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披露是證券市場穩(wěn)定發(fā)展的基石,信息披露制度已成為資本市場的一項基本制度,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會計信息是投資者賴以決策的重要依據,各個國家都在探索如何規(guī)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在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中,會計信息占據了核心的位置。美國前證監(jiān)會主席阿瑟・利維特1998年在紐約大學的著名演講――“數字游戲”中指出:“透明、及時和可靠的財務報告的重要性及其對投資者保護的意義,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顯著”,“如果公司對其業(yè)績、現狀及未來發(fā)展不能向投資者提供有意義的信息,那么危害就會接踵而至:股東與公司間的信任被動搖,投資者趨于焦慮,股價無緣無故地波動,作為資本市場基石的信用受到考驗?!?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如何?不同類型的上市公司披露質量有無顯著差別?本文擬對深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結果從上市公司最基本的分類(如行業(yè)、控股人狀態(tài)、交易狀態(tài)等)入手進行比較分析與對應分析,以研究深市上市公司不同類型對信息披露質量的影響。
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的衡量
對于“如何衡量信息披露質量”目前學術界還沒有達成共識。學術界研究信息披露質量主要采用兩種方法:一是權威機構評分法,比較有影響的有美國投資管理和研究協會(AIMR)的評級、國際財務分析中心(CIFAR)指數以及標準普爾公司的透明度和信息披露評級(T&D)指數等及我國深圳證券交易所的“誠信檔案”等;二是學者采用權威機構所提供的數據進行研究得出自己的評分。
深圳證券交易所2001年5月發(fā)布了《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辦法》,從2001年起開始實施上市公司披露考評工作,建立上市公司“誠信檔案”等。深交所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考核以上市公司該年度信息披露情況為基礎,從及時性、準確性、完整性、合法合規(guī)性四個方面進行動態(tài)評分,信息披露工作考核結果分為優(yōu)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個等級。2008年12月深交所發(fā)布新的考核辦法在及時性、準確性、完整性、合法合規(guī)性四個方面基礎上增加了真實性與公平性,從六個方面對深交所所有上市公司每一次信息披露工作進行考核。目前深圳主板市場已發(fā)布2001―2010年的考評結果,中小企業(yè)板的考評結果從2005年開始發(fā)布,已建立起深圳市場上市公司完整的誠信記錄檔案,為市場監(jiān)督管理、投資決策、學術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平臺。
二、深市全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評結果的比較分析
?。ㄒ唬颖具x擇和數據來源
本文以2005―2010年深交所公布信息披露考核結果的上市公司為基本研究樣本。信息披露考評結果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網站“誠信檔案”欄目下的“信息披露考評”專題手工收集,其他數據來自CCER數據庫等。根據具體研究情況剔除B股公司以及財務數據缺失的公司,樣本量4 336個(包含B股公司的樣本量4 415個),具體數據處理使用Excel2007和SPSS13統計分析軟件。
?。ǘ┥钍?005―2010年全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評結果變動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深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在逐步提高,優(yōu)良率2005年為66.4%,2006年―2007年由于新舊會計準則轉換考評結果有所下降,2008年起逐步上升,到2010年超過80%;不合格公司的比重逐年下降,從2005年的6.4%下降到2010年的1.6%。這說明我國上市公司內外部治理與新會計準則的實施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
?。ㄈ┲行∑髽I(yè)板塊與非中小企業(yè)板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評結果比較分析
2004年5月,中國證監(jiān)會正式批準深圳證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場內設立中小企業(yè)板塊,重點安排主板市場擬上市公司中具有較好成長性和較高科技含量的中小企業(yè)發(fā)行股票和上市。2005年深交所開始公布中小企業(yè)板塊信息披露考評結果,見表2。
與之相比較,2005年后深市非中小企業(yè)板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評結果見表3。
國內外研究相當一部分文獻認為公司規(guī)模是影響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規(guī)模大的公司有更多的投資機會,根據委托代理理論,管理者當局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往往會披露更多的信息(Jensen和Meckling, l976, Chow和Wong,1987)。從信息傳遞理論來看,規(guī)模大的公司,能向投資者傳遞公司治理機制良好的信息,管理當局就會披露更多的信息,以減少信息不對稱現象。而表2、表3顯示,中小企業(yè)板塊公司信息披露質量考評結果要優(yōu)于非中小企業(yè)板塊公司,優(yōu)良率基本保持在80%水平上,2009―2010年達到84.7%,而非中小企業(yè)板塊公司2005―2008年一直徘徊在60%左右,2009―2010年才上升到75%以上,低于80%;不合格率中小企業(yè)板塊也遠低于非中小企業(yè)塊水平。中小企業(yè)板塊上市公司的公司規(guī)模顯然要小于非中小企業(yè)板塊的公司。從實際統計結果看,規(guī)模大的公司信息披露質量更高的假設不一定成立。
?。ㄋ模┌l(fā)行A股、 發(fā)行B股、同時發(fā)行A、B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考評結果比較分析
一般認為,發(fā)行B股與同時發(fā)行A、B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更高,信息披露水平應遠高于僅發(fā)行A股的公司。我國資本市場中的境內上市外資股(即B股)有一項制度設計,就是B股雙重審計。對于擁有 A+B股的上市公司而言,需要應付兩家會計師事務所基于同一目的的財務報表審計。2007年證監(jiān)會表示,隨著新會計、審計準則的實施,中國會計、審計準則與國際會計、審計準則之間已實現實質性趨同,A+B股公司雙重審計要求將不再實施。從2005―2010年六年的信息披露考評結果看,僅發(fā)行B 股公司優(yōu)良率略優(yōu)于同時發(fā)行A+B股公司、A股公司;而不合格率則B股公司較高。從2007年開始執(zhí)行新會計準則看,A股公司的優(yōu)良率不斷上升,不合格率不斷下降,信息披露質量較A+B股公司與B股公司高。從總的評價結果看三類公司信息披露考評結果差異并不明顯,而且中小企業(yè)板塊信息披露質量還要高于B股與A+B股上市公司。這也進一步說明中國會計、審計準則與國際會計、審計準則之間已實現實質性趨同(表4、表5)。
?。ㄎ澹┎煌袠I(y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評結果比較分析
22個行業(yè)2005―2010年信息披露考評結果按優(yōu)良率高低排序,統計結果見表6。
表6顯示,深市上市公司不同行業(yè)信息披露質量有顯著差別。金融保險業(yè)、電子業(yè)、房地產業(yè)與電煤水生產與供應業(yè)信息披露質量高,特別是金融保險業(yè)六年來優(yōu)良率超過90%,不合格率為0。而傳播文化業(yè)、綜合類、農林牧漁業(yè)、木材家具業(yè)信息披露質量則令人堪憂,其優(yōu)良率低于58%(平均72%),不合格率高于5.3%(平均3.3%)。制造業(yè)內部也不平衡,電子業(yè)、金屬非金屬業(yè)、其他制造業(yè)、機械設備業(yè)信息披露質量高于平均水平 ,最差的是木材家具業(yè)(不合格率14.3%,優(yōu)良率47.6%)、造紙印刷(不合格率9.8%,優(yōu)良率63%)以及食品飲料業(yè)、醫(yī)藥生物業(yè)等。
?。﹪锌毓膳c非國有控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考評結果比較分析
理論上當公司為國有控股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更高。非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特別是民營控股的上市公司,由于控股股東是個人或者家族,其具有強烈的最大化自身利益的動機,也具備了操縱信息的條件。表7的結果證明了這一論點,但國有控股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遠低于集體控股、社會團體控股、職工持股會控股等其他控股公司,則值得進一步研究。
?。ㄆ撸┎煌灰谞顟B(tài)上市公司信息質量考評結果比較
上市公司股票的交易狀態(tài),包括正常交易、ST和暫停上市和退市。受到證監(jiān)會特別處理的上市公司,為了免遭摘牌有進行盈余操縱以規(guī)避管制的強烈動機,因此信息披露的質量可能較差。表8顯示不同交易狀態(tài)信息披露的考評結果出現很大的差異,ST公司的信息披露質量極差,優(yōu)良率僅為35.5%,而暫停上市公司略好于ST公司,說明部分暫停上市公司為恢復上市,在當年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有一定的改進。
另外,2006年以來,深市退市的上市公司包括錦化退市、遼油退市、鹽湖集團等14家,從退市前1年的信息披露考評結果看,考核結果為良好的有5家(占35.71%),合格8家(占57.14%),不合格1家(7.14%),與ST公司的考評結果差異不大,因此沒有必要單獨列為一類分析。
三、深市上市公司不同類型與信息披露考評結果相關性檢驗
對應分析是近年新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多元相依變量統計分析技術,主要用于分類數據的相關關系分析與檢驗。本文所研究的變量都為定性變量,檢驗信息披露質量與不同公司類型等定性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對應分析方法是最適當的檢驗方法之一。 本文使用SPSS13的對應分析對信息披露考評結果與不同上市公司是否存在相關關系進行檢驗。
檢驗過程:將信息披露考評結果的四個等級設為行變量:優(yōu)秀=4,良好=3,合格=2,不合格=1,將上市公司的不同類型設為列變量(表9),分別進行對應分析得到列聯表(略,本文第“三”部分中的比較表已包括列聯表的內容)、行與不同列變量間是否有相關關系的卡方檢驗值與對應概率等。
具體檢驗結果見表10。
從檢驗結果看,中小企業(yè)板塊與非中小企業(yè)板塊、22個不同行業(yè)、9個制造行業(yè)、國有控股與非國有控股、不同交易狀態(tài)的信息披露考評結果在1%顯著水平上有差異(概率近似為0),相關程度高;而發(fā)行A股、發(fā)行A+B股、發(fā)行B股公司的信息披露考評結果無顯著差異,A、B股市場與考評結果相關程度較低。這與本文“三”比較分析的結論一致。
四、研究結論
綜上研究發(fā)現深市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在逐步提高,我國上市公司內外部治理與新會計準則的實施發(fā)揮了一定的作用;具有較好成長性和較高科技含量的中小企業(yè)板塊公司信息披露考評結果無論從優(yōu)良率還是從不合格率上都優(yōu)于其他公司,說明公司規(guī)模與信息披露水平負相關而非理論上的正相關;A、B股市場信息披露質量并無明顯差異,這也進一步說明中國會計、審計準則與國際會計、審計準則之間已實現實質性趨同;不同行業(yè)、不同交易情況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存在顯著差異。對應分析有很強的定性變量之間是否存在相關關系的判斷能力,本文通過對應分析檢驗了上述結論。
近年來不斷出現的會計信息披露違法違規(guī)事件引發(fā)了廣大投資者對會計信息的信任危機。西方的證券監(jiān)管實踐表明,加大處罰力度是有效的監(jiān)管手段,而明確并有效地追究相關違法主體的法律責任是關鍵。本文的分析為證券監(jiān)管部門提供了應重點檢查的公司類型的經驗證據,為投資者決策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