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contact.png)
摸清家底是做好行政事業(yè)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基礎,也是做好財政財務管理、公共管理等各項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根據財政部的統(tǒng)一部署,以2015 年12 月31 日為時點,在全國范圍內開展行政事業(yè)單位國有資產清查工作。
全面摸清行政事業(yè)單位家底,可以為編制部門預算和政府綜合財務報告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基礎,進一步促進和深化部門預算改革、政府會計改革。同時,針對資產清查中發(fā)現的問題,不斷完善資產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適應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和公共財政需要的行政事業(yè)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一、資產清查的目的與意義
1.開展資產清查,摸清家底,是進一步做好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礎
資產與資金是一個錢幣的兩面,資產是資金的實物體現,資金是資產的價值反映。行政事業(yè)單位資產管理工作,不僅僅是對固定資產進行管理,也包括對流動資產、無形資產、在建工程、對外投資的管理。因此,資產管理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由于現行的財政財務管理制度、會計核算體系、基本建設管理、機構編制人事管理、單位的內控管理等,都還不盡完善,使得行政事業(yè)單位資產家底不清、權證不齊、賬實不符的問題還比較突出。按照財務制度規(guī)定,每個單位要定期對資產進行清查盤點,該報廢的報廢、該核銷的核銷,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制度執(zhí)行不到位,部分單位的一些資產實際已經報廢、損失或完全失去了使用價值,卻長期掛賬未作處理;部分單位對接受捐贈的資產、無償劃撥的資產,沒有及時辦理登記入賬手續(xù);部分單位對無形資產不重視,對其擁有的專利、非專利技術、著作權以及其他各類科技成果、土地等未予登記入賬;一些單位的基建項目由于沒有嚴格按照基本建設程序辦理或沒有及時辦理竣工決算,造成權證辦理以及財務入賬困難;一些公共基礎設施如道路、橋梁、公園、廣場等,因會計主體不明無人登記核算;一些行政單位以及參公事業(yè)單位原舉辦的經營實體,由于行政單位會計制度沒有“對外投資”科目,故無法入賬,會計報表也無從反映,等等。由于資產家底不清,制約了資產管理整體效能的提升。因此,為了夯實資產管理的基扎實做好資產清查努力提升資產管理工作水平礎,需要通過資產大清查,來全面摸清行政事業(yè)單位資產存量的“家底”及其使用狀況,確保資產賬實相符。這是資產清查工作的主要目的和基本任務。
2.開展資產清查,找出管理中的漏洞與問題,有助于補齊國有資產管理短
幾年來,通過全省上下各級財政部門、主管部門和行政事業(yè)單位的共同努力,浙江省行政事業(yè)單位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逐步理順、資產管理制度體系逐步建立、資產管理意識不斷增強、各項具體管理工作逐步規(guī)范、各部門各單位的資產管理工作也在不斷加強,資產管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從工作實際看,與資金管理相比,資產管理工作還沒有引起各地各部門各階層的應有重視,專業(yè)管理力量不足,工作開展不平衡,工作的深度和廣度有待于進一步深化和拓展;資產管理的制度、運行機制、配置標準體系還不夠健全; 資產與預算、資產與財務的聯(lián)系還不夠緊密;資產配置不公,還存在超編、超標和重復配置的情況;資產使用效率低下,閑置與浪費并存;資產處置不規(guī)范,擅自處置、暗箱操作的情況時有發(fā)生;資產收益還沒有完全做到收支兩條線,還存在截留和挪用的情況。盡管各級財政已建立了資產管理信息系統(tǒng),但更多的是側重于固定資產數據的收集,對其他資產數據還沒有掌握或掌握不全,甚至對固定資產的數據信息也不能保證完全準確和完整,因為單位對固定資產的變動狀況還不能夠做到實時更新。在這種情況下,以問題為導向,開展一次全面的資產清查,找出資產配置、使用、處置、收益管理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存在的漏洞與不足,有助于補齊國有資產管理中的短板。
3.開展資產清查,有助于推進其他各項財政管理改革,真正發(fā)揮資產管理在財政管理中的基礎性作用
行政事業(yè)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是財政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重要基礎,是財政管理職能的拓展和延伸。強化資產管理是新形勢下深化財政體制改革的必然選擇和重要內容。新《預算法》規(guī)定:“各部門、各單位應當根據其依法履行職能和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以及存量資產情況,編制本部門、本單位預算草案”;《國務院關于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完善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機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要求“建立權責發(fā)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最近,中辦、國辦又下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推進預算公開工作的意見》,要求“探索建立部門和單位國有資產公開制度,逐步公開本部門本單位占有使用國有資產的總體情況、分布構成、主要實物資產數據和資產變動情況?!彼羞@些,對行政事業(yè)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通過資產清查,全面、準確地收集和掌握資產的實物量、價值量及其運行狀況等詳細信息,并通過對資產的利用率、費用開支情況進行分析、比較,研究制定科學合理的資產配置標準和實物費用標準,可以為進一步加強預算管理,細化預算編制創(chuàng)造條件。在此基礎上,研究建立行政事業(yè)單位國有資產安全性、完整性、配置合理性和使用有效性的評價方法,可以推動財政預算的績效評價工作,為逐步實施績效預算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行政事業(yè)單位國有資產情況是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編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基礎。通過資產清查,能夠從資產的數量、價值、結構、使用狀況等多層面準確反映政府資產、財務情況,可以為編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基礎,也為建立部門單位國有資產公開制度創(chuàng)造條件。
二、突出重點,高質量、高效率地開展資產清查工作
本次資產清查工作,由各級財政部門按照財政部的“統(tǒng)一政策、統(tǒng)一方法、統(tǒng)一步驟、統(tǒng)一要求”,分級組織實施,重點要做好以下五項工作:一是清理單位基本情況。本次資產清查的范圍為:2015 年12 月31 日以前經機構編制管理部門批準成立,執(zhí)行行政、事業(yè)單位財務會計制度的各級各類行政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執(zhí)行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并同財政部門有經費繳撥關系的社會團體等單位。做好單位基本情況清理是開展資產清查工作的前提和基礎。要對納入資產清查范圍的所屬單位戶數、編制和人員狀況等基本情況進行全面清理,確保應查盡查,不重不漏。二是清理賬務。對行政事業(yè)單位的各種銀行賬戶、會計核算科目、各類庫存現金、有價證券以及各項資金往來等基本賬務情況進行全面核對和清理。通過賬務清理達到賬賬相符、賬證相符、賬表相符,確保單位賬務的完整、準確和真實。三是清查財產。對行政事業(yè)單位各項資產進行全面的清理、核對和查實。財產清查過程中要按照實物盤點同核實賬務相結合的原則,采取“以賬對物,見物就點”的方法,做好各類資產的清查核對。各部門各單位對清查出的各種資產盤盈和盤虧、報廢及壞賬等損失要按照資產清查要求進行分類,提出相關處理建議。四是認定損益、核實資產。資產清查結束后,要按照財政部《行政事業(yè)單位資產清查核實管理辦法》和有關財務會計制度的規(guī)定,對清理出來的資產盤盈、資產損失和資金掛賬進行全面核實認定。各地各部門在資產核實過程中應當嚴格把握資產損失核銷的條件,按照規(guī)定權限和程序報經批準,既做到賬實相符,又防止資產流失。經過清查核實后的資產,要按照財政部的統(tǒng)一要求建立健全賬卡,完善管理信息,并按照國有資產信息化管理要求,將相關信息錄入資產管理信息系統(tǒng)。五是完善制度。在資產清查的基礎上,各級財政部門、主管部門和行政事業(yè)單位都要查漏補缺,針對資產清查中暴露出來的資產及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問題,依據相關政策法規(guī),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鞏固清查成果,防止前清后亂。為提高工作效率,各市、縣和省級各部門各單位應當充分利用資產管理信息系統(tǒng)完成資產清查及資產報表的錄入、審核、匯總、報送工作。各市縣要主動與省財政廳資產管理信息系統(tǒng)實現對接,確保資產清查電子數據順利上報。
三、加強領導,嚴肅紀律,把資產清查工作落到實處
各級財政部門要切實承擔起綜合牽頭的職責,特別是財政資產管理部門,一定要把時間和精力更多聚焦到資產清查工作,要本著高度的工作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主動承擔起工作責任。要結合各地實際制定資產清查的具體實施方案,建立資產清查工作機制。要精心組織,不等不拖,積極推進,及時組織所屬行政事業(yè)單位開展資產清查,并做好組織協(xié)調、審核匯總等工作,確保資產清查工作按時完成。各部門各單位是資產管理工作的責任主體,單位法人代表是資產清查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切實履行管理職責,加強組織領導。要明確人員和職責分工,落實工作責任,建立由資產、財務、人事、基建、后勤、內審等相關部門組成的資產清查工作機構,具體負責本部門、本單位的資產清查工作。尤其是單位資產管理部門與單位財務部門要相互配合相互協(xié)作,防止相互推諉扯皮現象。在資產清查中要嚴格工作標準和工作要求,確保工作質量。各部門各單位要對資產清查工作結果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負法律責任。對于資產清查工作中隱瞞真實情況,不如實填報資產清查報表,提供虛假會計資料,違反《會計法》等有關規(guī)定的,要責令其限期改正并予以通報批評;要強化監(jiān)督檢查,對由于工作失職、瀆職造成國有資產流失或出現其他重大違紀違法問題的,要依法依規(guī)追究相關領導和當事人的行政責任或法律責任。
四、強化應用,改進管理,努力提升資產管理工作水平
各地各部門各單位要把這次資產清查作為加強行政事業(yè)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新起點,認真總結和梳理清查工作中發(fā)現的問題,按照行政事業(yè)單位內控制度建設相關要求,建立健全資產、財務相關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進一步夯實管理基礎。要按精細化管理要求,進一步加強資產日常管理,實行“一物一卡一條碼”,為每一件資產建立一個身份證,并按照“誰使用、誰保管、誰負責”的原則,把每一件資產的管理責任落實到使用部門、落實到每一個資產使用人員,做到人人都管物,物物有人管,形成資產管理合力,實現資產管理“安全完整、合理配置、有效使用”的目標。同時,要按信息化管理要求,及時做好資產數據庫的更新與維護,實現動態(tài)管理,推進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財務管理的緊密結合,為開展預算管理、國庫管理、財務管理和編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以及建立國有資產公開制度等奠定基礎。管好用好國有資產是各級財政資產管理部門義不容辭的職責,要以這次資產清查為契機,進一步增強做好資產管理工作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努力提升資產管理工作水平,使資產管理在服務公共財政建設和經濟社會各項事業(yè)發(fā)展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