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contact.png)
1 農民工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及含義
我國是一個二元結構的社會,有著非常豐富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為了解決未來若干年內我國農業(yè)部門就業(yè)勞動力轉移的問題,我國每年必須新創(chuàng)造1 300萬~1 500萬個非農勞動就業(yè)機會,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數(shù)字也會越來越大。所以可以說農村剩余勞動力持續(xù)地從農村向城市的轉移,是我們國家在一段時期內必須面對的問題。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后,國家的經(jīng)濟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廣大的農民也都發(fā)現(xiàn),要想使自己過上寬裕的生活,僅靠“一畝三分地”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改變以往依附于土地的生活方式。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農民工—— 一個極具中國特色的群體產(chǎn)生了。在我國,農民工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不僅包括“離土又離鄉(xiāng)”的外出務工的農村流動人口,而且也包括“離土不離鄉(xiāng)”的就地為其他人從事有償服務的非農業(yè)活動的農村人口。在本文中,農民工主要指的是前者。
2 農民工的流動對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積極作用
2.1 有利于輸出地農村經(jīng)濟的發(fā)展
雖然我國一直在大力扶持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的發(fā)展,使農村居民能夠做到“離土不離鄉(xiāng)”就地工作達到奔小康的目標,可是面對中國農村龐大的剩余勞動力人口和農村本來就不充裕的耕地面積如果還要征用更多的農業(yè)用地就會導致我國農村的人地矛盾更加尖銳。多年的實踐表明,“離土又離鄉(xiāng)”即走出去的模式在轉移農村大量剩余勞動力,緩解農村就業(yè)壓力等方面都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F(xiàn)在農民工跨地區(qū)尋找就業(yè)機會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達到30%左右。
2.2 有利于農民增加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沒有人愿意離開自己的家園遠走他鄉(xiāng)從頭開始自己的生活。廣大的農民工群體之所以來到城市發(fā)展,是因為增加自己的收入和提高生活水平才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只有生活水平的確實提高才是他們來到城市打工的最根本的原因和動力。
2.3 有利于輸出地人才的培養(yǎng)
通過進城打工,不少農民來到了一個更廣闊的世界,看到了大城市的繁華,接受了現(xiàn)代化工業(yè)和城市文明的熏陶,大大開拓了自己的視野,增長了才干。他們當中的一些佼佼者“不但掙到了票子,也換掉了頭腦”。很多人不但學習到了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先進的技能,而且還學到了現(xiàn)代化的管理經(jīng)驗。這也是一筆可觀的知識財富。如果他們在有了一定的經(jīng)濟基礎之后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投資辦一些投入少見效快的企業(yè),肯定能帶動更多的農民走上富裕這路。在我們周圍許多最近幾年新辦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中很多都是由這樣一部分腦子比較靈活的人建立起來的。
2.4 有利于城市經(jīng)濟和城市建設的發(fā)展
城市的生活中已經(jīng)越來越離不開農民工這個新生的群體了,大量農民工的涌進,彌補了城市勞動力的不足,尤其在城里人無人問津的臟、累、差、重、收入低的工作范圍內就表現(xiàn)得更加突出了。每天清晨我們買到的豆?jié){油條大多是農民工朋友的勞動成果。市場里的小商小販很多也是農民工。我們所居住的高樓大廈也多是由農民工建起來的。很多家庭里所招聘的家政服務員十有八九是由農民工擔任的?,F(xiàn)在的農民工已經(jīng)逐漸在市政建設、家庭服務等行業(yè)取代了城里人成為了行業(yè)的主力。如果沒有農民工的辛勤勞動,我們的生活會是另外的一個樣子。農民工這個龐大群體的存在確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給我們帶來了實惠,帶來了方便。
3 農民工流動對社會發(fā)展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
3.1 大量土地被荒廢
因為外出打工比在家種地賺錢多,所以大量的農村青年勞動力都選擇了出去打工而不是在家安心種地。農民因為收入的減少而喪失了種地的積極性,土地也不再被農民視為自己唯一的生命線。農民的外出打工造成農村出現(xiàn)了大量的低產(chǎn)田和撂荒田。很多肥沃的土地因為沒有人去耕種而荒廢,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我國耕地面積從1998年的17億畝迅速下降到2003年的不足15億畝;糧食生產(chǎn)也從1998年的5 000億公斤下降到了2003年的4 300億公斤。由此看出大量土地荒廢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糧食產(chǎn)量減少,國家不得不動用糧庫的庫存來解決,人民的吃飯問題。如果長期這樣下去,糧食安全問題也會成為一個主要的社會問題,畢竟民以食為天,連飯都吃不上誰還會有心情和力氣去做其他的事情。
3.2 農村的老齡人口比例急劇增加
全國抽樣調查表明,在農民工的群體里,30歲以下的占33.3%,40歲以下的占65%;而在農業(yè)勞動者中,30歲以下的只占14%。如果不將就地務工的農民工計算在內,那么農民工的平均年齡更小,還不到30歲。在當今中國很多的農村里,如果你在一個很平常的日子里走進去,你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村子中大多是老人、婦女和兒童。年輕的小伙子你幾乎不會看到幾個。因為年輕的壯勞力們都出去打工了,只留下老人、婦女、兒童留守在家里。這使得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很明顯高于城市。因為外出的農民工以青年男性為主。這樣的結果不僅是人口老化程度的加重,同時也給留守在村子里的婦女們造成到了很大的負擔,以前只要做好自己分內的事就好了,比如照顧老人和孩子,洗衣、做飯等日常事務??涩F(xiàn)在她們在完成自己分內事情的同時還要承擔繁重的農業(yè)勞動。過重的負擔對婦女們的身體健康是很不利的。
3.3 給城市社會治安和社會風氣帶來了負面影響
大多數(shù)農民工來到城市都是通過自己塌實的勞動來換取報酬的,雖然日子過得比較辛苦,可是一想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比在家不知道強多少倍,內心也一定會是甜的,覺得自己出來是對的,比窩在家里強。可是也有極其少數(shù)的農民工看到城里部分先富起來的人整天燈紅酒綠的生活而引發(fā)了自己的“紅眼病”,總是希望自己一夜之間也能像他們那樣過日子,于是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盜竊、搶劫、綁架等違法犯罪行為被他們當成了一夜暴富的主要途徑。這樣的行為對社會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對社會治安和社會風氣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也使我們的公檢法部門要比以前忙碌了許多。
4 農民工的流動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4.1 農民外出務工還是很盲目的
很多農民工在出來之前并沒有想過自己要去城里做些什么,也不知道現(xiàn)在的單位企業(yè)都需要什么樣的人,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立刻在城里找到一份工作。針對這樣的問題,應該在城市和鄉(xiāng)村中都建立勞務服務中介機構。當然這樣的中介機構必須是在有關部門的審批和監(jiān)督管理下建立的,并且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真正成為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之間服務的橋梁。這樣的機構一方面要及時了解現(xiàn)在各個城市的用人需求情況,還要對本地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實際情況有所掌握,包括剩余勞動力的文化、年齡、性別結構等。當?shù)弥车赜杏萌诵枨髸r要及時把消息通知給大家。有目的、有秩序地向外進行勞務輸出。
4.2 外出務工農民法律意識淡薄
當前農民工的法律意識還是很淡薄,自身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時得不到有效的保護。目前這方面最嚴峻的問題是:克扣和拖欠工資問題嚴重、工作時間嚴重超過國家的規(guī)定、工作條件惡劣、沒有簽訂合法的用工合同等。
農民工要維護自己的權益,首先還是要自己學習有關方面的法律常識,懂得怎樣為自己維權。更重要的是各級政府部門要健全組織,做好服務保障工作,為農民工保駕護航,做好勞動法與社會保險等相關知識的宣傳,提高農民工的自我保護意識。還應該加大對企業(yè)單位尤其是私營個體企業(yè)的檢查力度,時刻監(jiān)督他們有沒有侵害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并且應該建立專門的法律咨詢機構,對農民工在城市打工中遇到的問題提供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