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要性水平的內涵
重要性是現代審計領域的一個專業(yè)名詞,最早運用于注冊會計師報表審計領域。所謂重要性水平是指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財務報表中存在錯報或漏報的允許程度。重要性水平越低,說明注冊會計師對被審報表允許存在的錯報金額越小,反映了對審計工作質量的要求越高,最終體現了會計信息使用人對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越嚴格。
重要性水平對審計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都有影響。審計重要性水平越低,要求開展的審計工作量越大,抽樣審計的樣本量越大,審計證據數量越多,越有利于保證或提高審計結論的質量;反之,重要性水平越高,允許的錯報金額就越大,此時應開展的審計工作量(樣本量)可以少一點,有利于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因此,合理確定重要性水平,對于提高審計工作效率、保證審計工作質量都有重要意義。
基建審計屬于內部審計范疇,在審計獨立性和審計目標及審計內容等方面明顯區(qū)別于注冊會計師的報表審計,且基建審計還具有全程跟蹤審計等鮮明特色。 但要注意的是,審計人員也同樣應就基建投資項目的一些數量特征(如概算總額、 決算總額、 年度投資支出總額等金額信息)發(fā)表意見, 因此對于基建審計制訂重要性水平是可行的, 也是必要的。合理確定基建審計的重要性水平, 同樣有利于提高基建審計的效率、保證基建審計工作的質量。
二、基建審計重要性水平確定時應考慮的主要因素
在確定基建審計重要性水平時,應充分考慮影響重要性水平的主要因素,認真分析這些因素對于重要性水平的影響程度和性質。一般而言,影響因素主要包括:
?。ㄒ唬徲嬋藛T的相關工作經驗 在開展基建審計時,應認真考慮成立專門的審計小組。審計小組成員的能力越強、基建審計工作經驗越豐富,針對某基建項目確定的審計重要性水平就可以越高,以相對提高審計工作的效率。
?。ǘ﹪矣嘘P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 長期以來,為了保證建設工程的質量、防治基建領域的貪污腐化,國家出臺了許多基建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對基建工程質量和工程管理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而對基建項目的審計監(jiān)督要求也應是很高的。因此,實際工作中,基建審計人員應當謹慎判斷重要性水平,寧愿將重要性水平確定的低一點。
(三)管理層對與基建項目有關信息的使用要求 建設項目的投資概(預)算、建設項目的決算以及在建設期間年度會計報表中涉及基建項目的內容,這些都是針對基建項目的信息披露渠道。不同的管理者對這些信息可能有所偏好、對這些信息的質量要求也不同。如果管理層使用這些信息時對于某方面信息要求越精確,那么審計人員針對這些信息確定的審計重要性水平就應該越低,以利于保證審計工作和相關信息的質量。
?。ㄋ模┍粚徎椖康耐顿Y規(guī)模和內容 投資規(guī)模不同的建設項目,審計重要性水平也應不同。一般而言,總投資規(guī)模越大的項目,其重要性水平的絕對值往往也越大。另外,一些基建項目的內容如果比較特殊,如涉及公共安全(防洪、防空設施等)的建設項目,在確定審計重要性水平時,審計人員應保持合理謹慎。
?。ㄎ澹┯嘘P基建項目的內部控制情況 在開展基建審計前以及審計工作過程中,審計人員都應密切關注有關基建項目的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執(zhí)行情況,注意評價有關內部控制的適當性、合法性及有效性。如果相關內部控制越健全、越有效,審計重要性水平就可以制定的高一些,以提高審計工作效率;相反,審計重要性水平就應該低些,以保證審計工作質量。
?。┯嘘P基建項目的審計風險評估水平 審計風險水平與重要性成反向關系。審計人員評估的審計風險水平越高,則在計劃審計工作時確定的重要性水平就應該越低,以利于安排更多的實質性測試程序、搜集更多的審計證據,從而相對保證將總體審計風險降低到允許的范圍內。
?。ㄆ撸┙ㄔO項目子項的性質、金額 一個基建項目往往是由多個子項或分部分項工程構成的,這些子項或分部分項工程的投資金額構成整個基建項目的投資總額。實際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應針對整個基建項目和各子項或分部分項工程分別確定重要性水平,每個子項的性質、金額等,將影響審計人員確定的重要性水平。譬如,某子項投資金額越大,往往該子項的審計重要性水平也越高;某子項的性質越特殊、對整個基建項目越關鍵,該子項的重要性水平越低。
三、基建審計重要性水平的確定
在確定審計重要性水平時,應充分考慮基建審計具有全程跟蹤審計、審計時間長、審計范圍廣、審計難度大等特點,同時也要遵循現代審計中關于重要性的基本原理,應區(qū)分總體重要性水平和子項重要性兩層來確定。
(一)總體重要性水平的確定
?。?)選擇判斷基礎。所謂判斷基礎是指審計人員計算確定總體重要性水平時所采用的數量化基礎。注冊會計師在確定會計報表層的重要性時一般選用的判斷基礎包括:營業(yè)收入、營業(yè)支出、總資產、凈利潤等數量指標。但基建審計不同于注冊會計師的報表審計,有關基建項目的會計信息中并不存在營業(yè)收入、凈利潤等數量指標。同時,基建審計是一種全程跟蹤審計,不同階段的審計內容、審計目的是有差異的,具體包括:項目前期費用審計、建設項目概(預)算執(zhí)行審計、建設項目年度審計和建設項目竣工決算審計。在確定基建項目不同階段審計的審計重要性水平時,選擇的判斷基礎是不同的。針對項目前期費用審計,確定重要性水平時應選用的判斷基礎是前期費用支出總額;針對建設項目概(預)算執(zhí)行審計,確定重要性水平時應選用的判斷基礎是累計完成投資額;針對建設項目年度審計,確定重要性水平時應選用的判斷基礎是年度完成投資額;針對建設項目竣工決算審計,確定重要性水平時應選用的判斷基礎是總投資額。
?。?)選擇計算比率。選擇了判斷基礎后,還要進一步確定有關計算比率才能確定重要性水平的絕對金額。關于計算比率,內部審計準則或獨立審計準則總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F實工作中,審計人員應充分考慮前述重要性的影響因素,并充分考慮審計人員的專業(yè)能力和經驗以合理確定,可參照的經驗數據如表1:
(3)計算并確定重要性水平。在確定了判斷基礎和計算比率后,就可以按下列公式計算確定重要性水平絕對額:
重要水平的絕對額=判斷基礎×經驗比率
需要注意的是,審計重要性水平是在計劃審計工作時由審計人員計算確定,并根據計算的重要性水平合理安排審計工作。但在整個審計工作過程中,審計重要性水平并不是一經確定就不能變動的。在審計實施過程中,審計人員應根據有關情況的變化考慮是否有必要修訂重要性水平的絕對額。
?。ǘ┳禹椫匾运降拇_定 針對整個審計項目各組成部分(如各項前期費用支出、各子項累計完成投資額、年投資完成額的各支出項目、各子項的投資總額)的重要性水平。
以建設項目年度審計為例,由于年度投資完成額是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施工管理費等不同性質的支出共同構成的,因而還要將總體重要性水平分配給各成本費用項目,用于合理安排針對各成本費用項目的審計程序和判斷審計工作中發(fā)現的錯報是否重大。分配的方法有兩種:
(1)主觀分配:審計人員選擇一些重要的成本費用項目,并根據經驗主觀地分配重要性水平的絕對額。
?。?)同比例分配:審計人員按各成本費用項目的金額大小,按照相同的分配率(即總體重要性水平絕對額/年度投資指出總額×100%),同比例分配重要性水平,這種分配方法比較機械。
同樣,開展建設項目竣工決算審計時,由于建設項目的投資總額也是由一些子項目的投資額組成的,審計人員同樣要將總體重要性水平分配到各子項,分配方法同前所述。
兩種分配方法各有優(yōu)缺點,實踐工作中究竟采用哪種分配方法,應由審計人員根據自己的專業(yè)能力和經驗合理選擇,越是有經驗的審計人員越偏向于選用主觀分配法。
可見,審計重要性是現代審計的一個重要概念, 也是現代審計追求效益的理論出發(fā)點。 基于當前的現實情況,基建審計同樣有必要利用重要性的相關原理指導實踐工作。在具體確定重要性水平絕對額時, 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審計人員的專業(yè)能力和經驗。只有合理地確定重要性水平, 才能真正保證基建審計的質量、提高基建審計的效率。有關這方面的許多問題,還有待進一步深入地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