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必要性
日前, 由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完成的大學生畢業(yè)走向與就業(yè)趨勢表明, 要實現國民經濟目標、中國于世界接軌等急需復合型人才。從市場經濟國家的經驗看, 大學畢業(yè)生作為勞動力市場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自身也必然要通過勞動力市場來進行配置, 在這種配置過程中, 個人的知識、 技能、 素質、 觀念和就業(yè)目標, 勞動力市場環(huán)境, 以及社會人才需求結構和規(guī)模狀況, 等等, 都將制約和影響著大學生的就業(yè), 隨著勞動力市場的發(fā)育, 競爭程度不斷提高, 用人單位對應聘者的實際操作能力、適應工作環(huán)境變化的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掌握基礎會計, 可以打好學生的基本功, 為將來的工作與發(fā)展做好較充分的準備
2、 具體操作
2.1 教學準備
2.1.1 收集資料年輕學生較難理解為何要學習和自己專業(yè) “無關” 的基礎會計, 從而形成排斥心理。教師必須事先了解該專業(yè)的課程結構, 開學前, 作者收集查閱過去學期的課程, 為進一步分析做準備。
2.1.2 分析相關課程相對獨立的各個學科是一個大系統(tǒng), 如果教師在講授基礎會計時一味強調該門課的內容, 會導致學生產生 “冷熱不調” 感。 作者教授創(chuàng)業(yè)管理班學生的基礎會計課程, 事先已對他們上學期的課程表進行了分析, 發(fā)覺其中《管理學原理》 可以與基礎會計相融合, 便在課堂上問 “職業(yè)經理人的工資組成是怎樣的?” ,從而引出管理費用發(fā)基本工資和稅后利潤分紅的概念, 學生復習了專業(yè)知識后自然過渡并接受了會計的理論。這點需要教師有扎實的專業(yè)水平和廣博的知識面。
2.2 開篇教師初次進入教室時, 應避免立刻進入會計如何重要的說教, 也不要爭分奪秒講解正式內容, 作者遵循“333 原理” , 取得良好效果。
2.2.1 頭 3 秒鐘教師以親切的笑容和穩(wěn)重的站姿向大家示意。
2.2.2 頭 3 分鐘以封閉式問題進入關系建立階段,如 “大家是不是還不認識我?” , 創(chuàng)造輕松的氛圍。
2.2.3 頭 30 分鐘這是“磨刀不誤砍柴功”的關鍵階段, 教師應充分利用 30 分鐘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 同時讓學生初步接受教師本 論文 出自 無憂論文網。以開放式問題導入, 請學生回答:“請談談學習管理學基礎的收獲” 或 “你對管理專業(yè)的一般認識” , 時間控制在 5分鐘內;核心階段, 教師以行為性問題搭配多種問題向大家發(fā)問, 引導學生們認識會計的重要性, 如 “你是怎樣安排每月生活費的? ” ( 開放式) ;“設想畢業(yè)找工作, 你怎樣分析公司給你的工資組成?” ( 行為性問題) ; “為什么? ” ( 探索性)“我剛才聽幾個同學說以后想當老板, 老板要給員工發(fā)工資獎金, 給優(yōu)秀人才分紅, 這分紅的錢是從哪部分提取呢? ” ( 行為性問題) ;引導學生進入一個模擬的社會環(huán)境。確認階段:本階段可以問“剛才我們已討論了幾個案例, 你們能否概括哪些欠缺可能會對管理人員的未來發(fā)展形成阻礙? ” ,幫助學生加深對掌握會計基本知識的認同。結束階段:給學生認識教師的機會, 在友好的氣氛中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時自然推出基礎會計這門課程。
2.3 教學破冰
2.3.1 首次 “破冰期”會計學習是艱苦枯燥的, 非專業(yè)班的學生沒有會計基礎, 碰到生澀的會計理論就容易后退。首次 “破冰期” 在最初的 12 節(jié)課, 作者通過課堂提問和課后作業(yè), 迅速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層次, 授課從簡單處著手。 基礎會計從會計含義,會計對象, 會計職能, 四大假設與會計一般原則開始, 作者在實際授課時, 先跳過會計一般原則, 因為這部分很難理解, 適宜滲透到整個課程中講解。 到第八節(jié)課,學生中出現層次分化, 學習力較差的學生會有焦慮感, 作者時刻注意大家的情緒, 反復講解重點和難點。 非專業(yè)班的學生心思較活, 作者把會計理論編成一個個故事, 以講故事的方法 “哄” 學生吸收知識, 幫大家度過初學會計的艱苦階段。
2.3.2 第二次 “破冰期”上完 12 節(jié)課, 學生們學習了最基本的知識點, 形成了第一個較為完整的子系統(tǒng)。大家可較熟練地說出不同類別賬戶的結構, 心理上產生了成就感。 但接下來的會計分錄 / 會計憑證形成第二次“破冰期” , 不同的經濟業(yè)務讓大家手忙腳亂, 產生新的挫敗感。該階段, 作者結合之前的基礎, 教導學生用自己掌握的知識學習新知識點。第二次 “破冰期” 很漫長, 一般有 28 節(jié)課, 即分別介紹了資產, 負債, 所有者權益, 收入, 費用的賬務處理, 大家掌握的知識點比較齊全, 才形成對會計的基本認識。
2.3.3 第三次 “破冰期”利潤和會計報表是最后部分, 需要學生能把之前所學綜合運用。 這次 “破冰期”時間最短卻艱難, 作者先安排一次2~3 課時的階段復習串講, 加深學生們的系統(tǒng)認識。
2.3.4 回顧如果直至期末考試前, 教師才匆匆講完課程, 學生會帶著疑問勉強進入考場, 過后很容易遺忘。所以, 作者留出 2節(jié)課做整體串講, 再次提拎各章重點。
3、 教學心理分析
3.1“羅森塔爾” 法則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勸導世人,把全部心血灌注在學生身上會起到極好的效果。 作者謹記 “羅森塔爾” 法則, 找一切機會贊揚學生, 即使聽到錯誤答案, 也會鼓勵“他 / 她很有勇氣, 思路也很清晰” , 再講解正確答案。
3.2 授之于漁賦之于趣現代教師需將傳統(tǒng)教學中的“授之魚” 轉換成 “授之漁” 。 基礎會計雖是會計體系中最簡單的入門課, 但不易學。 教師的責任在于提高學生對學習目的任務的認識和學習的興趣愛好, 產生緊迫的需要感, 再變成學習主動性。 作者把要教學的內容與平時學生感興趣的事物相聯系, 在教案每一個小點上都標明講解時間, 再結合實際的事情。一次, 作者發(fā)現一名酒店管理專業(yè)的學生大談旅行社,便結合自己以前做學生兼職導游時算不明白各旅行團備用金的事, 讓大家笑過之后意識到學習會計的必要性。
4、 典型案例
4.1“沒長大” 的大學生在一次課上, 有個酒店管理班男生一直講話, 為了不影響其他學生, 作者耐心勸導無效后只能繼續(xù)講課。 事后, 作者了解到該生性格較急躁不合群, 在以后的課上就安排些貼近酒店管理的內容,在講解 “現金” 的課上說起留學時看到國外酒店管理系學生練習用黃油刀拉芝士花, 由于不會預算, 花了好多冤枉錢買芝士的趣事, 同時留意那個男生的課堂反應, 發(fā)覺他逐漸安靜并開始喜歡回答問題。2 周后, 他跑來向作者鞠躬道歉, 解釋那天講話是因為媽媽出差好多天, 心情郁悶的原因。 那以后, 他在課堂上特別認真, 學習進步很明顯。
4.2 我的 “兄弟姐妹們”作者在上課時堅持作到 “打鈴上課,打鈴下課” , 課間 10 分鐘, 邊聊自己的成長歷程, 興趣愛好邊幫學本 論文 出自 無憂論文網生看筆記, 發(fā)現遺漏馬上修正。 學生們喜歡和作者談心,分享快樂, 傾訴煩惱, 在天氣變化時還會提醒作者注意身體, 教學自然就輕松多了。5、 收獲本課程的教學效果已經逐漸得到非專業(yè)班學生、 班主任的較高評價。 這可以從嶺南教務處組織的學生對教師的評價、 督導老師聽課的反映中看出來。 一些學生主動運用基礎會計知識安排日常開支, 班干部用會計分錄編寫班費進出。 而畢業(yè)生的高就業(yè)率也反映了教學效果。
結論
作者所在的嶺南學院自 1993 年建院起, 就開設此課程至今, 一直遵循學院的辦學方針和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不斷進行探索和改革, 使課程建設有了長足發(fā)展和明顯進步。 之后的教育任重道遠, 相信也會更有收獲。
參考文獻
菲利普.R.哈里斯:《角色沖擊》 , 新華出版社, 2000 年
蕭野:《跟我學做一名優(yōu)秀的會計》 ,中國防止出版社, 2005 年
中道生:《澳大利亞基礎教育》 , 廣東教育出版社, 200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