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經濟改革的浪潮下,我國的國民經濟快速增長,農村經濟也呈現了一定的上升趨勢。作為農村地區(qū)資金的主要提供者,農村信用社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面向廣大農戶的金融機構,其提供的小額信貸業(yè)務隨著農村建設的不斷拓展,資金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為了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縮小城市、農村差距,就需要農村信用社的良好運營。因此,農村信用社良好的信貸資金的風險控制就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信貸風險控制,能夠有效的確保農村信用社的正常運營,促進小額信貸業(yè)務的平穩(wěn)發(fā)展,為國家新農村建設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做出了有力的保證。
二、我國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現狀及風險的可能性分析
(一)我國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現狀
我國的農村信用社是在中國人民銀行的批準下,由社員按照一定比例入股,實行民主管理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其目的是為社員提供金融服務。除此之外,還兼具農村閑散資金籌集、為農戶提供金融支持服務的職能。其中,最為廣泛的同時也是廣大農村農戶資金來源的一項重要職能就是小額信貸業(yè)務。
小額信貸業(yè)務作為為城鄉(xiāng)低收入人群為服務對象的小規(guī)模的金融服務,其目的是借助農村金融服務平臺為廣大有資金需求的貧困農戶提供資金支持的一種復合型業(yè)務模式。因為它不僅是一種金融服務上新思想的提升,又是一種扶貧、促進農村發(fā)展,縮小城市、農村貧富差距的重要方式。其中,小額信貸的風險控制問題一直是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業(yè)務的重點。
(二)小額信貸風險的可能性分析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農村信用社的管理大多數以自發(fā)的形式為主,作為我國銀行業(yè)的組成部分,農村信用社的風險問題尤為凸顯。內部監(jiān)管的不完善,規(guī)章制度的不合理,員工素質的較低等問題層出不窮。與此同時,由于農村信用社有限的審查監(jiān)督能力,使得各種風險與隱患滋生,已經成為農村金融發(fā)展道路上的一大阻礙。信用把控風險、利率浮動風險、操作執(zhí)行風險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
1、信用把控風險。信用把控風險主要是指借款人的信用風險,即表現為違約風險,是指借款人不按照合同規(guī)定履行職責,或者到期不能夠償還貸款,進而給農村信用社造成壞賬,帶來損失。不僅如此,農戶的生產經營在一定程度上還受環(huán)境等自然因素的影響,如:地震、寒流等,這些環(huán)境因素、市場因素都可能會轉換為信用風險。農民的薄弱的信用意識也是導致信用風險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2、利率浮動風險。利率風險主要針對利率敏感型資產和負債。資產回報率和負債會隨著利率的變換而變化,這種變化所產生的利差,就會影響盈利。盡管農村信用社作為國家依法設立的農村區(qū)域金融機構,但在信貸利率的定價方面必須參照國家一定的標準并接受國家的控制。因此,對利率的波動有一個很好的評估與控制,也是農村信用社信貸業(yè)務風險的一部分。
3、操作執(zhí)行風險。操作風險是指在貸款過程中操作不當所引發(fā)的風險,這種風險的產生與信貸人員對風險的認知水平與偏好有著直接的關系。不僅如此,農村信用社體制的改革、業(yè)務流程的違規(guī)操作等主觀因素也是產生該風險的原因之一。
三、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風險控制的途徑
針對以上分析論述,本文主要從信用把控風險、利率浮動風險和操作執(zhí)行風險三個方面對農村信用社的小額信貸業(yè)務的風險做出合理的控制措施。
(一)控制信用把控風險途徑
信用風險作為小額信貸最常見的風險,農戶的信用問題就成了直接決定該風險的重中之重,如何實現有效的把控小額貸款的信用風險,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1、加強信用道德建設。一方面大力宣傳信用道德觀念,通過宣傳來達到樹立正確輿論導向的目的,進而提高農戶自身的信用意識與觀念。另一方面注重完善獎懲制度、建立合理的激勵制度,鼓勵農戶自覺擁護自身信用水平,把被動的培養(yǎng)與激發(fā)意識轉換為主觀上的自我認知。
2、建立信用評定標準。降低小額信貸的信用風險的基礎是具有一定的規(guī)范性,這不僅僅體現在信用的評定標準上還體現在健全的評估審核上。信用的評定是信用社是否放款的重要參照指標,為此,農村信用社應當重視信用評定標準。對存在不良記錄或明確沒有償債能力的農戶不給予放款。同時,農村信用社應注重信用審核的規(guī)矩性、規(guī)范性。做到有條例可循,對家庭年收入、承包土地面積等方面存在統(tǒng)一且合理的評估審核標準,確保信用審核的合理性與科學性。
(二)控制利率浮動風險途徑
利率風險主要是利率敏感型資產和負債在利率的波動下,資產回報率和負債隨著利率的變換而變化的現象。我們可以通過兩個途徑來降低利率浮動的風險:
1、信貸利率的合理定價。根據上述農戶不同的信用等級可以設置不同的信貸貸款利率,信用等級高的農戶享受信貸利率偏低的待遇。不僅如此,針對信用評定等級較差且到期后沒有償還的農戶采取適當的借貸利率調整,施以其一定的壓力與制裁。總的來說,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的利率,要至少能夠包含成本和損失。
2、信貸利率風險的補償。風險補償主要由內部補償和外部補償兩個部分組成。其中,內部補償可以通過提高信貸利率來得以補償,外部補償則是由政府為部分補償“買單”。通過內、外部補償,可以降低一定的利率浮動風險。
(三)控制操作執(zhí)行風險途徑
在信貸業(yè)務的整個流程中,信貸人員尤為重要,我們可以通過以下三個途徑來降低農村小額信貸業(yè)務的操作執(zhí)行風險:
1、提高相關人員素質。在降低操作執(zhí)行風險時的首要為加強對信貸人員的選拔,作風正、能力強、業(yè)務精是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信貸人員的必備品質。同時還應不斷加強內部學習與管理,提高相關人員的風險意識,從各個方面不斷提升員工的素質與執(zhí)行能力。
2、細化、加強業(yè)務流程管理。在整個貸款操作過程中,大致可分為:貸款前審核、放貸、還款三個部分。對業(yè)務流程中的各個部分進行嚴格的把控,細化各項業(yè)務流程,做到工作責任制,責任落實到具體人員,使每筆貸款、每個環(huán)節(jié)都無漏洞。不僅如此,還要建立一定的防范機制,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嚴格把控和防范,來達到操作風險的控制目標。
四、結語
經營風險報酬作為農村信用社的收益來源,本文通過信用把控風險、利率浮動風險和操作執(zhí)行風險三個方面的有效管理與調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農村信用社的小額信貸風險,清掃了當前農村金融發(fā)展道路上的一大阻礙。不僅如此,深入探究風險控制的有效途徑,在解決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風險的控制的難題的同時也有助于實現銀行業(yè)機構經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的局面,有利于農村信用社的健康發(fā)展與平穩(wěn)運營,同時對農村金融市場建設乃至國家經濟建設都起到了一定的重大意義。(作者單位:山東理工大學商學院)
參考文獻:
[1]馬小南.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風險控制策略研究[J].農業(yè)經濟,2013(07):105-106.
[2]申韜.小額貸款信用風險評估研究述評[J].金融理論 與實踐,2012,(1):105-110.
[3]莫偉華.我國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風險管理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