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contact.png)
0 引 言
?。玻埃保蹦辏覈竟犬a量實現了連續(xù)第8年增產,不僅保障了糧食市場供應,維護了糧價基本穩(wěn)定,還為農業(yè)穩(wěn)定發(fā)展和農民持續(xù)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持。但連續(xù)增產主要是依靠單位面積產量的提高實現的,而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主要是增加化肥的投入量,既增加了成本,又污染了環(huán)境。
吉林省作為農業(yè)大省,2011年糧食總產量占全國第9(見表1),尤其稻谷產量與質量在全國的糧食市場有不可替代的影響。目前,吉林稻米市場存在一些問題,如重生產輕流通,重產量輕質量,這些問題導致吉林省稻米市場在國內稻米市場沒有樹立起應有的良好形象。
?。?吉林省稻米市場供求狀況分析
1.1 吉林省稻米市場供給狀況
吉林省地處東北黑土區(qū)中部,擁有松遼平原,水稻是其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見表2~3),在水稻生育期內,日照充足長達14~16小時,晝夜溫差大,有利于水稻的生長和有機物質的積累,是北方寒冷稻作區(qū)優(yōu)質稻谷的主要生產地區(qū)之一。吉林省現有水田850萬畝,年產稻谷400萬~450萬噸左右,折合稻米約300萬~350萬噸。稻米對吉林省的經濟發(fā)展和居民生活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1畝=666.67m2,1公頃=10 000m2)
吉林省現有水稻加工能力約1 000萬噸以上, 是吉林省稻谷總產量的1.8倍。吉林省現有稻米加工企業(yè)大概600多家,加工水平參差不齊,工藝設備水平差距很大。其中: 日加工能力在 100 噸以上的企業(yè)47家, 年加工水稻能力為155萬噸, 占全省年總加工水稻能力的15% ;日加工水稻能力在 30~100噸的企業(yè)有195家, 年加工水稻能力為224萬噸, 占全省年總加工水稻能力的22%;日加工水稻能力在30噸以下的(主要是農村小加工點) 大約有 400個,年加工水稻能力630萬噸,占全省年總加工水稻能力的63%。
?。保?吉林省稻米市場需求狀況
我國稻米消費結構中,80%以上用做口糧消費,其他用作飼料與食品加工工業(yè)等工業(yè)消費。吉林省粳稻幾乎全部用作食用消費,飼料和工業(yè)消費很少。由于吉林省粳米口感好,飯味香,加之國家入關運費補貼政策的傾斜,近幾年來消費南移西擴明顯,需求增長較快。
吉林省稻米消費狀況主要呈現幾點特征:消費總量穩(wěn)步上升,但彈性較小,消費量隨生產量的增加而增長,口糧消費量趨于穩(wěn)定;消費群體擴大,人均直接消費量下降,稻米消費人口從20世紀90年代初的50%增長到2009年的65%以上;南北方消費差異趨小,“南米北面,南秈北粳”的現象已經發(fā)生變化,北方人面食食用量在增加,粳米在南北方普遍受到歡迎;城鄉(xiāng)消費差異依舊較大,稻米消費量總的是農村大于城市;對品質和質量要求愈來愈高,人們對優(yōu)質、無公害、綠色稻米的需求越來越大,高品質、安全消費成為市場主旋律;多樣化稻米食品需求旺盛,粽子、湯圓、米粉、糕點、稻米膨化食品等稻米食品的市場需求不斷增加,功能性稻米、稻米保健品在市場上銷量上升。
目前,吉林省稻米市場主體不成熟主要表現為2大方面:首先,消費者稻米消費的品牌意識不強,近幾年在新聞媒體陸續(xù)曝光“毒稻米”“陳化糧”事件以后,消費者才真正開始關注稻米的品質和安全問題。但大多數消費者缺乏稻米的相關專業(yè)知識,不懂得如何鑒別稻米品質的高低,仍然停留在選擇稻米品種或產地的階段。另外,消費者受價格因素影響較大,中低收入消費群體和中老年消費群體往往對價格斤斤計較,中高收入消費群體和中青年消費群體相對品牌消費意識較強,但自購稻米消費量較小。稻米的購買決策權集中在對生活物資價格比較敏感的消費人群手中,而綠色、有機的品牌稻米價格普遍高于普通稻米,這部分人群往往不愿意接受品牌差價,價格仍然是稻米市場競爭的主導因素。
?。保?吉林省稻米市場流通狀況
從整體上看,稻米的銷售主渠道是在批發(fā)渠道上,目前一些新的個體經銷商在逐漸取代原有的國營糧食部門的位置,成為大廠家重要的經銷渠道。另一條渠道是商場和超市,尤其是品牌稻米和小包裝稻米。這條渠道,既有通過當地經銷商來運作的,也有直接大賣場、大超市簽訂合同的稻米廠家。目前,吉林省所產稻米除滿足本省城鄉(xiāng)居民外,每年約有80萬~100萬噸的稻米可向省外或境外輸出。
目前吉林省稻米流通主要有商流和物流兩類市場。商流糧食批發(fā)市場主要從事大宗糧食競價交易業(yè)務,國家糧食交易中心、省級、地方性商流糧食批發(fā)市場承擔政策性糧食交易任務;物流糧食批發(fā)市場主要從事大批量糧食集散業(yè)務,包括大中城市成品糧批發(fā)市場、含有糧油批發(fā)業(yè)務的城鎮(zhèn)農貿市場、糧食中轉批發(fā)市場,其中,大中城市成品糧批發(fā)市場主要向機關團體、餐館飯店以及超市提供糧油商品,成為主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吉林糧食中心批發(fā)市場在長春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基礎上搭建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建立完整的糧食電子商務配套體系。農民經紀人和各縣、鄉(xiāng)的農民種糧大戶以及貿易商和銷區(qū)的用糧企業(yè),通過這個平臺上網發(fā)布供求信息,尋找合適的交易伙伴,買賣雙方通過系統(tǒng)進行合同洽談,然后通過網絡進行條款修改、糧款結算等事宜,長春國家糧食交易中心成為東北亞糧食集散中心的承載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