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400 180 8892
政府財務報告相關知識問答(第一期) 答: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我國要建立權責發(fā)生制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現代預算制度。預算法規(guī)定,各級政府財政部門應當按年度編制以權責發(fā)生制為基礎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權責發(fā)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是現代預算制度的基礎和組成部分,通過編制政府財務報告,能夠完整反映各級政府擁有的各類資產和承擔的各類負債等政府“家底”情況,豐富政府財政財務管理的分析工具和手段,進而更好地服務于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體來講:一是能夠為研判財政經濟運行走勢、合理配置政府資源提供信息支撐,從而有效防控政府債務風險,實現財政可持續(xù)發(fā)展。二是有利于加強政府資產和負債管理,進而提升政府財政財務管理水平。三是有利于準確計量政府活動的真實成本,改進政府績效監(jiān)督考核,提高財政資源使用效率。四是有利于進一步提高財政透明度,保障人民知情權、參與權和監(jiān)督權。 從國際上看,推行權責發(fā)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已成為公共財政管理的發(fā)展趨勢。世界銀行調查結果顯示,全世界有約四分之一的國家推行了這項改革。四分之三以上OCED成員國編制了權責發(fā)生制年度政府財務報告。2014年,國務院批轉財政部《權責發(fā)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方案》(國發(fā)〔2014〕63號),對改革作出頂層設計,明確了改革的總體目標、主要任務、具體內容及配套措施,確定了改革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標志著改革正式啟動。 答:權責發(fā)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是基于政府會計規(guī)則的重大改革,總體目標是通過構建統(tǒng)一、科學、規(guī)范的政府會計準則體系,建立健全政府財務報告編制辦法,同時實現政府財務會計與預算會計、政府財務報告與決算報告功能,全面、清晰反映政府財務信息和預算執(zhí)行信息,為開展政府信用評級、加強資產負債管理、改進政府績效監(jiān)督考核、防范財政風險等提供支持,促進政府財務管理水平提高和財政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 答:改革的主要任務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建立健全政府會計核算體系。二是建立健全政府財務報告體系。三是建立健全政府財務報告審計和公開機制。四是建立健全政府財務報告分析應用體系。這四項改革任務相輔相成。建立健全政府會計核算體系是前提和基礎,在會計核算環(huán)節(jié)引入權責發(fā)生制,完善政府財務會計功能,為政府財務報告編制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建立健全政府財務報告體系是關鍵,各級政府和部門需要編制資產負債表、收入費用表等財務報表,分別反映一級政府整體財務狀況及各部門的財務狀況;建立健全政府財務報告審計和公開機制是保障,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和部門財務報告編制后,都要按規(guī)定接受審計,審計后的政府綜合財務報告與審計報告依法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并按規(guī)定向社會公開,以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可靠、公開透明;加強政府財務報告分析應用是目的,以政府財務報告反映的信息為基礎,系統(tǒng)分析政府的財務狀況、運行情況和財政中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水平,推動加強政府預算、資產、負債和績效管理,為地方政府發(fā)債提供更全面的信用評級依據,有利于地方債市場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 答:政府財務報告體系包括政府部門財務報告和政府綜合財務報告。政府部門財務報告由政府部門、單位編制,主要反映本部門、單位的財務狀況和運行情況等。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由政府財政部門編制,包括本級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和行政區(qū)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分別反映本級政府整體和行政區(qū)政府整體財務狀況、運行情況和中長期可持續(xù)性等。部門財務報告是綜合財務報告的合并對象和基礎。 在具體編制過程中,首先由基層行政事業(yè)單位編制本單位的財務報告,經過逐級合并,形成本部門財務報告。在此基礎上,財政部門合并各部門財務報表和本級財政總會計報表,以及政府在國有企業(yè)中享有權益的數據,編制形成本級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地方?。ㄊ校┹爡^(qū)內上下級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合并,形成本行政區(qū)政府綜合財務報告。 答:2014年以來,改革進程大體可劃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試點先行,建章立制”。2015年,財政部著手謀劃政府財務報告編制試點工作,基于當時的行政事業(yè)單位會計制度,印發(fā)了政府財務報告編制辦法和操作指南。2017年中央本級選擇了原國土資源部和原國家林業(yè)局兩個部門,初次試編2016年度政府部門財務報告。2017年制定發(fā)布《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yè)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要求從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新政府會計制度頒布,從制度層面明確了行政事業(yè)單位“雙基礎、雙報告”的會計核算模式,解決了政府財務報告編制的核算基礎問題,為全面開展政府財務報告編制工作創(chuàng)造了條件。 第二階段:“全面推進、提質定型”。2019年,財政部按照新的政府會計制度規(guī)定,對政府財務報告編制辦法和操作指南作了全面修訂,編制制度基本定型。2020年編制2019年度政府財務報告工作步入新的階段,實現“跨越式”發(fā)展,從40個中央部門擴大到108個,2021年進一步增加到119個,在此基礎上首次編制2020年度中央政府綜合財務報告。與此同時,地方層面,實現分級次政府綜合財務報告編制全覆蓋,2021年18個地區(qū)編制行政區(qū)政府綜合財務報告,2022年36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部編制行政區(qū)政府綜合財務報告。據初步統(tǒng)計,此項工作涉及全國70多萬家行政事業(yè)單位。 答:近年來,通過開展政府財務報告編制工作,不斷探索方法、積累經驗,改革取得了以下成效:一是基本摸清了“家底”。從前期編制情況看,中央部門和地方財政均按要求編制并提交財務報告,較為全面地反映了中央部門和地方政府的財務狀況、運行情況。二是鍛煉了隊伍。相關財務人員通過參加編制工作進一步加深了對權責發(fā)生制核算基礎的理解,有效提高業(yè)務水平,也促進了各單位對新政府會計準則制度的貫徹執(zhí)行。三是推動了管理。政府財務報告編制形式上表現為財務數據的收集整理,實質上既能體現各單位財務管理水平,也是推動提升管理能力的新抓手,對各單位加強資產、負債、預算、績效管理將發(fā)揮直接的推動作用。 答:政府部門需要同時編制財務報告和決算報告。 財務報告的目標是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部門財務狀況、運行情況(含運行成本)和現金流量等信息,反映政府會計主體公共受托責任履行情況,有助于財務報告使用者作出決策或者進行監(jiān)督和管理。財務報告主要依據政府會計主體的財務會計核算信息編制,以權責發(fā)生制為基礎。財務報告使用者包括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債權人、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政府會計主體自身和其他利益相關者。 決算報告的目標是向決算報告使用者提供與政府預算執(zhí)行情況有關的信息,綜合反映政府會計主體預算收支的年度執(zhí)行結果,有助于決算報告使用者進行監(jiān)督和管理,并為編制后續(xù)年度預算提供參考和依據。決算報告主要依據政府會計主體的預算會計核算信息編制,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決算報告的使用者包括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政府會計主體自身、社會公眾和其他利益相關者。 兩套報告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各有側重、互為補充、有機銜接。財務報表中財政撥款收入數據應與決算報表中的財政撥款收入數據一致。 答: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和財政決算報告的區(qū)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第一,報告目的不同。財政決算報告采用收付實現制,主要從流量方面反映年度預算收支執(zhí)行情況,通過與當年預算對比發(fā)現問題,為科學編制預算、開展預算監(jiān)督等提供支持,但是缺乏政府資產、負債等存量信息。政府綜合財務報告采用權責發(fā)生制,主要從存量和流量兩個方面,通過編制資產負債表和收入費用表,反映政府整體財務狀況、運行情況和財政中長期可持續(xù)性,能夠完整反映政府所擁有的各類資產和承擔的各類負債等政府財務“家底”,為開展政府信用評級、加強資產負債管理、防范財政風險,促進財政中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等提供支持。此外,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fā)生制對收支確認存在較大差異,進而對收支分析產生影響。第二,編制方法不同。財政決算報表主要根據財政總會計數據編制,政府綜合財務報表不僅需要財政總會計數據,還需要將財政與部門、部門與部門、財政內部不同資金主體之間的經濟業(yè)務和事項進行抵銷合并,相對來說方法更為復雜、難度更大。 答:一是報告作用不同。部門財務報告關注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財務狀況和運行情況,以揭示財務風險,為編制綜合財務報告打下基礎。資產報告?zhèn)戎胤从迟Y產規(guī)模和保值增值以及資產管理情況,旨在進一步增強國有資產管理透明度和公信力。 二是編制方法不同。部門財務報表是合并報表,涉及部門內部債權債務事項需要作抵銷處理,因此部門財務報告反映的資產、負債總額通常會小于行政事業(yè)性國有資產報表數據,但凈資產數額出入不大。 三是編制范圍不同。政府部門財務報告主要以財務風險和責任是否由政府直接承擔為標準界定編制范圍。部門所屬單位(包括企業(yè)化管理事業(yè)單位)都要納入政府部門財務報告編制范圍。國有企業(yè)(集團)下屬事業(yè)單位的財務風險和責任應由企業(yè)集團承擔,故不屬于政府部門財務報告編制范圍。行政事業(yè)性國有資產報告編制范圍與國有資產分類管理要求相適應,主要依據是否執(zhí)行政府會計制度來判斷,包括國有企業(yè)(集團)下屬的事業(yè)單位,不包括政府部門所屬的企業(yè)化管理事業(yè)單位(執(zhí)行企業(yè)會計制度)。 綜上,從報表數據看,對于單個單位,兩類報表中資產負債數據原則上應保持一致。對于整個部門,在編制范圍相同的前提下,除涉及抵銷的項目(應收賬款、預付賬款、其他應收款,應付賬款、預收賬款、其他應付款、長期應付款)外,其他項目原則上應保持一致。 答:可從以下方面入手提升政府財務報告質量:一是規(guī)范基礎管理。從規(guī)范會計核算、加強日常對賬,定期清查資產負債、優(yōu)化編制機制等方面著手,細化管理要求,明確職責分工,為報告編制打好基礎。二是嚴把審核關口。進一步壓實主體責任,厘清不同審核主體之間的權責關系。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審核效率。持續(xù)跟蹤督促審核查出的問題,直至問題糾正到位。三是做好相關報告之間的銜接。準確把握財務報告的功能定位,加強與財政決算、國有資產報告、債務統(tǒng)計報告之間的有機銜接,確保數據來源可靠、出入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