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會計司布置安排了2011年度會計重點研究課題之一“關于政府會計原則的調研”。筆者認為,關于“政府會計原則”的設計、制定,首先要解決“是什么”的問題。是行政法規(guī)還是社團組織自律性文件?這個問題明確以后,才是“應當有什么條款內容”的問題。這條方針明確了,筆者認為研討工作事半功倍,少走彎路。
一、比較中外“會計原則”的啟示
?。ㄒ唬┲袊摹皶嬙瓌t”屬法規(guī)組成部分
我國已經發(fā)布的“會計原則”是企業(yè)會計核算原則。1993年7月1日,財政部發(fā)布了《企業(yè)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在第二章“會計一般原則”中,列示了12項“會計原則”:客觀性、相關性、一貫性、可比性、明晰性、配比性、重要性、謹慎性、及時性等。
2006年2月15日,國家修訂發(fā)布了新的《企業(yè)會計準則――基本準則》。新準則將“權責發(fā)生制”挪到“總則”作為會計核算基礎,將“實際成本”(歷史成本)、“劃分收益性支出與支出性支出”挪到“會計要素確認”章節(jié),將“可比性”、“一貫性”合并,然后新增一條“實質重于形式”原則。新準則將第二章“會計一般原則”這個名稱修改為“會計信息質量要求”。
“會計信息質量要求”設計、制定為8條,或說8項“企業(yè)會計核算原則”:真實性、相關性、明晰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重要性、謹慎性、及時性。
新準則發(fā)布時,財政部發(fā)布了第33號《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令》,這就表明,我國的“會計原則”設計、制定屬于國家法規(guī)范疇。多年的實踐證明符合國情。
(二)學習、借鑒國際及美國的經驗,揚長避短
國際及美國關于“政府會計原則”的設計理念大同小異,所謂“大同”,是指他們設計、制定“政府會計原則”的理念一致,即“會計原則”服務于財務報告的目標,具體說就是通過執(zhí)行“會計原則”,指導會計核算并使財務報告提供的會計信息管用、到位,進一步講就是誠信、準確,讓財務報告各方面的使用者滿意。所謂“小異”一是他們對“政府會計原則”的稱呼不盡相同,二是原則條款的數量多少不同。
會計師國際聯合會公立單位委員會于2001年7月1日公布的“國際公立單位會計準則”,第一號《財務報表的列報》,在其附表2“財務報告的質量特征”里列示了12項“質量特征”:可理解性、相關性、可靠性、可比性、重要性、忠實表達、實質重于形式、中立性、審慎性、完整性、及時性、效益大于成本;其中前4項又冠以“主要的質量特征”。
1989年7月,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公布的“編報財務報表的框架”(筆者認為相當于我國發(fā)布的“會計準則”),“框架”指出財務報表的質量應當具備四個方面的質量特征:可理解性、相關性、可靠性、可比性。
1987年5月,美國政府會計準則委員會公布的“政府會計準則委員會概念公告第1號――財務報告的目標”指出,政府財務報告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六個方面的質量要求:可理解性、可靠性、相關性、及時性、一致性、可比性。
從上看出,國際及美國的“政府會計原則”都由行業(yè)協會、委員會等社團組織設計、制定、公布。其設計理念都是“服務于財務報告的目標”,都是要求財務報告提供的會計信息誠信、準確、通俗易懂、滿足各方面使用人的要求。
其公布方式也是大同小異,有叫“附錄”的,有叫“框架”的,美國政府會計準則委員會稱之為“概念公告”。
關于原則條款的數量也不盡相同,會計師國際聯合會公立單位委員會的12條,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的4條,美國政府會計準則委員會的6條。盡管條款數不同,但他們對每一條款的解讀都比較詳細,體現了較高的會計專業(yè)技術水平。
(三)洋為中用,走自己的路,設計、制定獨具中國特色的政府會計原則
比較中外會計原則不是目的,通過比較取長補短,吸取經驗,旨在事半功倍。通過比較,不難看出,雖然中外國情不同,但設計、制定“會計原則”的目的相同。從以上的比較還看出了中外關于設計、制定“會計原則”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這就使我們得到啟示:洋為中用,設計、制定獨具中國特色的政府會計原則。
二、中外“會計原則”評析
?。ㄒ唬┙梃b我國企業(yè)會計原則設計制定的經驗
設計、制定我國行政會計原則,首當其沖要借鑒的就是我國已發(fā)布的企業(yè)會計原則“會計信息質量要求”。《企業(yè)會計準則――基本準則》第二章“會計信息質量要求”設計、制定了8條。這8條實際上是對真實可靠性、相關性、一貫性、明晰性、可比性、實質重于形式、謹慎性和及時性的簡要解讀。從貫徹執(zhí)行上看,筆者感到有點給力不足。感覺是理論及學術氛圍濃一點,似乎與“法規(guī)體的文件”不太匹配。從法規(guī)級別看,“會計信息質量要求”已是第三層次的“部門規(guī)章”。筆者認為,“部門規(guī)章”較它的上位法應該強調更多的具體規(guī)范。比如行政單位的資產、負債應該采用權責發(fā)生制核算,這是一個很具體的問題,但同時又是一個十分嚴肅的大原則問題,該不該在“會計原則”中明示呢?筆者認為應該?!镀髽I(yè)會計準則》第十八條就設計的很給力,明示企業(yè)核算時不能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因為我們貫徹執(zhí)行的是法規(guī)文件,是“行政命令”,在文章體格上是要回答必須做什么、怎么做、什么時候做、在哪兒做、由誰來做的問題,不然怎么叫行政法規(guī)呢?通俗地講,如果我們設計的原則多是相關性、重要性、可比性等多個“性”,或者解讀也欠明確,那么就會給貫徹執(zhí)行人帶來麻煩,專業(yè)水平高的理解得多些到位些,專業(yè)水平低的就會感到無所適從。
我國將“會計原則”納入法規(guī)體系發(fā)布,這是國情的需要,實踐也證明“行政會計原則”的設計、制定、發(fā)布應當采納。
(二)立足國情,學習、借鑒國際經驗,務實與揚棄并行不悖
國際會計界及美國,在設計、制定“政府會計原則”上的做法、經驗值得我國學習和借鑒。他們對“會計原則”的設定理念定位準確而有力,用中國人習慣的表達叫做指導思想正確??v觀國際上“會計原則”文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服務于政府財務報告的目標”和“受托責任”是他們設定“政府會計原則”的落腳點,特別是在各條原則的解釋中,始終不忘這兩條指導思想。
如會計師國際聯合會公立單位委員會在《財務報表的列報》附錄之中,首先指出“質量特征”是什么,是“使財務報表向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的屬性”。他們不惜筆墨,花了大約 1 400多字對12條原則逐條解讀。其理論水準、專業(yè)技術水平均比較高,都是圍繞“服務于政府財務報表的目標”和解除“受托責任”這個指導思想。無疑這個指導思想對我國“政府會計原則”設計、制定可以借鑒。
國際經驗包含的的指導思想、理論水準、專業(yè)技術水平等都是我們應當學習、借鑒的。需要指出的是,國際的“政府會計原則”都是由社會學術團體、協會設計、制定并公布的,也正因為如此,國際的文本顯得比較冗長,理論色彩較多,專業(yè)技術或者說學術氛圍較濃。由于他們公布的是行業(yè)自律性文件,因此適合他們的國情或適合為世界各國借鑒參考。
國際及美國的做法有他們的道理和理由,究其原因就是國情不同。比如中國政府與美國政府。美國政府的政府職能部門少得多,管的事“粗”得多,也是因為他們是“西方經濟發(fā)達國家”的緣故。中國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相對多一些,管的事也“細”得多,特別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都得為老百姓辦好。正因為如此,政府的會計核算是一件很重要很嚴肅的大事,以法規(guī)形式發(fā)布“政府會計原則”既需要,也必要。
因此,吸收借鑒國際經驗與揚棄其中不適合中國國情的東西同時并舉,兩條腿走自己的路,打造中國自己的“政府會計原則”品牌,展現會計工作方面“中國創(chuàng)造”的軟實力,應當是我們的共識。
三、設計中國“政府會計原則”的思路探討
與企業(yè)會計核算不同,政府會計核算的主體是政府,包括政府所屬各行政職能部門,還包括政府所轄事業(yè)單位。主體不同,角度不同,會計核算方法會有區(qū)別,會計報告的目標也不同。據此,我們設計、制定“政府會計原則”必須扣緊這些“不同”、“區(qū)別”及“目標”(目的),有的放矢,務實地做好各項案下工作。
所謂“案下工作”即指前期準備工作,特別是提高對“政府財務報告目標”的認識。
?。ㄒ唬┝私庹?,了解政府職能
通俗地解讀政府應包括四個方面的概念,一是政府由老百姓選舉產生,老百姓通過人大對政府及其官員有監(jiān)督的權力;二是政府是受托為老百姓辦事的,老百姓個人、家庭不可能辦得到的事如公共安全、公共事業(yè)、公益事業(yè)、公共秩序包括經濟秩序等委托政府來做;三是政府及其官員必須帶頭執(zhí)法、守法;四是政府及其官員不能代表老百姓大眾的利益或無作為時,老百姓可通過人民代表大會罷免他們。政府及官員接受委托,即表示人民給予了權利,當然,義務、責任也在其中。
政府的職能很多,大到國防、外交、經濟發(fā)展宏觀調控、投資政策、天上的事、地上地下的事必須管的都要管,具體說如農村、農民、農業(yè)問題,環(huán)境污染與保護問題,貨幣發(fā)行量問題,舉借內債外債問題,醫(yī)療、住房、教育及食品安全問題,扶貧及社保問題,防災救災問題,糧食、石油問題等,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都是政府的職能――人民群眾委托要辦,要辦好的事?;氐秸{研課題上來,政府要辦許多大事,那么集中了多少稅收,錢花到哪兒去了?花了多少?效果怎樣?是不是“一撥就了”?政府要通過財務報告給老百姓“說清道明”,否則政府即失去初衷。順勢理論下去,問政府財務報告目標的內容是否清晰、到位?我們的黨有責任了解,老百姓有權利知情。財務報告各項會計信息是否與其目標有關?回答這些都是通過“政府會計核算”完成的。由于政府會計核算比較繁雜,所以需要有一個“政府會計原則”進行指導,使會計核算有條不紊。
當然,這些原則到底是“12條”還是“6條”,或是象“企業(yè)會計原則的8條”?筆者認為,沒有框框,就有“有的放矢,刪繁就簡,有取有舍,緊扣目標”這條“路線圖”。
?。ǘ┝私庳斦?,了解預算
財政是國民收入的分配再分配管理部門,是政府的重要職能部門之一。老百姓有叫財政為“財神爺”的,政府的領導同志偶稱財政是政府的“管家婆”。半個多世紀以來,財政經歷了多次改革,現在財政改革正朝“陽光財政”、“公共財政”邁進。過去的十多年,財政改革不斷加大力度,如細化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招標采購,收支兩條線,工資統(tǒng)一發(fā)放等,逐步從“切蛋糕”轉到“公平、公正、公開”、“監(jiān)督受理”和“追蹤問效”的軌道上來。
從財政改革的方向和內容看,“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的財政理念日漸深入,從預算制度改革的步子看,“公信度”和“績效財政”與日俱增。客觀地說,包括預算會計改革在內的政府會計改革為什么緊鑼密鼓,也正是因為這一塊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比較突出,政府及財政不能不作為!
2011年5月31日,有報刊披露公布了全國財政透明度排行榜,透明度最好的新疆40多分,最差的只有15分,平均不到30分。如今老百姓、納稅人都覺悟到他們有“公共預算”知情權、監(jiān)督權,他們是在鼓勵、鞭策財政加快改革的步伐,讓人民的財政更透明、更陽光。
了解財政,了解預算,特別是了解這一塊目前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通過改革政府會計幫助政府及財政解決問題,彌補不足,這就回到我們進行“政府會計原則”設計、制定的起始點。
?。ㄈ╆P系國計民生的大事要讓老百姓有知情權
政府會計從總預算到部門預算,甚至包括政府所轄事業(yè)單位的預算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他們之間唇齒相依??傤A算是黨和人民群眾從總體上了解“受托責任”履職的情況,各行政部門及事業(yè)單位根據他們各自的職能分別管理著有關的“國計民生”大事,他們都有義務和責任通過“財務報告”向黨和人民群眾報告履責情況。換句話說,政府及所屬行政部門包括事業(yè)單位的“財務報告目標”,就是我們研制“會計原則”應當關注的。因此,我們必須把“有的放矢”落到實處,使我們的“政府會計原則”突顯“獨具中國特色”。
?。ㄋ模┓奖恪柏攧請蟾妗备鞣绞褂谜弑O(jiān)督、評價、決策
這個思路或說指導思想似有贅述嫌疑,但這一點確實太重要。在即將新發(fā)布的“政府會計準則”中,前面的“會計原則”能否引導好“財務報告”達到目標,關系到事半功倍,應避免欲速則不達。
政府財務報告有來自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各方面的“使用者”的監(jiān)督、評價,有的要關心財政的收、支、余;有的要關心政府資產是否客觀真實、是否保值增值,有沒有流失;有的要關心政府的債權債務,不能“隱藏”本屆政府或相關責任人錯誤的投資及決策,而更多的政府行政部門及事業(yè)單位的財務報告更會受到各方“使用者”的監(jiān)督、評價。如教育行政部門,其報告使用者們會問還有多少小孩沒有課桌?還有多少危樓沒有修?還有多少民辦教師領不到工資?很多社會敏感的大事諸如“三公開”問題、環(huán)保問題、食品安全問題、看病難問題、扶貧及“三農”問題、醫(yī)療問題、社保問題等,人們都會問責各有關政府部門,你們投資了多少,解決了多少問題等。財務報告提供的會計信息是否方便他們監(jiān)督、評價?因此,“會計原則”能否設定當好“向導”,使“財務報告順利實現目標”是一條重要的思路。
(五)“透明度”和“??顚S谩笔钦畷嫼怂愕撵`魂
如果沒有“透明度”,那么本文探討就失去了初衷,道理無需贅述。所謂“透明度”,實際上在討論中外原則時已提到過,為什么此處單刀直入作為設計工作的思路,是因為政府會計核算特別強調這一點,它是靈魂。其實,“透明度”就是上述思路的具體解讀。
政府會計核算不僅僅是一本經濟賬,更是一本政治賬,它關系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關系人民大眾的殷切期望,筆者無意“上綱上線”。人民大眾辛苦創(chuàng)造的財富交給政府,政府拿了錢做了什么(投資決策)?事情做得怎么樣(績效跟蹤)?政府沒有任何理由不給黨和群眾說清道明。若是說不清道不明,就會影響黨群關系,就會失去人民群眾的信任,就會引發(fā)社會波動。所以說政府會計核算是一本很嚴肅的政治賬。在這個賬本里,如果有隱瞞的,或是說不透明的,黨和人民大眾就沒有了知情權,也失去了監(jiān)督、問責權。這也正是我們需要改革政府會計核算的動因。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10年做了“省級財政透明度調查”課題,為落實國家《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他們調查了31個省市2009年度至2010年度財政透明度落實情況,分別為21.71分和21.87分,有人調侃說要使財政透明度達到70分的水準,要等300年?!瓣柟庳斦⒐藏斦钡母母镌趺磿o動于衷呢?2008年12月,中央電視臺《新聞1+1》欄目透露,全國的公務人員公款吃喝、公費出國、公車開銷(即三公)一年竟達9 000億人民幣之巨。如果這些信息早一些公開,黨和人民大眾怎會不監(jiān)督問責呢?網上及報刊雜志披露,2010年全國賣地收入2.7萬億元,這些錢怎么花的?花哪兒去了?都是透明度要關注的,不然我們抓政府會計改革是為什么?2010年2月28日,《北京時報》披露了中國的“三個世界第一”:一是中國公務人員人數世界第一;二是中國行政開支世界第一;三是中國公務人員辦公面積世界第一。筆者認為,這也是為什么政府會計核算改革緊鑼密鼓的原因。
以上調研表明,政府會計核算必須緊扣透明度,該納入核算的要進賬,錢花到什么項目上了要有賬可尋,效果如何應當賬上可考,否則黨和人民大眾不答應。
要使政府會計核算達到“透明度”的要求,首當其沖的是“專款專用”。比如說,救災的錢不能拿去辦企業(yè)、開公司,辦企業(yè)、開公司應當找銀行;修“病?!彼畮斓腻X不能拿去修干部宿舍,水庫出問題關系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社保的錢拿去經營股市,??钍欠窨梢赃@樣使用?2011年5月24日有報刊說“100億社?;鸪e了底”,黨和人民大眾認可社保??钸@樣使用嗎?前述說過,政府會計與財政預算管理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預算管理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顚S谩?,政府會計核算的全過程離不開“??顚S谩边@條主線。據此,把“??顚S谩弊鳛樵O定政府會計原則的思路十分必要且務實。
根據以上思路或指導思想,筆者認為,“政府會計原則”不需在“政府會計準則”里安排單獨章節(jié),建議將具體條款安排到“總則”列示?!翱倓t”本是“總的原則”,指導會計核算的原則理應是總原則的組成部分,并且這個安排不影響作為法規(guī)文件“政府會計準則”的行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