要考慮采用產出指標分析的方法來探究勞動力成本背后的秘密。在以往的勞動力成本研究中,產出分析指標體系往往容易被人們忽略,但是從統計學的角度來講產出指標的分析比水平分析更加能夠揭露現象背后的真正原因。因此本文將引進產出分析的方法來對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用產出分析得出的指標作為衡量勞動力成本競爭力強弱的標準,從而達到反映我國勞動力成本競爭力真實現狀的研究目的。
在企業(yè)中,常用的人工成本產出分析幾個主要指標的計算方法包括: 1.人工成本利潤率=利潤總額/人工成本總額
×100%;2.人事費用率=企業(yè)人工成本總額/企業(yè)銷售收入
×100%;3.勞動分配率=企業(yè)人工成本總額/企業(yè)增加值
×100%。鑒于要分析的對象是我國整體的勞動力成本現狀,因此在進行產出分析時采用的數據中,用我國每年的城鎮(zhèn)單位就業(yè)人員工資總額和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這兩項數據來代替上述計算公式的人工成本總額的項目,用GDP和GNP的數值(僅指中國大陸,不包括香港和澳門這兩個特別行政區(qū))來代替利潤總額和企業(yè)增加值這兩個項目,然后在此基礎上分別在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采用產出分析方法分別進行研究。
二、縱向研究
?。ㄒ唬┗诮y計年鑒的數據進行縱向研究
縱向研究結果一:表2的結果顯示2008年之前的指標均表明了我國的每單位(元)的人工成本能夠創(chuàng)造出的單位GDP或單位GNP都是呈現上升的狀態(tài),上升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但是相比之下,2008年之后創(chuàng)造的單位GDP或GNP有了明顯的下降,這對計劃在我國進行投資的跨國企業(yè)而言,似乎也意味著創(chuàng)造每單位的產值需要付出更高的人工成本,這個結論可能會阻止他們來中國的投資活動。但是也要意識到這些統計年鑒數據的局限性,2009年是我國受金融危機影響最嚴重的一年,也是我國GDP和GNP近些年來增速最慢的一年,而且缺少了我國走出金融危機陰霾的2010年以來的數據,因此得出的結論也許并不能說明我國的勞動力成本競爭力減弱了,這可能是金融危機帶來的后果。如果僅僅通過統計年鑒的縱向分析就認為我國勞動力成本的競爭力減弱了顯然是不夠嚴謹的,因此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分析。
?。ǘ┗诮y計公報數據進行縱向研究
縱向研究結果二:通過對表3數據的分析可以看出:第一列絕對值的產出分析指標的浮動表明,即使經過了2008年的經濟危機,每創(chuàng)造一單位的GDP所付出的人均人工成本也一直是在降低的,因此才有了本文開頭所講的2010、2011兩年的最低工資標準不斷提高的政策出臺,這是與我國現存的國情相符的;從第二列增長率的產出分析指標可以看出,我國2008年及其以前幾年期間的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一直是遞增的,這是由于這些年GDP大幅增加產生的結果,2008年之后情況有所改變。首先在2009年,因為是經濟危機蔓延的第一年,這也是我國GDP受創(chuàng)最嚴重的一年,因此人工成本增長率才呈現出了反常的“病態(tài)高”狀態(tài);2010產出分析的指標開始有所回落,相較于經濟危機之前的指標卻又呈現了反常的“病態(tài)低”狀態(tài),這個情況顯示出我國2010年的GDP出現了大幅度的提升,人工成本的增長比例遠低于GDP的增長比例。2010年的這種情形一方面表明我國正在從2008年的經濟危機中復蘇過來;另一方面證明了2010年和2011兩年全國性工資調升政策的必要性和正確性。通過對統計公報中數據進行產出分析結果的研究發(fā)現,我國的人工成本優(yōu)勢依舊存在,甚至可以看出即使這兩年來我國的工資水平在不斷提升,但是金融危機蔓延的2009―2011年我國的人工成本競爭力也確實在不斷增強。這與上述通過對統計年鑒的數據進行分析后得出的結論截然不同。這個結論對將在我國進行直接或者間接投資的投資者們來講,是一個非常好的信號,也是本文的最終觀點。
?。ㄈ?011年上半年數據對結論的驗證
從2011年7月15號在《人民日報》上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fā)布的《國家人權行動計劃(2009―2010年)評估報告》的內容可以看出,我國這兩年正在從金融危機中擺脫出來,并仍舊保持著相當強勁的勞動力成本競爭力。國家統計局2011年5月份公布的2011年部門預算顯示,2011年收入預算總計320 225.14萬元,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yè)(類)行政事業(yè)單位離退休(款)的2011年財政撥款預算數為2 744.08萬元。2010年收入預算總計308 646.96萬元,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yè)(類)行政事業(yè)單位離退休(款)的2010年財政撥款預算數為2 417.08萬元。從這組數據中,可以看到這兩年中每創(chuàng)造一單位的財政預算收入,2010年需要支付0.00783的人工成本,在2011年中,即使在社會保障和就業(yè)(類)行政事業(yè)單位離退休(款)比2010年財政撥款執(zhí)行數增加了303.31萬元,增長了12.4%的情況下,我國需要支付的人工成本增加到了0.008569,但仍然相比金融危機之前較低,這同樣證明了我國當前勞動力成本的競爭力不但沒有減弱,相反還有逐漸增強的趨勢。因此可以說,我國勞動力成本的優(yōu)勢依舊存在,我國目前提高勞動者工資的政策仍然存在著提升的空間。
三、橫向研究
競爭力的強弱是通過與競爭者的比較得到的,可以通過對比近年來國外某些國家的相應數據指標來考察我國人工成本競爭力的變化。根據從世界銀行WDI數據庫得到的2005―2010年世界各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結合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fā)布的數據中得到的關于2005―2010年世界各國GDP排名,筆者對競爭力的問題進行了分析。關于要研究的國家樣本的選取,最終選擇的是2005―2010年期間GDP排名都在前十的5個國家,即中國、美國、日本、德國和法國,這5個國家連續(xù)6年的GDP總額排名都在前十的行列(見表4)。
橫向研究結果:由以上可以看出,我國的GDP總額一直在世界前列,但是與其他高GDP水平國家相比,我國的人均成本低廉很多,另外幾個國家的人工成本在排行榜中都是比較靠前的,而我國的人工成本排名一直都是極其靠后的。經過2008年的金融危機,另外幾個發(fā)達國家在經歷了比我國更嚴重的經濟危機,人工成本排名已經嚴重落后。雖然我國近年來人工成本有所上升,但我國與這些國家的人工成本之間仍然存在巨大的差異。這同樣表明了我國人工成本的可挖掘空間仍然巨大,而且可提高的潛力也是具備的。這組數據否定了我國人工成本競爭優(yōu)勢正在消失的說法,相反,卻向人們證明了我國這兩年來提高工資成本的可行性,我國人工成本對投資者來說仍具有相當的吸引力。
四、結論
綜上所述,筆者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同時對人工成本進行了研究,縱向研究就是指根據對我國2005―2010年GDP、GNP、城鎮(zhèn)居民的總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數據進行產出指標的分析,得出了我國人工成本競爭力不但沒有隨著人工成本絕對值的增加而消失,反而呈現了越來越強跡象的結論(縱向研究結果一、二);橫向研究就是指從幾個GDP大國入手,著重分析他們在金融危機前后的勞動力成本變動并進行了比較,得出的結論是:無論是在金融危機之前還是之后,我國與其他GDP大國相比,在勞動力成本方面都有著廣闊的市場和強勁的競爭力(橫向研究結果)。
同樣歸納總結起來,本文的結論還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理解,一方面是2008年的金融危機對包括我國在內的各個國家的GDP(增速)和人工成本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尤其是在2009―2010年的經濟危機蔓延期影響更深,但是2010年的某些指標暗示了我國正在走出金融危機的影響,產出分析指標說明我國勞動力成本的競爭力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就是我國的人工成本競爭力在全球范圍內具有很廣闊的發(fā)展空間,而且這種力量一直沒有消失。中國相對于其他國家而言具有無與倫比的競爭優(yōu)勢,曾以此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者來我國投資,而且以后仍然可以利用我們的人工成本優(yōu)勢加大對投資的引進和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