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最新的企業(yè)會計準則,合并財務報表中的存貨跌價準備余額,應反映企業(yè)集團(而非內部購買方)期末存貨成本高于其可變現(xiàn)凈值的差額。然而,內部存貨交易的內部銷售價格往往不等于內部銷售方的銷售成本,這就導致內部購買方和企業(yè)集團以不同的成本來反映同一批存貨,從而購買方個別報表中確認的存貨跌價準備余額不能反映企業(yè)集團的真實狀況。因此,編制合并財務報表時需要作相應的抵銷會計處理。筆者通過實例分別介紹兩種不同的處理方法:
?。劾?009年母公司銷售一批存貨給子公司,不含稅售價為10000元,成本8000元,子公司2009年未實現(xiàn)對外銷售,2010年對外銷售50%:(1)若2009、2010年末,子公司個別報表中相應的存貨跌價準備余額分別為1000元、700元;(2)若2009、2010年末,子公司個別報表中相應的存貨跌價準備余額分別為3000元、1200元。擬兩種不同方法作出相應會計處理。
一、見招拆招法
思路:將內部購買方個別報表的每一步行動(包括期初余額、本期銷售結轉、本期計提或轉回存貨跌價準備)分別與企業(yè)集團合并報表應有的行動進行對比,每一步行動的差異數(shù)額為多少就抵銷多少。
(1)2009年末,由于子公司(購買方)個別報表中存貨跌價準備的余額為1000元,可知年末結存的存貨可變現(xiàn)凈值為9000(10000-1000)元,而企業(yè)集團合并財務報表中存貨成本(即內部銷售成本)為8000元,屬于“個表成本>可變現(xiàn)凈值>并表成本”的情況。合并報表中應確認的存貨跌價準備余額為0,故應全額抵銷子公司個別報表中已確認的1000元跌價準備:
借: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1000
貸:資產(chǎn)減值損失 1000
2010年末,存貨可變現(xiàn)凈值為4300(10000×50%-700)元,高于合并報表中的存貨成本4000(8000×50%)元,故應全額抵銷子公司個別報表中的跌價準備余額700元,具體應根據(jù)子公司本期的計提、轉回和結轉行為“見招拆招”。由于上一年的抵銷分錄是在合并工作底稿中進行,并未反映在本年合并報表的期初余額中,因此還需要抵銷子公司個別報表中多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期初余額(個表1000-并表0):
借: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1000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1000
抵銷子公司本期銷售多結轉的存貨跌價準備[個表1000×50%-并表0]
借:營業(yè)成本 500
貸:存貨——存貨跌價準備500
抵銷子公司本期多計提或多轉回的存貨跌價準備,[期末差額700-(期初差額1000-結轉差額500)]
借: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200
貸:資產(chǎn)減值損失 200
(2)2009年末,存貨可變現(xiàn)凈值為7000(10000-3000)元,而合并財務報表中存貨成本為8000(10000×50%)元,屬于“個表成本>并表成本>可變現(xiàn)凈值”的情況。合并報表中應確認的跌價準備余額1000(8000-7000)元,故應抵銷子公司多計提的2000(3000-1000)元跌價準備:
借: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2000
貸:資產(chǎn)減值損失 2000
2010年末,存貨可變現(xiàn)凈值為3800(10000×50%-1200)元,而合并報表中存貨成本為4000(8000×50%)元,合并報表中應確認準備余額200(4000-3800)元,故應抵銷子公司多計提的1000(1200-200)元跌價準備,同樣根據(jù)子公司本期的計提、轉回和結轉行為“見招拆招”,并抵銷子公司個別報表中多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期初余額:
抵銷子公司個別報表中多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期初余額[個表3000-并表1000]
借: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2000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2000
抵銷子公司本期銷售多結轉的存貨跌價準備[個表3000×50%-并表1000×50%]
借:營業(yè)成本 1000
貸:存貨——存貨跌價準備1000
抵銷子公司本期多計提或多轉回的存貨跌價準備[期末差額1000-(期初差額2000-結轉差額1000)=0],不作會計處理。
二、參照未實現(xiàn)內部損益倒擠法
思路:一是將內部購買方個別報表與企業(yè)集團合并報表的期初準備差額、本期結轉準備差額予以抵銷,并求出本期已抵銷的準備數(shù)額:本期已抵銷準備數(shù)額=期初差額-本期結轉差額;二是比較購買方個別報表中年末跌價準備余額與年末結存存貨中包含的未實現(xiàn)內部損益,求出本期可抵銷的存貨跌價準備余額:本期可抵銷準備余額=min{年末個表中準備余額,年末存貨中包含的未實現(xiàn)內部損益};三是倒擠求出本期應抵銷的計提或轉回數(shù):本期應抵銷計提或轉回數(shù)=本期可抵銷準備余額-本期已抵銷準備數(shù)額,并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
?。?)2009年末,因為本年為內部存貨交易的第一年,并且內部存貨均未實現(xiàn)對外銷售,因此不用抵期初銷準備差額和本期銷售結轉準備差額,本期已抵銷準備數(shù)額=0;子公司(購買方)個別報表中的存貨跌價準備余額為1000元,年末結存存貨中包含的未實現(xiàn)內部銷售損益為2000(10000-8000)元,本期可抵銷準備余額=min{1000,2000}=1000元;本期應抵銷計提或轉回數(shù)=1000-0=1000元,相應會計處理如下:
借: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1000
貸:資產(chǎn)減值損失 1000
2010年末,抵銷購買方個別報表與合并報表的期初準備差額、本期結轉準備差額,期初準備差額=上期可抵銷準備余額1000:
借: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1000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1000
借:營業(yè)成本 500
貸: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500
本期已抵銷準備數(shù)額=1000-500=500元;
子公司個別報表中存貨跌價準備余額為700元,年末結存存貨中包含的未實現(xiàn)內部損益為1000(2000×50%)元,本期可抵銷準備余額=min{700,1000}=700元;
本期應抵銷計提或轉回數(shù)=700-500=200元,相應會計處理如下:
借:存貨——存貨跌價準備200
貸:資產(chǎn)減值損失 200
?。?)2009年末,本期已抵銷的準備數(shù)額=0;子公司(購買方)個別報表中存貨跌價準備余額為3000元,年末結存存貨中包含的未實現(xiàn)內部損益為2000(10000-8000)元,本期可抵銷準備余額=min{3000,2000}=2000元;本期應抵銷計提或轉回數(shù)=2000-0=2000元,相應會計處理如下:
借:存貨——存貨跌價準備2000
貸:資產(chǎn)減值損失 2000
2010年末,抵銷購買方個別報表與合并報表的期初準備差額、本期結轉準備差額,期初準備差額=上期可抵銷準備余額2000:
借: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2000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2000
借:營業(yè)成本 1000
貸:存貨——存貨跌價準備 1000
本期已抵銷準備數(shù)額=2000-1000=1000元;
子公司個別報表中存貨跌價準備余額為1200元,年末結存存貨中包含的未實現(xiàn)損益為1000(2000×50%)元,本期可抵銷準備余額=min{1200,1000}=1000元;
本期應抵銷計提或轉回數(shù)=1000-1000=0,不作會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