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s/contact.png)
摘要:代理記賬公司是高職院校會計專業(yè)“校企合作”的重要伙伴,按照實訓資料的特點可將高職院校會計專業(yè)與代理記賬公司的合作分為三種模式,本文在分析三種模式特點的基礎上,結合高職院校會計專業(yè)實習實訓特點對模式的應用和選擇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職會計 校代合作 模式
校企合作是高職院校會計專業(yè)(以下簡稱“高職會計”) 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實現與市場接軌、有針對性地為企業(yè)培養(yǎng)高技能應用型會計人才的重要舉措。但長期以來,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導致高職會計在校企合作中遇到不少難題,一是會計行業(yè)人才需求的分散性,二是會計工作具有涉密性、直接經濟后果性和延續(xù)性等特點,使得公司不愿意將會計資料交給學生處理。
近些年蓬勃發(fā)展的代理記賬公司(以下簡稱“公司”)為高職會計實習實訓提供了條件。一是代理記賬的行業(yè)性質決定了對會計人才的需求規(guī)模較大,行業(yè)人才流動的頻繁放大了需求規(guī)模,二是公司作為第三方接受委托,代理客戶完成相關事務,客觀上削弱了資料的涉密性,三是公司代理的客戶眾多,涉及的行業(yè)面廣,客觀上契合了學生多行業(yè)就業(yè)的特點。
因此,公司逐漸成為了高職會計校企合作新的重要伙伴,兩者之間的校企合作(以下簡稱“校代合作”)也日益加深,探討“校代合作”模式對于深化高職會計人才培養(yǎng)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校代合作”的模式分析
在“校代合作”中,核心要素是實訓內容,而實訓內容的外在形式就是實訓資料。按照實訓資料的特點,本文將“校代合作”分為三種模式:“仿真資料”模式、“復印資料”模式和“原始資料”模式。本文分別對三種模式從資料特點、實訓效果和實訓成本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其中“資料特點”是指這種模式下資料的取得和使用風險、資料的真實性和時效性、資料的豐富性,“實訓效果”是指學生在這種模式下實訓之后的提高與不足,“實訓成本”是指學校想要采用該種模式的經濟支出和難易程度。
(一)“仿真資料”模式分析。
“仿真資料”模式是指專任教師在對代理記賬公司客戶會計資料進行調研的基礎上,提煉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抽象之后模擬一個企業(yè)會計資料,然后由學生按照模擬資料進行實訓。
1.“仿真資料”分析。就資料風險性而言,仿真資料是由教師提煉之后模擬出來,通常不會直接照搬企業(yè)的實際經濟數據,不會涉及到行業(yè)及企業(yè)的商業(yè)秘密,所以實訓資料的風險幾乎為零。就資料時效性而言,仿真資料尤其是模擬原始憑證的制作需要花費較多時間,如果經常對模擬資料進行調整,則會大量增加專任教師的工作量,所以這種模式下的實訓資料的更新程度難以滿足日新月異的會計實踐。就資料豐富性而言,經過專任教師的提煉之后的仿真資料內容豐富,幾乎可以涵蓋所需要的所能想到的全部業(yè)務,能夠較好地鍛煉學生應用能力。但是這種仿真資料通常將會計主體假定為工業(yè)企業(yè),從而缺少行業(yè)特色,難以更深入地體現一些重要的業(yè)務。就資料真實性而言,仿真資料尤其是綜合性仿真資料的制作,盡管取材于現實經濟業(yè)務,但通常會出現諸如前后數據缺少邏輯性,資料不齊全等問題,所以仿真資料只能做到“更仿真”。
2.“實訓效果”分析?!胺抡尜Y料”資料的完整性,有利于學生對會計知識的系統(tǒng)掌握;資料的規(guī)范性,有利于學生樹立規(guī)范的工作作風;資料的事先確定性,有利于教學進度和難度的把握。另外,由于仿真資料具有真實性不足、豐富性不夠和時效性不強等問題,必然導致實訓和會計實務存在一定隔閡,而這種隔閡會導致學生認為是“學習”而不是“工作”,會因為這種“學習”沒有經濟后果而缺少注意力和學習興趣,最終會導致學生所學和社會所需存在較大差異。
3.“實訓成本”分析。仿真資料的編寫一般不會給公司帶來經濟利益,公司通常不會具有主動性。不過專任教師編寫仿真資料一般只是在公司進行調研,通常會承諾“只用模板,不用數據”,不會給公司造成不利的經濟后果。所以,教師獲取資料的難度較小。在這種模式下,教學活動可以由專任教師直接完成,就可以省去聘請校外兼職教師的成本,免除了對兼職教師管理上的困難。
(二)“復印資料”模式分析。“復印資料”模式是指由公司將其所代理的客戶原始資料的涉密信息(如單位名稱等)進行處理,然后進行復印,并將復印資料提供給學生進行實訓。
1.“復印資料”分析。就資料的風險性而言,由于對原始資料所涉及的商業(yè)秘密,比如公司名稱、產品單價等信息進行了處理,從而消除了信息泄露的風險。同時,由于學生使用的是資料的復印件,不會造成直接的經濟后果。采用復印這種方式,可能的風險來源于公司所代理的客戶,而這種風險由公司與客戶進行有效的溝通,并征得客戶同意。就資料的時效性而言,公司可以將其所代理客戶最新的資料進行復印處理,等到下一學期再使用更新的復印資料,甚至可以在一個學期內按照所代理客戶資料逐月進行更新,從而保證了資料與會計實務同步。就資料的豐富性而言,學校和公司可以根據學生就業(yè)的需要選擇行業(yè),選擇行業(yè)中有代表性的企業(yè),從而保證了資料的多樣化,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同時,復印的特點決定了大量的學生可以同時使用相同的資料。就資料的真實性而言,盡管對原始資料進行了技術處理,盡管采用的復印件,但不可否認的是,這樣資料完全是真實業(yè)務的再現,既能體現行業(yè)的特色,也能反映最新的會計實務。
2.“實訓效果”分析。在這種模式下,由于復印資料與會計實務同步,能夠保證實訓內容與實務的協(xié)調,縮短學生融入實際工作的時間;由于復印資料可以體現行業(yè)特色,能夠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甚至是就業(yè)的方向選擇,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效果;由于復印資料可以供大量學生同時使用,從而能夠保證所有學生都能接觸會計實務。但用復印資料使學生在實訓的過程中難以找到“工作”的氛圍,也難以養(yǎng)成嚴謹的工作作風。
3.“實訓成本”分析。復印資料的形成,公司一方面需要和其所代理的客戶溝通,另一方面要選擇并處理原始資料,這種風險的承擔和人力投入需要從學校得到補償。首先需要經濟上的補償,比如支付資料準備費、資料使用費等,甚至由公司派出師資指導學生完成實訓并收取實訓指導費等,然后可能是精神上的補償,比如校企合作搞科研、寫論文,給行業(yè)師資頒發(fā)兼職教授等證書。
(三)“原始資料”模式分析?!霸假Y料”模式是指由公司將其所代理的客戶原始資料直接交付學生,由學生在指導下完成賬務處理和納稅申報等業(yè)務。
1.“原始資料“分析。就資料的風險性而言,公司不僅會擔心原始資料本身的安全性和丟失客戶的可能性,還會擔心學生賬務處理不當,或者不符合公司某種慣例所帶來的麻煩。就資料的真實性而言,學生使用的是第一手原始資料,是完全來源于會計實務的資料,或者說就是公司員工進行代理記賬的資料,具有完全真實性。就資料的時效性而言,學生完成的工作就是公司員工所做的工作,每月在公司取得代理客戶的原始資料之后需及時進行賬務處理和納稅申報。就資料的豐富性而言,公司提供給學生的資料取決于公司對學生的工作安排,代理的客戶資料越多則涉及的資料越豐富。但是,鑒于原始資料的唯一性,能夠實際參與的學生數量必然較小。
2.“實訓效果”分析。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完成的不再是“學習任務”,而是真實的“工作任務”;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真實的工作氛圍,更能在意識到工作后果的同時培養(yǎng)嚴謹的工作作風;學生不僅能夠完成賬務處理工作,還能完成納稅申報工作等;學生不僅能完成學業(yè)要求,更能在校即積累“工作經驗”??梢哉f,從效果上看,這種模式是高職會計實訓的最高境界。
3.“實訓成本”分析。這種實訓模式對于學校和學生而言是效果最好的,但是會給公司帶來不少問題,一是將原始資料交給學生處理,公司一定會安排自己的師資加以指導和監(jiān)督以防止客戶資源的流失,二是這樣的安排會給公司正常經營帶來負面影響,因為代理記賬服務不僅僅是記賬,還有很多需要和客戶當面溝通,三是若安排學生在校外完成代理記賬相關工作,公司不愿意承擔法律風險,比如安全問題和費用問題,四是若學生經過鍛煉之后能勝任工作,那么假期和學生畢業(yè)之后誰來繼續(xù)這項工作。上述問題加上這種模式下的接納學生數量的有限的特點,決定了這種模式的局限性。三種“校代合作”模式的特點可以歸納為下表:
二、“校代合作”的模式選擇
“校代合作”三種模式各有特點,這就決定了不同的模式在會計實訓教學中具有不同的適用范圍。本文從“感性—理性—感性”的認識規(guī)律出發(fā),將高職會計實訓分成“認知實訓—課程實訓—綜合實訓”三個階段,如果考慮學生能力提高,在三階段之后一般還有“頂崗實習”。
(一)“認知實訓”。該實訓主要通過參觀校內實訓基地、演示視頻和校外實習基地完成,但通常情況下,在校外實習基地進行認知實訓對于高職會計而言,除了組織成本和實訓風險比較大之外,會計的行業(yè)特點也決定了這種實訓方式的效果并不那么顯著。在校內實訓基地進行認知實訓主要是了解會計行業(yè)的特點、會計人的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律、會計工作所涉及的資料和工具等內容。基于“認知”的目標,上述三種模式留下的實訓資料、實訓記錄和實訓成果都可以作為認知實訓的材料。
(二)“課程實訓”。該實訓主要結合課程特點和教學進度在校內進行,每門課程或者先理論后實訓,或者理實一體教學。課程實訓一方面要考慮到實訓內容和會計知識本身相匹配,從而達到既掌握理論知識又提高操作能力的目標,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在實訓中操作的規(guī)范性,將實務中存在但不合理的東西屏蔽,培養(yǎng)學生嚴謹和規(guī)范的工作作風?;谡n程實訓具有的上述特點,采用“仿真資料”模式提供的資料與理論知識學習相匹配,仿真資料的規(guī)范性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嚴謹規(guī)范的工作作風,仿真資料的使用成本低、適用的范圍廣使其在課程實訓中大有所為。
(三)“綜合實訓”。該實訓一般在各專業(yè)核心課程學習完畢之后的第五學期開設,主要強調各門課程的融通應用和崗前的適應性訓練。既然是融通應用,就不能只涉及會計賬務處理,還應訓練納稅申報、會計制度設計等能力,既然是崗前訓練,就不能只會通用業(yè)務的處理,還應掌握各行業(yè)及行業(yè)核算特點?;诰C合實訓的上述要求,“復印資料”模式采用多行業(yè)資料,既能和學生就業(yè)期望相匹配,也能突出行業(yè)特色,縮短甚至是消除與會計實務的差距。同時,復印資料的真實感強、時效性強、適用的人數多等特點也為該模式的采用提供了基礎。至于實訓成本,可以通過積極有效的溝通得以降低。
(四)“頂崗實習”。該實習一般在高職會計的最后一學期進行,強調的是從事實際工作任務。已就業(yè)的學生通常到就業(yè)單位進行頂崗實習,未就業(yè)的學生如何進行頂崗實習則是高職會計的一個難題。通常情況下,代理記賬公司這樣能夠常年吸納較多會計實習人員的中介機構是一個較好的選擇,因為這種模式可以讓學生完成部分公司代理業(yè)務,也可以從中選擇合適的人員作為公司的員工。
如前所述,“原始資料”模式的實訓效果最好,由于同時公司承擔的風險很大,再加上接納實訓人數有限,導致這種模式難以在課程實訓和綜合實訓中全面實行。如果與公司的需求結合起來,公司將學生接納為公司的“準員工”則大大消除了公司承擔的資料風險和客戶流失風險,出于公司需要的頂崗實習也大大降低學校的管理成本。因此,“原始資料”模式可以在頂崗實訓得到運用。Z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Z].2006-11-16.
2.許家林.現代會計教育論[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