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摘要】權益法核算下,投資企業(yè)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后,以應享有的被投資單位的凈損益為基礎確認當期投資損益。我國會計準則要求采用完全權益法,需要在被投資單位賬面凈利潤的基礎上,考慮公允價值的調整和投資企業(yè)與被投資單位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抵銷。本文將從公允價值調整和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抵銷兩方面對投資損益確認的影響進行探析。
【關鍵詞】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 投資損益 公允價值 內部交易抵銷
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是指投資以初始投資成本計量后,在投資持有期間根據企業(yè)享有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份額的變動對投資的賬面價值進行調整的方法。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下,投資企業(yè)取得長期股權投資后,應當按照應享有的被投資單位的凈利潤或發(fā)生凈虧損的份額確認當期投資損益。我國會計準則要求采用完全權益法,需要在被投資單位賬面凈利潤的基礎上,考慮公允價值的調整和投資企業(yè)與被投資單位未實現內部交易損益抵銷確認投資損益。
一、公允價值的調整對投資損益確認的影響
被投資單位個別利潤表中的凈利潤是以其持有的資產、負債賬面價值為基礎持續(xù)計算的,而投資企業(yè)在取得投資時,是以被投資單位有關資產、負債的公允價值為基礎確定投資成本。取得投資后應確認的投資收益代表的是被投資單位資產、負債在公允價值計量的情況下在未來期間通過經營產生的損益中歸屬于投資企業(yè)的部分。由于被投資單位賬面凈利潤和投資企業(yè)的投資成本計算的基礎不一致,投資企業(yè)在確定被投資單位的凈利潤時需要在被投資單位賬面凈利潤的基礎上,調整投資時被投資單位可辨認資產公允價值和賬面價值的差額對當期損益的影響,計算被投資單位調整后的凈利潤,在此基礎上乘以投資持股比例確定長期股權投資和投資收益。投資企業(yè)在對被投資單位的凈利潤進行調整時,應考慮重要性原則,不具有重要性的項目不予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