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煤業(yè)集團面臨成本壓力,需要不斷加強預算管理與成本控制,以提高市場經濟力,和獲取更大的競爭優(yōu)勢。
本文下面著重分析煤業(yè)集團公司在成本管理上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主要措施。
一、煤業(yè)集團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應對煤質變化的措施較為單一,改善質量的追加成本不斷增加
在經濟全球化發(fā)展的時代,市場對產品質量的要求從沒有降低,同一行業(yè)多家企業(yè)參與競爭細分市場份額,使企業(yè)盈利能力下降,因此,企業(yè)不得不從內部著手控制質量成本,以贏得較多的利潤。質量成本猶如“礦中黃金”,深入挖掘即可以較低的質量管理投入節(jié)約高額的質量成本。中國晚于西方發(fā)達國家30年于1978年引入質量成本管理,且國內的質量管理跨越了統(tǒng)計質量控制階段直接進入全面質量管理階段,因此目前國內的質量成本管理尚屬起步階段,在理論和應用上都存在很多問題。企業(yè)對質量成本的概念認識不清,不能設置科學合理的質量成本科目,無法準確核算質量成本,對質量成本數據的利用不充分,沒有將質量成本管理的宗旨落實,即通過質量改進,來提高產品質量,從而降低質量成本。近年來市場對煤炭需求的不斷增加,促使煤炭企業(yè)加速原煤的生產,但限于煤層地質條件的制約,煤質水平下滑嚴重。以發(fā)熱量計價的煤炭產品,雖然發(fā)熱量降低幅度較大,煤炭質量下滑嚴重,但市場需求量的增長,迫使煤炭價格又不斷走高,從而形成了質量與價格的巨大反差,一方面給下游產業(yè)的生產成本帶來了巨大壓力,用戶因此反應強烈,要求提高煤炭質量的呼聲越來越高;另一方面也限制了煤炭在市場上的價格繼續(xù)提高。迫于煤炭下滑的情況,煤業(yè)集團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但煤炭下滑的局面沒能得到有效地控制,為改善煤炭質量而追加的成本費用也在不斷地攀升。
(二)單純追求產量而忽視管理的現象有所抬頭
由于煤炭市場需求旺盛,單純追求產量而忽視管理的現象有所抬頭。成本管理的松動影響了整體效益的提升,加之材料價格的上漲,也增加了控制成本上升的難度,由此對成本管理提出了新課題。
(三)外欠貨款和結算方式的變化,影響著營運資金成本
由于經濟危機向實體經濟蔓延,工廠開工不足,電力行業(yè)虧損嚴重,冶金行業(yè)產能過剩,支付能力下降,出現了欠賬,不但影響到營運資金的正常周轉,而且財務費用也居高不下。
(四)成本管理系統(tǒng)間協調力度不夠,影響了管理效能的發(fā)揮
成本管理各系統(tǒng)間仍存在條塊分割,計劃、安全、開拓、通安、企管、財務等職能部門缺乏必要的溝通和協調,職能不滲透,信息不共享,全面預算管理沒有實現邊緣交叉管理,管理職能傳遞不足,監(jiān)控在部門之間出現空檔,因此成本后翹現象嚴重,給后期管理帶來壓力。
(五)與成本管理相配套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仍有待完善
與成本管理相配套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力度不夠,對于確實在管理中推行超前管理并取得了好的經驗,收到了好的效果的作法,由于激勵機制不完善而無法廣泛地推介和支持,挫傷了經營單位的積極性;而對于一些從本單位利益出發(fā)未嚴格落實和執(zhí)行集團公司經營管理指令的單位,由于約束機制不完備,一是事中不能及時有效地加以糾偏,使之回歸到正確的管理中來;二是事后不能通過嚴格的處罰而提出警示,避免以后發(fā)生同類錯誤,或警示其他單位不發(fā)生同樣的偏差。如何在成本管理中發(fā)揮好的“效仿作用”,杜絕不好的“效仿作用”,是煤業(yè)集團今后應予以重視的問題。
二、完善煤炭企業(yè)成本管理的對策
煤業(yè)集團應在實施的過程中不斷地探索創(chuàng)新成本管理的新思路:
(一)推行“定額管理”,實現核算到班組
對煤炭生產的三大主材試行“定額管理”,既按煤炭生產的不同工序的工作量測定三大主材的定消耗量,以有價小票的形式領發(fā)三大主材用量,核算各班組每月完成工作任務所耗費的材料總價,并與班組的工資、獎金掛勾,超出定額按一定比例扣減工資或獎金,節(jié)約時也按一定比例給予獎勵。經過試行培養(yǎng)了工人的成本意識,也養(yǎng)成了節(jié)約的習慣,為以后推行全面成本管理打下了基礎。
(二)完善預算管理,確保經營指標的完成
創(chuàng)新管理機制,完善全面預算管理,加強成本與資金管理,確保各項經營指標的全面完成。根據效益優(yōu)先、積極穩(wěn)健、權責對等的要求,開展煤業(yè)集團和礦廠處兩級全面預算管理。擴大預算范圍,落實預算指標,全面提升煤業(yè)集團的整體經濟效益和經濟運行質量。各單位財務部門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以下達的指標為基礎,做好預算分解工作,尤其是成本、利潤、經費指標,按成本項目、按職能部門分解下去,做到“各項費用有人管,人人頭上有指標”,層層傳遞壓力。繼續(xù)貫徹“以成本管理為中心”的成本管理理念,落實全員全過程的成本管理,構建以質量和成本為主線,以全方位多層次的績效浮動分配制度為重點,以管理信息化為手段,形成全員參與、全過程控制、全方位考核落實的成本管理新機制,確保各項財務經營指標的全面完成。
(三)細化產品目標成本,促進資源優(yōu)化配制
第一,是不斷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實現了煤業(yè)集團資源的有效配置,有效提高了企業(yè)效益。所謂目標成本,是指企業(yè)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某一時期要求實現的產品成本領度。它是企業(yè)作為奮斗目標所要努力實現的成本,含有計劃的性質。但目標成本不同于計劃成本。計劃成本是根據上年實際成本和上級的要求確定的;而目標成本是根據產品的市場價格和目標利潤等制定的。設定成本降低的目標,當然成本目標不能制定得過高,也不能制定得過低,應該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井瞄準同行業(yè)最好的成本水平制定自己切實可行的成本目標。第二,分析與達成降低成本目標有關的公司內外部環(huán)境與條件。有哪些有利的條件,有哪些不利因素。想辦法消除這些不利因素。第三,首先將公司的資金、人才、技術等資源集中運用,促成目標的實現。其次是加大了對基層單位考核力度。對財務經營指標完不成的單位,加大了財務經營指標與貨幣資金預算掛鉤考核力度,從工資指標及貨幣資金等多方面對其進行考核掛鉤,起到了較好的效果。再次是對基層單位成本進行動態(tài)跟蹤管理。一方面總結基層在成本管理中成功的經驗,在全公司范圍內進行宣傳推廣;另一方面查找基層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制定針對性措施,督促其整改落實。大多數基層單位按照集團公司的工作安排和要求,積極調整工作思路,尋找工作的最佳切入點,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實現了管理創(chuàng)新、機制創(chuàng)新,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材料費管理方面更加精細化,生產單位材料費實行按天計算,按天控制。由企管科根據調度室提供的前一天產量進度完成情況,按照材料費消耗定額,計算出各單位材料費計劃,按天考核,與工資指標等額掛鉤。通過這一措施的實行,材料費大幅降低,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工資管理方面實行辦事人員委派制及定期輪崗制,辦事員由組干科集中管理、辦事員工資由礦統(tǒng)一標準統(tǒng)一支付,明確辦事員的責權利,減少了工資支出方面的漏洞。
(四)通過強化產品的質量成本管理,提高市場競爭力
為進一步調動各生產單位加強煤質、選煤管理的積極性,促進煤業(yè)集團煤炭質量的穩(wěn)定提高和精煤產量的持續(xù)增長,提高整體經濟效益,制定相關辦法,實現了資源的有效配置,提高了企業(yè)經濟效益。質量管理是確定質量方針、目標和職責,并在質星體系中通過諸如質量策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使其實施的全部管理職能的所有活動。一般來說,企業(yè)包括采購、生產、技術、質檢、銷售。售后服務、財務等管理部門。而質量管理在其中處于重要地位。質量管理是隨著生產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而逐漸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通過強化指標約束,加強成本管理。財務指標的制定是多個相關部門綜合意見的反映。在制定指標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各單位的實際情況,并征求相關部門的意見,經過反復測算,體現了指標的比較科學性、合理性。
(五)業(yè)績考核由利潤為中心向成本為中心轉變,確立了成本效益考核的指導思想
煤業(yè)集團業(yè)績考核逐步由以利潤為中心向以成本為中心過渡,從以考核“三大主材”的定額消耗量開始,逐步擴大到輔助材料的定額管理;從單一的原煤生產成本考核,擴大化到地面經營單位的全面成本考核??己说男问揭灿晒潭ǖ亩~形式延伸為浮動成本的考核,使考核更細致、更靈活,從僅對生產成本的管理,擴大到質量成本的管理,創(chuàng)新了成本管理的新思想,最終形成了全面成本管理的體系。在不斷推出新的成本管理措施的同時,也在不斷地豐富成本管理理念,不斷地加強與薪酬管理的有機結合,建立并完善了以成本管理為中心的績效考核體系,促進了企業(yè)管理水平的不斷提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