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contact.png)
摘 要:席卷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造成重創(chuàng),引起了國際格局新的變化,也為我們提供了認識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極具時代性的視角。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視域中,理性認識馬克思主義經濟制度理論和危機周期理論,有助于更好的認識國際金融危機的實質和根源;也可以更加明晰馬克思主義并未被人遺忘,認識到它的解釋力和生命力。
關鍵詞:金融危機;馬克思主義理論;資本主義
發(fā)軔于美國次貸危機的國際金融危機經歷了在全球的蔓延和深化的蕩滌之勢后,似乎在漸行漸遠。在這個時間節(jié)點上,審視關于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的種種觀點,我們可以清晰的聽到“馬克思主義”所發(fā)出的聲音。在金融危機爆發(fā)前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很多人認為馬克思主義已經過時,美國經濟模式已經跳出了經濟危機的輪回,擺脫了馬克思闡述的經濟危機周期理論的支配。但是國際金融危機以巨大的代價宣告了長期占據西方經濟學主流地位的新自由主義經濟的失敗。痛定思痛之后,人們紛紛將目光投向了備受冷落的馬克思主義。西方社會的人們在感受著“經濟寒冬”的同時,卻掀起了一股“馬克思主義熱”?!顿Y本論》的銷量飆升,并在時隔40 年之后重返德國大學課堂;從普通民眾到知名學者、商界大亨、國家政要乃至羅馬教皇都對馬克思主義不吝贊美之詞。這些現(xiàn)象表明國際金融危機與馬克思主義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契合。國際金融危機中出現(xiàn)的“馬克思主義熱”向我們展示了馬克思主義對于經濟危機解釋力,同時也提供了認識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極具時代性的維度。在這一新的維度中,以科學的態(tài)度,清醒的分析、理性的認識當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的境遇,并面對“馬克思主義熱”具有很強的必要性。
一、理性分析馬克思主義的解釋力和回應力
從操作層面來分析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產生的技術操作性失誤和政策性弊端是必要的,但是更要從生產方式的矛盾和經濟周期的形成機制層面上來認識國際金融危機產生的深刻根源與實質。研究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的實質和根源,探索應對此次危機的科學方法,這就需要根據時代的變化辯證的認識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經濟學。
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不是新的經濟現(xiàn)象,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占主導地位之后就周期性的出現(xiàn)。只不過自上世紀經濟大蕭條之后尤其是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資本主發(fā)達國家采取了一系列生產關系改革的措施,使得經濟危機的形式有所變化,程度有所緩和而已。西方經濟學家常常按照流通領域中的事件出現(xiàn)的問題來確定危機的開始。他們
放棄對國際金融危機基本經濟制度層面原因的研究,而是宣稱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生產領域沒有矛盾,是永恒的終極的社會形態(tài)。而從馬克思主義關于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理論看來,生產領域中的事件才是決定性的因素。馬克思指出:“危機的一般的、抽象的可能性,無非是危機最抽象的形式,沒有包含危機的內容,也沒有包含危機內容
豐富的起因?!币驗橹芷谛灾貜偷奈C和資本主義在歷史發(fā)展中不可避免的消亡的根本原因,都是生產的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周期性重復的生產過剩危機就是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總爆發(fā)。戰(zhàn)后國際壟斷資本主義待經濟加強宏觀調控使資本主義進入了經濟發(fā)展的“黃金時期”。但是,國際壟斷資本主義本質上是資本主
義私有制的一種特殊形式,同時,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靠人為的措施刺激經濟增長,使得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受到抑制而不能充分展開。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fā)的導火索是美國的次貸危機,它雖然發(fā)生在金融領域,根源卻在生產領域。在美國,由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作用,社會實際支付能力跟不上實體經濟發(fā)展的速度,只不過在現(xiàn)代金融高度發(fā)達的條件下,其表現(xiàn)形式發(fā)證了變化,表現(xiàn)為不是生產出的住房賣不掉,而是購買了住房的窮人無法支付房款。因此,盡管從表面上看住房已經賣掉,但實際上還是生產領域的住房生產出現(xiàn)了過剩。由此看來,作為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先兆的次貸危機不過是生產過剩的結果和危機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
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不僅以其關于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理論,闡述了國際金融危機產生的基本經濟制度層面的原因,而且還用經濟周期的理論研究了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的周期性。恩格斯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中寫道, 金融危機“就像彗星一樣有規(guī)律的反復出現(xiàn),在我們這里現(xiàn)在是平均每五年到七年發(fā)生一次”。馬克思在《資本論》中
也這樣論述:“這種周期的延續(xù)時間是十年或者是一年,但絕不應該把這個數字看做是固定不變的。相反,根據我們以上闡述的資本主義生產的各個生產規(guī)律,必須得出這樣的結論:這個數字是可變的,而且周期的時間將逐漸縮短”。馬克思主義關于經濟周期的理論告訴我們,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周期性爆發(fā)的內在因素
引起的,盡管周期的長短和危機的程度因為各種原因和條件不斷有所變化。那種認為周期性的國際金融危機在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已經消失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馬克思恩格斯研究的雖然是他們所處時代的經濟危機發(fā)生的周期性,但是他們的理論對于此次金融危機仍然具有一般的適用性。掌握馬克思和恩格斯所創(chuàng)造的分析工具,結合其他有關研究成果和當代時間不斷的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經濟周期的理論,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觀察和處理在國際金融危機中遇到的問題。通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關于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危機周期理論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分析,可以很清晰的看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對于國際金融危機的解釋力和回應力。面對馬克思主義的這種解釋力和回應力以及“馬克思主義熱”很容易產生以僵化的思維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有學者就高唱馬克思主義的贊歌,甚至鼓吹馬克思主義面對金融危機是萬能的良藥,這種態(tài)度是要不得的。就有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解釋不了此次國際金融危機產生的原因,認為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解釋的是有效需求不足,生產過剩,但是此次金融危機是表現(xiàn)為虛假的有效需求旺盛,是信用擴張的結果。但是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對治理危機是大有用武之地的。暫且不論觀點正確與否,這種面對“馬克思主義熱”的“冷”思考是值得肯定的.
二、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契合
馬克思主義認為,資本主義早期的信用發(fā)展,是對它的生產方式在一定范圍內的揚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經濟的繁榮。但是,在資本主義較為發(fā)達的階段,金融領域的畸形發(fā)展,已經日益脫離了實際生產而自我運行,并越來越具有投機和賭博的性質,“賭博已經代替勞動,并且也代替了直接的暴力,而表現(xiàn)為奪取資本財產的原始方法”。這場源于美國次貸危機所導致的金融危機正是如此:美國的大批放貸機構在利潤的驅使下,通過各種中介機構的協(xié)助,把大量的次貸轉換成證券,發(fā)售給各類金融投資機構,而投資機構再將其變換成五花八門的金融產品,出售給對沖基金和保險公司等。脫離實體經濟的資產證券化的過度泛濫,結果竟然使起初只有1.5 萬億美元的次貸經過一浪高過一浪的“金融創(chuàng)新”之后,吹出了幾十萬億美元的金融衍生品泡沫,并給人以“錢能生錢”的虛幻,似乎只要倒騰一下那些令人神魂顛倒的金融產品,就可以輕而易舉地擁有一切。最終,無論如何金融投機都逃離不出實體經濟的決定作用,“所以乍看起來,好像整個危機只表現(xiàn)為信用危機和貨幣危機。而且,事實上問題只是在于匯票能否兌換為貨幣。但是這種匯集多數是代表現(xiàn)實買賣的,而這種現(xiàn)實買賣的擴大遠遠超過社會需要的限度這一事實,歸根到底是整個危機的基礎”。實際情況也正如馬克思所料,當美國的房市因“相對過?!倍霈F(xiàn)價格大跌時,這些創(chuàng)新產品的本源- - 次級住房信貸資產便岌岌可危,“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場就猶如空中樓閣,轟然坍塌下來”。美國金融危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引爆的。馬克思主義認為,資本對利潤永無止境的追求,使之打破了各民族的原始封閉狀態(tài)和各國以往自然形成的閉關自守狀態(tài),使每個文明國家以及這些國家中的每一個人的需要的滿足都依賴于整個世界,這樣以來,各國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場網,從而資本主義制度日益具有國際的性質。資本主義也因此首次開拓了世界市場,其優(yōu)點是顯而易見的:“在歷史發(fā)展的最初階段,每天都在重新發(fā)明,而且每個地域都是獨立進行的……只有當交往成為世界交往并且以大工業(yè)為基礎的時候,只有當一切民族都卷入競爭斗爭的時候,保持已創(chuàng)造出來的生產力才有保障”。
但是,世界市場也因資產階級的貪婪性和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的罪惡性而具有與生俱來的負面作用,如“美洲金銀產地的發(fā)現(xiàn),土著居民的被剿滅、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礦井,對東印度開始進行的征服和掠奪,非洲變成商業(yè)性的獵獲黑人的場所:這一切標志著資本主義生產時代的曙光。這些田園詩式的過程是原始積累的主要因素。跟踵而來的是歐洲各國以地球為戰(zhàn)場而進行的商業(yè)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以尼德蘭脫離西班牙開始,在英國的反雅各賓戰(zhàn)爭中具有巨大的規(guī)模,并且在對中國的鴉片戰(zhàn)爭中繼續(xù)進行下去,等等”。并且,馬克思主義的金融危機理論還表明,資本主義國家以世界市場為依托,在世界范圍內運用信用和虛擬資本作為其突破生產限制的手段,最終導致各國普遍的信用膨脹和生產過剩,從而使各國都具備了產生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可能性。同時,這也為原本只是資本主義一個國家范圍內的危機向全球迅速擴散與蔓延提供了便利條件,并可能會因此演變成整個世界的危機,通常情況是,這個國家的經濟愈強大,則其對整個世界的影響也就愈益嚴重。
當今時代,世界市場早已演進成人們通常所說的世界經濟一體化或經濟全球化,美國金融危機之所以會迅速演變成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導致的:首先,由于美國在國際金融體系中居主導地位,國際金融體系的所有制度和政策幾乎全部采用美國規(guī)則,因此,“國際金融體系實際上成了美國金融體系?!币怨拇祻氐椎摹叭蚧?、私有化、自由化、市場化”而著稱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是美國金融體系的理論基礎,導致美國次貸危機的所有因素都可以在這種“巫術經濟學”(斯蒂格利茨語)中找到其理論依據,這種經濟學的“毒素”也相應地早已注入國際金融體系的“血脈”。其次,一直享有世界經濟“領頭羊”之稱的美國占“世界金融資產的34%、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總量的25%、世界貿易額的11%”,因而當美國出現(xiàn)經濟下滑和金融危機之時,必然會重挫世界主要經濟體乃至全球的經濟、金融領域。最后,美國一些金融機構利用其在國際金融體系的主導地位,把大量的房地產抵押債券打包后向全世界發(fā)售,從而將世界各國金融機構盤根錯節(jié)地聯(lián)系在一起。西方發(fā)達國家的許多銀行、投資基金直接或間接購買了大量由次貸衍生出來的金融產品,大多數國家的金融投機者和金融投機機構因此都程度不同地卷入了美國金融投機的“漩渦”。當危機來臨時,大量的金融投機者和金融投機機構便紛紛破產或倒閉,從而產生了巨大的聯(lián)動效應。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金融市場大多是在“克隆”發(fā)達國家金融市場模式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因此,當發(fā)達國家發(fā)生金融危機時,新興市場經濟體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是必然的。正如馬克思所預言的那樣,“這種情況,總是像排炮一樣……先后在這些國家里發(fā)生;并且,在一個國家比如英國爆發(fā)的危機……接著就在一切國家發(fā)生同樣的崩潰”。
三、后金融危機時代,馬克思經濟理論引起西方國家的重視
此次國際金融危機對當代資本主義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國際金融危機爆發(fā)后,雖然西方主流經濟學界沒有改變對馬克思主義的敵視和回避態(tài)度,也很少運用馬克思主義來分析相關問題。但是馬克思主義的一些著作卻在西方國家出現(xiàn)了熱銷現(xiàn)象。西方國家的媒體也出現(xiàn)了一些正面評價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文章。西方的左翼經濟學家特別是各國共產黨,則在他們舉辦的各類研討會和控制的報刊、網站上發(fā)出了很多馬克思主義的聲音,使馬克思主義的影響出現(xiàn)了日益走出低潮的趨向。梳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聲音和觀點主要有以下內容:此次國際金融危機被認為是自1929 年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危機,它的主要特征是全球性和全面性。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資本主義自身無法解決的矛盾的必然結果。當前危機的直接原因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奉行的金融自由化政策,金融危機直接宣告了新自由主義的破產。但是有觀點認為,面對嚴重的金融危機,斷定新自由主義已經破產還為時尚早,在資產階級國家權力和金融資本雙重力量的推動先,新自由主義已經深深的扎根于上層建筑、意識形態(tài)之中了,因此現(xiàn)在離新自由主義的終結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也有報告指出,戰(zhàn)后維持世界資本主義穩(wěn)定的三大平衡都已經被打破:在經濟領域,近20年來日益加大的金融投機泡沫終結;在政治領域,美國一國獨大的調控全球的局面正在被打破,多極競爭格局正在形成;在社會領域,貧富差距擴大到十分嚴重的程度。這些預示著資本主義正在進入危機階段,面對這場危機應該爭取社會主義前景。另外在國際金融危機被背景下,拉美左翼力量勢頭不減,也削弱了資本主義的影響,擴大了社會主義的力量。面對著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社會主義主義出現(xiàn)的種種向好現(xiàn)象,需要辯證地認識這種變化,辯證地看待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社會主義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一方面,國際金融危機使人們認識到社會主義才是社會發(fā)展的方向。另一方面,在經濟全球化大潮洶涌的今天,社會主義國家也受到國際金融危機的消極影響,面臨著如何應對危機的問題,面對著如何繼承與發(fā)展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并領導民眾參與社會主義實踐,使之進一步堅定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的問題。
此次國際金融危機雖然重創(chuàng)了資本主義,但是從總體上看,當今世界還沒有形成社會主義變更的主體力量,資本主義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還會繼續(xù)存在下去,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長期共存的“一球兩制”現(xiàn)象短期內不會消失。馬克思恩格斯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分析,具有嚴密的邏輯力量和科學的預見性,對人們認識資本主義的
歷史地位和發(fā)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但是資本主義社會作為一種現(xiàn)實的社會形態(tài)是在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這種發(fā)展變化是十分巨大的,它也必然根據時代的要求不斷的做出調整,以適應變化的時代語境。我們需要對資本主義的這些新變化做出新的分析,得出新的認識。資本主義的變化發(fā)展一方面強化了它的生命力,但是又給它帶來了更
多的否定的因素。資本主義社會的自我調整雖然并不改變資本主義的基本制度,但是隨著這種調整的不斷推進,資本主義社會中長出了越來越多的社會主義因素。社會主義因素在資本主義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既是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揚棄,同時印證了人來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必然。這個過程是資本不斷調整走向更高社會形態(tài)的過程,同時也
是更加貼近馬克思恩格斯論證的社會主義社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樂觀的預見社會主義運動的前景。在人類的發(fā)展歷史過程中,理論的發(fā)展和實現(xiàn)總是既有高潮也有低谷,目前馬克思主義理論實際上仍然處于比較低落的時期。但是國際金融危機發(fā)生后馬克思在國際上的動態(tài)表明,馬克思主義被沒有被遺忘,隨著人類社會的
不斷發(fā)展,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不斷暴露,馬克思主義必能依靠自己對于現(xiàn)實的解釋力和理論的包容力以及對未來的預見力,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做出更加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