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忻州師范學院 史翠峰 三等獎
[摘要] 2019年1月1日起《政府會計制度》將全面實施,在會計核算、財務管理等諸多方面引起巨變,高校財務部門必須積極面對、主動作為,迎接全新挑戰(zhàn)。本文以“固定資產”為切入點,就政府會計改革下固定資產的核算及管理的變革進行了探討,并對高校“固定資產”實施新制度改革提出相關建議,以更好地適應、實施、貫徹和落實新制度。
[關鍵詞] 政府會計制度;固定資產;核算;管理
隨著我國社會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化,原有的會計制度已不符合當今社會多領域發(fā)展的要求,會計制度進行全面深化改革成為必然。2019年1月1日起《政府會計制度》將全面實施,重構“雙基礎”“雙功能”“雙報告”的會計核算模式,實現(xiàn)預算會計與財務會計平行記賬,這諸多變化對高等學校的財務管理也引起了翻天覆地的變革。高等學校要積極面對、主動作為,立足全局、抓好細節(jié),及時調整會計制度,順應創(chuàng)新會計制度改革對財務管理帶來的變革。
固定資產是高校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準確計量資產價值,正確核算費用支出,科學進行資產管理,才能保證國有資產安全完整,提高國有資產使用效益。在政府會計制度改革下,固定資產的會計核算、資產管理均發(fā)生巨大變革,也對高校財務提出更高要求。
一.政府會計制度變革總要求
現(xiàn)行高校會計體系采用收付實現(xiàn)制,主要以提供反映預算收支執(zhí)行情況的決算報告為目的,無法準確、完整反映單位資產負債“家底”,以及政府的運行成本等情況,難以滿足編制權責發(fā)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的信息需求。新政府會計制度針對現(xiàn)行會計核算標準的缺陷進行變革,滿足了2014年《預算法》的新要求。
“預算會計”側重預算的執(zhí)行進度以及資金的合法合規(guī)使用,“財務會計”遵循收入費用配比的原則,側重成本費用核算,強化資金運營、現(xiàn)金流量的管理,突出了管理職能和資金績效。在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背景下,高校財務隨之發(fā)生巨大變化。
新制度強化了財務會計功能,擴大了資產負債核算范圍,完善了報表體系和結構,特別是重構了“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適度分離并相互銜接”的會計核算模式。雙重核算模式要求在同一核算體系中同時完成“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核算,前者以收付實現(xiàn)制為基礎,采用“預算收入”、“預算支出”與“預算結余”三個要素,相關數(shù)據(jù)為編制《部門決算報表》提供依據(jù)和支持;后者以收付實現(xiàn)制為基礎,采用“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費用”五個要素,為編制相關財務報告,如《資產負債表》、《收入費用表》和《現(xiàn)金流量表》,提供數(shù)據(jù)支撐。兩種核算方式有機結合,在“雙基礎”下實現(xiàn)對“3+5”會計要素的“雙分錄”“雙核算”,更加科學全面的反映單位的財務信息,為宏觀管理提供優(yōu)質服務。
二.固定資產會計核算變革
在傳統(tǒng)的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的購置按照原始價值直接列入支出,并通過固定基金進行計算,這種方法不能有效反映高校當期應負擔的固定資產成本支出,也不能有效反映實際固定資產的價值。在新會計制度下,固定資產計量、累計折舊計提、當期費用分攤按照權責發(fā)生制核算更加合理準確,對高校資產核算更加有利。下面將固定資產在《政府會計制度》與《高等學校會計制度》要求下的會計核算及核算差異進行了具體比較。
1.固定資產購置
(改革前)
借:教育事業(yè)支出
貸:財政補助收入/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銀行存款等
借:固定資產
貸: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
(改革后)
財務會計
借:固定資產
貸:財政撥款收入/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銀行存款等
預算會計
借:事業(yè)支出
貸:財政預算收入/資金結余
2.固定資產折舊
(改革前)
借: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
貸:累計折舊
(改革后)
借:業(yè)務活動費用/單位管理費用/在建工程等
貸:累計折舊
3.固定資產處置
(改革前)
借:待處置資產損益———處置資產價值
借:累計折舊
貸:固定資產
借: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
貸:待處置資產損益———處置資產價值
(改革后)
財務會計
借:資產處置費用
借: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貸:固定資產
預算會計
借:其他費用
貸:資金結存
4.處置產生的收入
(改革前)
借:銀行存款
貸:待處置資產損益———處置凈收入
(改革后)
財務會計
借:銀行存款
貸:應繳財政款
5.處置產生的費用
(改革前)
借:待處置資產損益———處置凈收入
貸:銀行存款
(改革后)
財務會計
借:資產處置費用
貸:銀行存款
預算會計
借:其他支出
貸:資金結存
政府會計制度改革下,調整優(yōu)化預算會計功能,強化財務會計功能,對固定資產按照權責發(fā)生制確認費用支出、按期計提折舊,對于科學編制財務報告、準確反映高校財務狀況和運行成本等情況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固定資產管理變革
1.“放管服”背景。高校在資產管理、政府采購、內部治理、監(jiān)督評價機制等方面進行“放管服”改革,提高管理體系的現(xiàn)代化水平,提升服務便利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yōu)化服務,不斷提高自我規(guī)制能力。同時,高校要不斷加強信息公開力度,接受全方位、多角度監(jiān)管。
2.加強成本核算。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高校各類收支需按照配比原則進行核算,費用按照權責發(fā)生制進行歸集,固定資產核算、累計折舊計提等也隨之變化,不歸屬于當期業(yè)務活動的支出不得列為當期費用,從而使各類支出在會計期間的歸集和反映更為規(guī)范,高校運行成本和履職成本的核算更為精確。
3.財務信息公開。新政府會計制度實施后,高校財務報告體系要求全面反映資產負債情況、營運資金及流量等情況,真實反映高校的財務運行狀況及成長能力,對外公開財務信息成為必須。與此相適應,高校固定資產情況、資產采購信息也按要求公開,大大加大了會計信息的公開力度,提高了高校會計信息的透明度、強化了陽光財務力度,有助于高校進一步規(guī)范財務活動、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和完善財務管控戰(zhàn)略。
4.加強內部控制管理。新制度下的“3+5”會計要素“雙基礎”、“雙核算”體系將對高校內部控制機制和風險控制體系的完善和實施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政府會計新制度下,高校要以強化固定資產內部控制管理為抓手,建章立制,明確職責,加強監(jiān)督,規(guī)范各項經濟活動,從源頭上防范財務風險,將“管理有章可循、購置手續(xù)完備、保管責任到人、處置遵守程序”的要求貫穿于固定資產管理全過程。
5.績效管理要求。政府會計新制度下,高校要將績效管理納入到預算的各環(huán)節(jié)和全過程,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和績效評價。高校在固定資產績效管理中,要從質量目標、產出目標、數(shù)量目標、效益目標等幾個方面設立績效目標,強化預算編制的目標性、預算執(zhí)行的監(jiān)控性,通過績效管理和評價,不斷提升管理效能,使資產配置管理更為科學。
四、貫徹新法強化固定資產管理的建議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加強領導
會計制度改革給高校的固定資產核算與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貫徹、實施、落實、執(zhí)行好新制度是高校財務工作面臨的新挑戰(zhàn)。高校必須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學習上積極作為,多種渠道、多方式、多手段學習相關規(guī)章制度,在行動上重在落實,明確工作職責、梳理工作流程、加強事中監(jiān)督與事后評價,確保改革能平穩(wěn)推進并順利實施。
(二)加強人員培訓,促進人員轉型創(chuàng)新
新制度實施,高校財務人員面臨全新挑戰(zhàn)和艱巨任務。首先,財務人員需要在業(yè)務能力和政策水平上有較高的提升,加強對新制度的學習和培訓,深刻理解“收付實現(xiàn)制”和“權責發(fā)生制”之間的區(qū)別和關聯(lián),充分掌握“預算會計”和“財務會計”下的“3+5”會計要素平行記賬的核算方式,不斷優(yōu)化理論結構、提高業(yè)務能力、提升履職素質。其次,高校財務人員需要在意識和角色上實現(xiàn)根本轉變,由原先的記錄、核算、服務人員向決策、規(guī)劃、管理人員轉型,需將業(yè)務和財務融合貫通,向管理會計、業(yè)務會計、戰(zhàn)略會計等方向創(chuàng)新升級。
(三)完善信息化建設,提升內部治理水平
隨著新制度的推進與實施,高校財務信息系統(tǒng)不僅需要滿足預算、收支、政府采購、國有資產管理等需求,而且需要滿足成本核算、精細化管理、結轉結余資金管理等內涵建設的需求。完善信息化建設,由財務信息系統(tǒng)為高校規(guī)劃、戰(zhàn)略、績效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實現(xiàn)業(yè)務與財務、戰(zhàn)略與財務的高度、有效融合,帶動高校的內部控制建設、提升高校的治理能力,為高校事業(yè)發(fā)展提供保障。
政府新會計制度改革對高校財務管理、固定資產核算與管理均有積極影響,高校要不斷改革和創(chuàng)新財務管理水平,使政府會計制度健康順利的推行,推動我國政府會計事業(yè)的良性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